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095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过渡层、砂石层,并且种植层内设置雨水循环装置,种植层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过滤层内由粗砂铺设而成,砂石层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砂石层的下方设有蓄水层,蓄水层包括上混凝土层、下混凝土层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层与下混凝土层之间浇筑有隔层;上混凝土层与隔层之间形成蓄水池;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种植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雨水循环装置设于蓄污池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包括回水管、回水泵和回水管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防止雨水花园内发生洪涝的效果。

Flood Control Device of Rainwater Gard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花园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技术介绍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6121008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城市雨水花园,包括植被种植系统、蓄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所述制备种植系统包括植被层和素土夯实层,植被层位于素土夯实层的上方;所述蓄水系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砂性土层、粗砂层、砾石层,砂性土层向内凹槽形成蓄水槽,蓄水系统整体位于植被种植系统之中。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通过设置蓄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与循环利用,雨水花园均以敞开的低洼地形式,雨水以天然蓄滞状态呈现,洼的断面滞留雨水量极其有限,且易发生涝害,不但影响绿植生长,而且影响景观效果;故而如何提高雨水花园的蓄水能力,保证植物正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雨水花园内发生洪涝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过渡层、砂石层,并且种植层内设置雨水循环装置,种植层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过滤层内由粗砂铺设而成,砂石层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砂石层的下方设有蓄水层,蓄水层包括上混凝土层、下混凝土层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层与下混凝土层之间浇筑有隔层,隔层同样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隔层与多个混凝土柱固定连接;上混凝土层与隔层之间形成蓄水池,混凝土柱在蓄水池内均匀排布,隔层与下混凝土层之间形成蓄污池;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种植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雨水井的周侧浇筑有混凝土,雨水井内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设于雨水井内的感应杆和设于雨水井上部的封闭组件,感应杆的上方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高于种植层1-2mm,感应杆的顶部设有将液位传感器盖住的防雨罩,在雨水较大时液位传感器感应到信号并控制封闭组件开启,在无雨时控制封闭组件关闭,雨水井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与蓄污池连通;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通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蓄水池和砂石层连通;雨水循环装置设于蓄污池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包括回水管、回水泵和回水管网,回水管共有多个并均竖直设置,回水管的下端与蓄污池连通,回水管的上端伸入到种植层内,回水泵设于回水管的下部并与回水管相连,回水管网于种植层和过渡层之间的位置排布并与回水管的上端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砂石层的地下设置蓄水池与蓄污池,相比于在地面设置较小的储水池,其蓄水量更大,在正常的降雨下,雨水井关闭,雨水渗入到种植层内,经过植物的根部吸收过滤之后,继续向下流动并在依次经过过滤层和砂石层之后,通过通水管流入到蓄水池内,蓄水池内的水可以抽出作为景观、厕所等城市生活用水,在雨水量较大时,液位传感器感应到雨水并控制封闭组件打开,进而雨水井打开,雨水快速流入到雨水井内,雨水井内的水再通过连通管迅速流入到蓄污池内进行存储,雨水在种植层上的量迅速减少,这样种植层上的苗木就不会发生洪涝灾害而影响自身的生长,苗木持续的除污能力也能够得到保证。雨水井与种植土之间通过混凝土隔开,苗木正常的雨水处理与雨水井的雨水处理将会互不影响,在蓄污池内的雨水再通过回水泵由回水管内向上抽出,并送入到种植层内,以对蓄污池内的雨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雨水再次通过通水管流入到蓄水池内,在干旱时节时,蓄污池内的水同样可以抽出并对苗木进行浇灌。这样在保证苗木不会发生洪涝灾害时,对所有的雨水均进行了有效的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左封闭板、右封闭板、丝杆和电机;雨水井内对应封闭组件的位置处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空腔,左封闭板与右封闭板均呈半圆形并分别对称设于雨水井的两侧,左封闭板与右封闭板均为半圆形并且两者的侧壁相贴,丝杆共有两段并且两段分别开设有相反方向的螺纹,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两段相反方向的丝杆上,所述电机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液位信号时,其驱动电机工作并带动丝杆旋转,丝杆同时带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雨水井打开,雨水流入,在液位传感器感应不到雨水的液位时,其控制电机反转并带动丝杆反转,进而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自动关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水平位于空腔内并且设于左封闭板与右封闭板的一侧,并且丝杆不设于雨水井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将丝杆设于雨水井内以防止丝杆进沾染雨水过多而发生锈蚀,影响丝杆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杆上固设有多个环形的过滤网,多个过滤网沿着感应杆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最上方的过滤网与种植层的上表面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过滤网来对进入到雨水井内的雨水进行过滤,防止雨水内附带的污物流入到蓄污池内而导致蓄污池内持续堆积污物,而导致蓄污池内的蓄水量减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杆的下方设有十字形的底座,底座的四角均与雨水井的侧壁固定连接,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并且感应杆的底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感应杆将感应杆的底端与底座螺纹连接以实现感应杆的固定,在感应杆上的过滤网使用一段之间之后,将封闭组件打开,而后反向旋转感应杆可以将感应杆连通过滤网拿出并进行清洗,以防止过滤网上堆积的污物过多而影响雨水在雨水井内的流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雨罩呈伞状,所述防雨罩上固设有两个把手并位于防雨罩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扶两个把手,能够比较方便地对感应杆进行安装与拆卸,防雨罩呈伞状从而防止从防雨罩上滴落的雨水落到液位传感器上,而导致液位传感器的误报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水管网由多个横管和竖管组成,多个横管与竖管相互垂直进行排布并且横管与竖管相互连接,横管和竖管上均开设有滴灌口并且滴灌口朝上设置,每个回水管的上端均与横管的一端相互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回水管网设置成多个横管与竖管能够比较均匀地将雨水送入到种植层的各处以保证雨水能够快速的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水管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接水管,接水管的直径与通水管的直径相同,并且接水管的下端与通水管螺纹连接,上端伸入到砂石层的上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通水管接入到砂石层的上部以更能够更加快速地将上方处理过的雨水接入到通水管内,以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管的下端固设有伞状的上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与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相贴,并且两者通过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上支撑板的外环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上进水孔,上进水孔沿着上支撑板的外环面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以方便处理过的雨水通过上支撑板上的上进水孔流入,而后再通过下进水孔流入到接水管内进行收集,这样雨水的收集面积更大,雨水的收集效率更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1)、过渡层(2)、砂石层(3),并且种植层(1)内设置雨水循环装置(4),种植层(1)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过滤层内由粗砂铺设而成,砂石层(3)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砂石层(3)的下方设有蓄水层(5),蓄水层(5)包括上混凝土层(51)、下混凝土层(52)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54),上混凝土层(51)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浇筑有隔层(53),隔层(53)同样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隔层(53)与多个混凝土柱(54)固定连接;上混凝土层(51)与隔层(53)之间形成蓄水池(511),混凝土柱(54)在蓄水池(511)内均匀排布,隔层(53)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形成蓄污池(531);上混凝土层(51)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512);种植层(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11),雨水井(11)的周侧浇筑有混凝土,雨水井(11)内设有感应装置(12),感应装置(12)包括设于雨水井(11)内的感应杆(121)和设于雨水井(11)上部的封闭组件(122),感应杆(121)的上方设有液位传感器(1211),液位传感器(1211)的高于种植层(1)10‑12mm,感应杆(121)的顶部设有将液位传感器(1211)盖住的防雨罩(1212),在雨水较大时液位传感器(1211)感应到信号并控制封闭组件(122)开启,在无雨时控制封闭组件(122)关闭,雨水井(11)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13),连通管(13)与蓄污池(531)连通;上混凝土层(51)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512),通水管(5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蓄水池(511)和砂石层(3)连通;雨水循环装置(4)设于蓄污池(531)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4)包括回水管(41)、回水泵(42)和回水管网(43),回水管(41)共有多个并均竖直设置,回水管(41)的下端与蓄污池(531)连通,回水管(41)的上端伸入到种植层(1)内,回水泵(42)设于回水管(41)的下部并与回水管(41)相连,回水管网(43)于种植层(1)和过渡层(2)之间的位置排布并与回水管(41)的上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1)、过渡层(2)、砂石层(3),并且种植层(1)内设置雨水循环装置(4),种植层(1)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过滤层内由粗砂铺设而成,砂石层(3)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砂石层(3)的下方设有蓄水层(5),蓄水层(5)包括上混凝土层(51)、下混凝土层(52)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54),上混凝土层(51)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浇筑有隔层(53),隔层(53)同样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隔层(53)与多个混凝土柱(54)固定连接;上混凝土层(51)与隔层(53)之间形成蓄水池(511),混凝土柱(54)在蓄水池(511)内均匀排布,隔层(53)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形成蓄污池(531);上混凝土层(51)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512);种植层(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11),雨水井(11)的周侧浇筑有混凝土,雨水井(11)内设有感应装置(12),感应装置(12)包括设于雨水井(11)内的感应杆(121)和设于雨水井(11)上部的封闭组件(122),感应杆(121)的上方设有液位传感器(1211),液位传感器(1211)的高于种植层(1)10-12mm,感应杆(121)的顶部设有将液位传感器(1211)盖住的防雨罩(1212),在雨水较大时液位传感器(1211)感应到信号并控制封闭组件(122)开启,在无雨时控制封闭组件(122)关闭,雨水井(11)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13),连通管(13)与蓄污池(531)连通;上混凝土层(51)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512),通水管(5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蓄水池(511)和砂石层(3)连通;雨水循环装置(4)设于蓄污池(531)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4)包括回水管(41)、回水泵(42)和回水管网(43),回水管(41)共有多个并均竖直设置,回水管(41)的下端与蓄污池(531)连通,回水管(41)的上端伸入到种植层(1)内,回水泵(42)设于回水管(41)的下部并与回水管(41)相连,回水管网(43)于种植层(1)和过渡层(2)之间的位置排布并与回水管(41)的上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122)包括左封闭板(1221)、右封闭板(1222)、丝杆(1223)和电机(1224);雨水井(11)内对应封闭组件(122)的位置处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空腔,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均呈半圆形并分别对称设于雨水井(11)的两侧,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均为半圆形并且两者的侧壁相贴,丝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发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