一种轨道车辆及贯通式送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41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贯通式送风道,包括:水平设置的贯通风道本体,贯通风道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入风口,各入风口均由单独的空调机组送风,贯通风道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其中贯通风道本体内无隔离装置,当其中一个空调机组故障时,可通过其它空调机组进行送风,由于风道为贯通式的,因此可保证每个出风口均可实现送风,避免出现送风盲区的情况。

A Rail Vehicle and Through Air Supply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及贯通式送风道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贯通式送风道。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轨道车辆由于其车顶高度限制,或者是采用天花板回风的需要通常采用分段式送风道,送风道在空调机组下方区域或者回风口区域被分割,存在一部分的送风盲区,若其中一台空调机组送风故障,则轨道车辆上与该台空调机组对应的空间内无法实现送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送风道,以提高轨道车辆的送风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贯通式送风道,可以有效解决部分空调机组送风故障时存在送风盲区等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贯通式送风道的轨道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贯通式送风道,包括:水平设置的贯通风道本体,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入风口,各所述入风口均由单独的空调机组送风,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优选地,所述贯通风道本体包括两个以预设间距并排对称设置的第一风道本体和第二风道本体,所述第一风道本体和所述第二风道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本体和所述第二风道本体上彼此远离的一侧内部均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的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风道本体的通道连通的静压腔,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静压腔的底部。优选地,所述静压腔包括设置在所述贯通风道本体内的斜板,所述斜板的顶边位于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内顶边角处,所述斜板与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侧壁以及底部靠近外侧的预设区段构成所述静压腔。优选地,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呈直角弯折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第一弯折段贴合固定在贯通风道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板的第二弯折段用于固定在车厢的内顶部。优选地,所述贯通风道本体内设有送风均匀性调整孔板,所述送风均匀性调整孔板与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贯通式送风道。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及贯通式送风道,包括:水平设置的贯通风道本体,贯通风道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入风口,各入风口均由单独的空调机组送风,贯通风道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其中贯通风道本体内无隔离装置,当其中一个空调机组故障时,可通过其它空调机组进行送风,由于风道为贯通式的,因此可保证每个出风口均可实现送风,避免出现送风盲区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贯通式送风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贯通式送风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为贯通风道本体,11为入风口,12为第一风道本体,13为第二风道本体,14为出风口,15为静压腔,16为斜板,2为固定板,3为连接板,4为送风均匀性调整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贯通式送风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贯通式送风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贯通式送风道,包括:水平设置的贯通风道本体1,贯通风道本体1的顶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入风口11,各入风口11均由单独的空调机组送风,贯通风道本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14。其中贯通风道本体1内无隔离装置,其中优选将多个入风口11沿贯通风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例如当有两个空调机组时,可将两个入风口11分别设置在贯通风道本体1长度方向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的位置。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贯通式送风道,当其中一个空调机组故障时,可通过其它空调机组进行送风,由于风道为贯通式的,因此可保证每个出风口14均可实现送风,避免出现送风盲区的情况。具体地,贯通风道本体1包括两个以预设间距并排对称设置的第一风道本体12和第二风道本体13,第一风道本体12和第二风道本体13之间通过连接板3连接。其中优选两块连接板3进行连接,其中一块连接板3与第一风道本体12和第二风道本体13的上表面平齐,另一块连接板3位于第一风道本体12和第二风道本体13之间中部靠下的位置,该连接板3可提高第一风道本体12和第二风道本体13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地,第一风道本体12和第二风道本体13上彼此远离的一侧内部均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风道本体12的通道以及第二风道本体13的通道连通的静压腔15,出风口14设置在静压腔15的底部。通过静压腔15可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具体地,静压腔15包括设置在贯通风道本体1内的斜板16,斜板16的顶边位于贯通风道本体1的内顶边角处,斜板16与贯通风道本体1的侧壁以及底部靠近外侧的预设区段构成静压腔15。斜板16即为呈预设倾角倾斜设置的平板,其中斜板16上设有用于沟通静压腔15和贯通风道本体1的通道的通孔,该通孔优选设置在靠近斜板16上部的位置。进一步地,贯通风道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呈直角弯折的固定板2,固定板2的第一弯折段贴合固定在贯通风道本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板2的第二弯折段用于固定在车厢的内顶部。通过固定板2可以提高贯通风道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和便捷性。为了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贯通风道本体1内设有送风均匀性调整孔板4,送风均匀性调整孔板4与贯通风道本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贯通式送风道。其有益效果参考上述贯通式送风道即可,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及贯通式送风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通式送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贯通风道本体,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入风口,各所述入风口均由单独的空调机组送风,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通式送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贯通风道本体,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入风口,各所述入风口均由单独的空调机组送风,所述贯通风道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风道本体包括两个以预设间距并排对称设置的第一风道本体和第二风道本体,所述第一风道本体和所述第二风道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通式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和所述第二风道本体上彼此远离的一侧内部均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的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风道本体的通道连通的静压腔,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静压腔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中何烨易柯高伟黎莉莉袁浩智李昌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