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0851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退火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退火炉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差值,目标温度差值为退火炉的额定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基于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目标残氧量模型;根据目标残氧量模型对退火炉内的残氧量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控制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炉况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煤气热值利用率。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of Residual Oxygen in Anneal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退火工艺
,尤其涉及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退火炉中,合理控制废气中的氧含量是保持最优空燃比、提高燃烧效率、减小热量损失的重要手段。对退火炉的加热段的烟气中的氧含量进行控制进而保持最优空燃比,对提高加热炉的燃烧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在对加热段的残氧量进行控制时,无论是低功率还是高功率都采用统一的残氧量模型进行控制,即,随着功率的增加将残氧量逐渐降低。然而,采用上述控制方式无法满足不同炉况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退火炉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差值,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为所述退火炉的额定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和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根据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对所述退火炉内的残氧量进行控制。优选的,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和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根据带钢属性和惯性系数确定。优选的,所述带钢属性包括带钢宽度、带钢厚度、带钢密度、带钢运行速度和带钢小时产量最大值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根据以下公式确定:α=κ·(1+6·10-5·w·δ·v·ρ/pmax),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根据以下公式确定:β=λ·(1+6·10-5·w·δ·v·ρ/pmax);其中,α为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κ为正热惯性系数,w为带钢宽度,δ为带钢厚度,ρ为带钢密度,v为带钢运行速度,pmax为带钢小时产量最大值,β为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λ为负热惯性系数。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包括:若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则将与加热功率、带钢宽度、带钢厚度和风险指数相关的升温残氧量模型确定为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若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则将与所述加热功率、所述带钢宽度、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风险指数相关的降温残氧量模型确定为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若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且小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则将与所述加热功率相关的稳态残氧量模型确定为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优选的,所述升温残氧量模型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降温残氧量模型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稳态残氧量模型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其中,为所述升温残氧量模型中的残氧量,P为加热功率,为风险指数,r1为升温状态下残氧量设定值,r2为100%功率升温空燃比设定值,wmin为退火炉预设带钢宽度下限,wmax为退火炉预设带钢宽度上限,δmin为退火炉预设厚度下限,δmax为退火炉预设厚度上限,为所述降温残氧量模型中的残氧量,r3为降温状态下残氧量设定值,r4为100%功率降温空燃比设定值,为所述稳态残氧量模型中的残氧量,r5为稳态状态下残氧量设定值,r6为100%功率稳态空燃比设定值。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退火炉残氧量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退火炉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差值,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为所述退火炉的额定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和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对所述退火炉内的残氧量进行控制。优选的,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和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根据带钢属性和惯性系数确定。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法步骤。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法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首先,获取退火炉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差值,目标温度差值为退火炉的额定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接着,基于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目标残氧量模型。最后,根据目标残氧量模型对退火炉内的残氧量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作为对比条件,根据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与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即,对于位于不同温度范围下的目标温度差值而言,选取出不同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对残氧量进行控制。从而,采用上述控制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炉况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煤气热值利用率。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升温残氧量模型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降温残氧量模型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稳态残氧量模型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升温残氧量模型、降温残氧量模型和稳态残氧量模型的对比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退火炉残氧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应用于退火炉中,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退火炉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差值,目标温度差值为退火炉的额定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步骤102:基于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目标残氧量模型。步骤103:根据目标残氧量模型对退火炉内的残氧量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升温边界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退火炉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差值,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为所述退火炉的额定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和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根据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对所述退火炉内的残氧量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退火炉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差值,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为所述退火炉的额定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其中,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和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具有不同大小关系的两个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不同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根据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对所述退火炉内的残氧量进行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和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根据带钢属性和惯性系数确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属性包括带钢宽度、带钢厚度、带钢密度、带钢运行速度和带钢小时产量最大值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根据以下公式确定:α=κ·(1+6·10-5·w·δ·v·ρ/pmax),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根据以下公式确定:β=λ·(1+6·10-5·w·δ·v·ρ/pmax);其中,α为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κ为正热惯性系数,w为带钢宽度,δ为带钢厚度,ρ为带钢密度,v为带钢运行速度,pmax为带钢小时产量最大值,β为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λ为负热惯性系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与升温边界温度值和降温边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残氧量模型,包括:若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升温边界温度值,则将与加热功率、带钢宽度、带钢厚度和风险指数相关的升温残氧量模型确定为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若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降温边界温度值,则将与所述加热功率、所述带钢宽度、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风险指数相关的降温残氧量模型确定为与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对应的所述目标残氧量模型;若所述目标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降温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伟超李靖付振兴张晓峰李冠雄乔梁王振鹏张学范赵智勇苏策陈彪律琳琳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