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09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光源、多层膜、波长转换层。多层膜设置于光源上。波长转换层设置于多层膜相反于光源的一面。波长转换层将来自光源的部分光线转换为多个色光,包含第一色光及第二色光。第一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小于第二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多层膜具有关于波长的反射范围,多层膜将波长落于反射范围内的光线反射,且反射范围的下限的波长值不大于第一色光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光利用率。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搭配受光激发材料(如荧光粉)提供背光的方式为现有显示装置主要采用的背光产生作法。一般而言,受光激发材料会制成一光学膜片,并设置在发光二极管上方。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抵达光学膜片时,即可激发光学膜片中的粒子(例如荧光粉粒子)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线。然而,被激发所产生的光线中,有些光线并不是朝着出光方向前进的,这将造成光线利用率下降。因此现有的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提高光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光源、多层膜、波长转换层。多层膜设置于光源上。波长转换层设置于多层膜相反于光源的一面。波长转换层将来自光源的部分光线转换为多个色光,包含第一色光及第二色光。第一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小于第二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多层膜具有关于波长的反射范围,多层膜将波长落于反射范围内的光线反射,且反射范围的下限的波长值不大于第一色光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借由多层膜将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反射,使非朝着出光方向前进的光线改为沿出光方向出射,以提高光线利用率。其中,该反射范围的下限位于该第一色光强度随波长值递减而递减的一侧,该反射范围的下限的波长值不大于该第一色光于强度峰值的20%对应的波长值。其中,该波长转换层为荧光胶,且该波长转换层直接涂布在该多层膜上。其中,该波长转换层为量子点膜片,该背光模块更包含一基材,且该波长转换层及该多层膜设置在该基材的相对两面上。其中,该多层膜于该反射范围的反射率大于80%。其中,该反射范围的上限的波长值不大于780nm。其中,该光源为蓝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一色光为绿光,且该多层膜允许蓝光穿透。其中,该光源的光线于波长范围介于380nm至500nm的穿透率大于50%。其中,该光源为紫外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一色光为蓝光,且该多层膜允许紫外光穿透。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可提高光利用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背光模块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多层膜反射频谱与波长转换层发光强度的示意图。图4为多层膜穿透频谱的示意图。图5为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放大示意图。图6为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放大示意图。图7为多层膜反射频谱与波长转换层发光强度的示意图。图8为背光模块发光强度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背光模块10光源20多层膜21第一面22第二面30波长转换层32,32B,32G,32R粒子34,34G,34R粒子40基材41第三面42第四面C11,C12色光C21,C22,C23色光C3,C31,C32,C33色光C4色光P1,P2,P3峰值R1,R2反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组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色光”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色光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图1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1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块1包含光源10、多层膜20、波长转换层30。多层膜20设置于光源10上方,较佳与光源10的出光面间夹有一间距,但不以此为限。多层膜20具有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波长转换层30设置于多层膜20相反于光源10的一面(如图所示为第一面21),并将来自光源10的部分光线转换为多个色光。多层膜20允许光源10的光线穿透,穿透的光线中部分经波长转换层30转换后折返多层膜20,并经多层膜20至少部分反射后出射于背光模块1。所述多层膜20较佳是由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多个介质所组成的光学膜片,可反射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具体而言,请参考图2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源10的光线穿透多层膜20抵达波长转换层30。波长转换层30内填充有粒子32,当粒子32受到来自光源10的光线激发后,可转换为不同色光。在图2的例子中,光源10的光线一部分维持原来的颜色,另一部分经由粒子32转为不同颜色。详言之,来自光源10的部分光线借由粒子32G和粒子32R分别转换为色光(C11,C12)及色光(C21,C22,C23)。来自光源10的另一部分光线为光源所产生的色光C3。如图2所示,色光C3穿透多层膜20及波长转换层30后直接出射,色光C12经粒子32G产生后出射,色光(C21,C22)经粒子32R产生后出射,而色光C11和色光C23被多层膜20反射后出射。前述色光(C11,C12)和色光(C21,C22,C23)为不同波长的色光。色光(C11,C12)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小于色光(C21,C22,C23)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举例而言,光源10为蓝光发光二极管,且多层膜20允许蓝光穿透。波长转换层30可为直接涂布在多层膜20上的荧光胶,其内部填充的粒子32G和粒子32R分别为绿色及红色荧光粉,而可分别产生绿光和红光。但本专利技术不在此限,于其它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30也可为直接涂布在多层膜20上的量子点膜层,其内部填充的粒子32G和粒子32R分别为可产生绿光和红光的量子点。以图2为例,色光(C11,C12)为绿光,色光(C21,C22,C23)为红光。多层膜20例如为二向色滤光片(Dichroicfilter),可将绿光和红光反射。换言之,多层膜20具有关于波长的反射范围,波长落于反射范围内的光线会被多层膜20反射。在前述例子中,多层膜20的反射范围包含绿光和红光的波段。于一实施例,多层膜20于反射范围的反射率较佳大于80%,以确保提高光利用率的效果。如图2所示,对于转换后的色光(C11,C12)及色光(C21,C22,C23),其中色光C11和色光C23原本朝相反于出光方向前进,借由多层膜20,将色光C11和色光C23反射后改为沿出光方向出射,使得光线利用率提升。上述的出光方向较佳指光线可自波长转换层30的出光侧离开波长转换层30的方向,而不以垂直于波长转换层30表面的方向为限。图3为多层膜反射频谱与波长转换层发光强度的示意图。在图3中,曲线L1为波长转换层发光频谱,曲线L2为多层膜反射频谱。如曲线L1所示,波长转换层转换后的色光包含绿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源;一多层膜,设置于该光源上;一波长转换层,设置于该多层膜相反于该光源的一面,其中该波长转换层将来自该光源的部分光线转换为多个色光,包含一第一色光及一第二色光,该第一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小于该第二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其中,该多层膜具有关于波长的一反射范围,该多层膜将波长落于该反射范围内的光线反射,且该反射范围的下限的波长值不大于该第一色光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4 TW 107145324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源;一多层膜,设置于该光源上;一波长转换层,设置于该多层膜相反于该光源的一面,其中该波长转换层将来自该光源的部分光线转换为多个色光,包含一第一色光及一第二色光,该第一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小于该第二色光的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其中,该多层膜具有关于波长的一反射范围,该多层膜将波长落于该反射范围内的光线反射,且该反射范围的下限的波长值不大于该第一色光强度峰值对应的波长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反射范围的下限位于该第一色光强度随波长值递减而递减的一侧,该反射范围的下限的波长值不大于该第一色光于强度峰值的20%对应的波长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嘉恩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