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40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包括方向盘、支撑壳体、气囊槽和安全气囊袋,所述方向盘上部设置有所述气囊槽,所述气囊槽内部设置有所述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上部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袋,所述安全气囊袋上侧设置有上部盖体,所述上部盖体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外侧设置有盖板定位固定柱筒,所述内螺纹筒内侧设置有沉头螺钉,所述沉头螺钉一端设置有封胶,所述支撑壳体底侧设置有定位柱。有益效果在于:1、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利用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进行定位,并用单个螺钉固定,使装置更易打开;2、上部盖体用沉头螺钉固定,并用封胶封住,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方便打开。

An Easy-to-Open Automotive Safety Air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是指撞车时在乘员产生二次碰撞前,使气囊膨胀保护乘员的装置。安全气囊作为座椅安全带的乘员约束装置的辅助装置,被称为安全气囊系统(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SRS)。安全气囊系统是由气囊与充气机构(气体发生器)组成整体式安全气囊模块、感知碰撞并向安全气囊模块发出展开指令的碰撞传感器系统以及传送由传感器发出的信号的线束构成,但安全气囊为保证其安全性,一般固定连接比较严密,打开拆卸非常不便,现在不便打开安全气囊对其检修,不便取出,因而急需一种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包括方向盘、支撑壳体、气囊槽和安全气囊袋,所述方向盘上部设置有所述气囊槽,所述气囊槽内部设置有所述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上部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袋,所述安全气囊袋上侧设置有上部盖体,所述上部盖体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外侧设置有盖板定位固定柱筒,所述内螺纹筒内侧设置有沉头螺钉,所述沉头螺钉一端设置有封胶,所述支撑壳体底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外侧设置有成型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一侧设置有螺钉固定孔,所述安全气囊袋下部设置有点火电极,所述点火电极一侧设置有火药,所述火药顶部设置有覆盖膜片。为了进一步提高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功能,所述气囊槽成型于所述方向盘上部中心处,所述螺钉固定孔成型于所述支撑壳体上,所述支撑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气囊槽内部。为了进一步提高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功能,所述安全气囊袋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支撑壳体上,所述内螺纹筒成型于所述上部盖体下部,所述盖板定位固定柱筒成型于所述方向盘上的所述气囊槽内。为了进一步提高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功能,所述内螺纹筒镶嵌在所述盖板定位固定柱筒内,所述沉头螺钉通过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筒连接,所述封胶镶嵌在所述盖板定位固定柱筒端口处。为了进一步提高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功能,所述定位柱成型于所述支撑壳体底部,所述成型定位孔成型于所述方向盘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功能,所述点火电极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撑壳体连接,所述火药填充在所述支撑壳体上的药盒内,所述覆盖膜片粘黏在所述支撑壳体上的药盒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功能,所述气囊槽为一个双层槽体,上层支撑所述上部盖体下层支撑所述支撑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利用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进行定位,并用单个螺钉固定,使装置更易打开;2、上部盖体用沉头螺钉固定,并用封胶封住,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方便打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视拆分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点火部件剖视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定位部件结构简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的局部结构简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方向盘;2、支撑壳体;3、气囊槽;4、安全气囊袋;5、上部盖体;6、盖板定位固定柱筒;7、内螺纹筒;8、沉头螺钉;9、封胶;10、定位柱;11、成型定位孔;12、螺钉固定孔;13、点火电极;14、火药;15、覆盖膜片。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包括方向盘1、支撑壳体2、气囊槽3和安全气囊袋4,方向盘1上部设置有气囊槽3,气囊槽3内部设置有支撑壳体2,支撑壳体2上部设置有安全气囊袋4,安全气囊袋4上侧设置有上部盖体5,上部盖体5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筒7,内螺纹筒7外侧设置有盖板定位固定柱筒6,内螺纹筒7内侧设置有沉头螺钉8,沉头螺钉8一端设置有封胶9,支撑壳体2底侧设置有定位柱10,定位柱10外侧设置有成型定位孔11,定位柱10一侧设置有螺钉固定孔12,安全气囊袋4下部设置有点火电极13,点火电极13一侧设置有火药14,火药14顶部设置有覆盖膜片15。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气囊槽3成型于方向盘1上部中心处,螺钉固定孔12成型于支撑壳体2上,支撑壳体2通过螺钉连接在气囊槽3内部。具体的,这样设置能够使装置更加稳定。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在使用装置时,首先方向盘1起支撑内部装置的作用,当发生车祸时,车内的电子部件刺激点火电极13点燃火药14,产生的大量气体将覆盖膜片15冲破,气体进入安全气囊袋4中,安全气囊袋4充气膨胀,将上部盖体5顶开对驾驶员保护,当打开安全气囊袋4时,将盖板定位固定柱筒6端口处的封胶9刮掉,拧下沉头螺钉8将上部盖体5取下,气囊槽3内的支撑壳体2上有一个螺钉固定孔12,将螺钉取出便能打开支撑壳体2,进而打开安全气囊袋4,定位柱10起到定位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1)、支撑壳体(2)、气囊槽(3)和安全气囊袋(4),所述方向盘(1)上部设置有所述气囊槽(3),所述气囊槽(3)内部设置有所述支撑壳体(2),所述支撑壳体(2)上部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袋(4),所述安全气囊袋(4)上侧设置有上部盖体(5),所述上部盖体(5)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筒(7),所述内螺纹筒(7)外侧设置有盖板定位固定柱筒(6),所述内螺纹筒(7)内侧设置有沉头螺钉(8),所述沉头螺钉(8)一端设置有封胶(9),所述支撑壳体(2)底侧设置有定位柱(10),所述定位柱(10)外侧设置有成型定位孔(11),所述定位柱(10)一侧设置有螺钉固定孔(12),所述安全气囊袋(4)下部设置有点火电极(13),所述点火电极(13)一侧设置有火药(14),所述火药(14)顶部设置有覆盖膜片(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1)、支撑壳体(2)、气囊槽(3)和安全气囊袋(4),所述方向盘(1)上部设置有所述气囊槽(3),所述气囊槽(3)内部设置有所述支撑壳体(2),所述支撑壳体(2)上部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袋(4),所述安全气囊袋(4)上侧设置有上部盖体(5),所述上部盖体(5)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筒(7),所述内螺纹筒(7)外侧设置有盖板定位固定柱筒(6),所述内螺纹筒(7)内侧设置有沉头螺钉(8),所述沉头螺钉(8)一端设置有封胶(9),所述支撑壳体(2)底侧设置有定位柱(10),所述定位柱(10)外侧设置有成型定位孔(11),所述定位柱(10)一侧设置有螺钉固定孔(12),所述安全气囊袋(4)下部设置有点火电极(13),所述点火电极(13)一侧设置有火药(14),所述火药(14)顶部设置有覆盖膜片(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打开型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槽(3)成型于所述方向盘(1)上部中心处,所述螺钉固定孔(12)成型于所述支撑壳体(2)上,所述支撑壳体(2)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气囊槽(3)内部。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