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032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包括步骤:S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S2、针道路径规划及针道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精确设计植入粒子的位置,以及合理规划针道,在保证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操作的繁琐程度。

Radioactive Particle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Needle Path Planning in Tum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放射性粒子植入
,具体涉及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也称近距离)治疗法,是将微型放射源(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的组织中,包括恶性肿瘤沿淋巴途径扩散的组织,通过放射性粒子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γ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辐射损伤和破坏,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以达到治疗目的。按粒子植入时间可分为永久性植入法和非永久性植入法。专家认为,相比其他肿瘤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难度并不大。但由于直接植入人体内,而且是放射源,所以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对各种不同肿瘤的粒子植入治疗有不同的具体方法,由于粒子种植在三维空间进行,每种放射性粒子物理特性不同,对每种核素需要制定一种特殊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模拟粒子种植的空间分布,决定粒子种植数目和靶区及周围危险器官的剂量分布,指导临床粒子种植。首先要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描绘出治疗的区域。常规的方式是对患者的肿瘤区域进行扫描,可通过B超、CT、ECT、MRI等影像检查获得患者的肿瘤区域图像,然后根据图像进行手动或者电脑靶区绘制,根据绘制好的靶区图进行粒子布局。其次要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和位置,同时确认针道位置,这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放射源的活性强度,粒子的数量和位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以及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最后确定粒子植入的方式与方法,常用粒子种植治疗有3种方式:模板种植、B超和CT引导下种植、术中种植。例如模板种植,是通过上述信息制作植入针模板,手术时,将患者固定在CT床上,并植入针模板固定在患者靠近肿瘤的皮肤位置,再将植入针按照预先设计步骤进行穿刺,同时实时通过CT扫描查看植入针位置,再通过设置在植入针上的刻度提供深度参考。当植入针到达指定深度时,开始注入粒子,然后向外拉出植入针,并当达到指定深度后再次注入粒子,直到该植入针上的所有粒子都已注入即可拉出植入针。现有技术中,在粒子布局阶段,均采用TPS系统,能够根据图像进行勾画确认肿瘤靶区,然后再进行粒子布局。但因为现有技术中在实际插入植入针时,只能通过模板固定引导植入针插入,而每个模板上设有的固定孔数量和位置均有限制,故在粒子布局时,不仅要保证肿瘤能够被完全覆盖,同时,还需要考虑植入针的插入难度。因为植入针在插入对应位置时,可能需要绕过一些组织或者骨质,从而能够避免对身体其他组织造成额外的伤害。但因为模板面积有限,故在保证较好效果的前提下,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繁琐的操作步骤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精确设计植入粒子的位置,以及合理规划针道,在保证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操作的繁琐程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S2、针道路径规划及针道生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2的实现方式如下:S10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填充;S102、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排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101的实现方式如下:S1011、提取肿瘤;S1012、瘤体内填充放射性粒子源;S1013、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的放射性粒子源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1012的实现方式如下:c1、生成一个与肿瘤的最大长、宽、高匹配的虚拟方盒体,将肿瘤镶嵌在该虚拟方盒体内,在虚拟方盒体内随机生成半径1cm的球体,一个球体等效为一个放射性粒子源;c2、生成的半径1cm的球体由中心点向四周均匀释放射线,检测每条射线是否与肿瘤的表面相交,若是则证明该球体位于肿瘤内部,为有效球体,保留该球体,若否则证明该球体不是完全位于肿瘤内部,为无效球体,删除该球体,直至球体数量达到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时停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1012的实现方式如下:d1、在肿瘤的下部取一个原点,以穿过该原点的Z轴为中心线生成一个虚拟柱体,在该柱体与肿瘤的重合段的中心线上等间距生成半径1cm的球体,一个球体等效为一个放射性粒子源;d2、以中心线向X轴倾斜m°并旋转一周形成虚拟椎体,选取均匀的I条母线作为中心线分别形成虚拟柱体,在该柱体与肿瘤的重合段的中心线上等间距生成半径1cm的球体;d3、再次向X轴倾斜m°并旋转一周形成虚拟椎体,选取均匀的P条母线作为中心线分别形成虚拟柱体,在该柱体与肿瘤的重合段的中心线上等间距生成半径1cm的球体;d4、循环执行d3,直至形成的虚拟椎体不与肿瘤相交时停止;d5、停止时,统计生成的球体数量,将该球体数量与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对比,若球体数量与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相差超过设定值,则调整每次向X轴倾斜的度数和每个虚拟椎体上母线的条数,再循环执行d2-d5直至球体数量趋近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时结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1013的实现方式如下:将肿瘤内生成的放射性粒子源与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做碰撞检测与距离测算,若某放射性粒子源中心点穿过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或某放射性粒子源中心点与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的最短距离小于设定值时,该放射性粒子源视为无效放射性粒子源,删除该射性粒子源;反之则为有效放射性粒子源,保留该射性粒子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放射性粒子源线性水平排布、放射性粒子源游离排布以及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的放射性粒子源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放射性粒子源线性水平排布包括如下步骤:e1、将肿瘤分为多个X*1*1cm的方块,X为肿瘤的长、宽或高值,分别取方块的中心线作为线性基准线;e2、将距离方块中心线设定值范围内的放射性粒子源吸入该方块内,并将吸入方块内的放射性粒子源的中心点修正到该方块的线性基准线上,每个放射性粒子源仅移动一次;e3、对移动后的放射性粒子进行相互之间的距离检测,当发生多个放射性粒子源重合相交或距离小于设定值时,删除后移动的放射性粒子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放射性粒子源游离排布包括如下步骤:f11、以肿瘤最底端的放射性粒子源为中心点,以穿过该中心点的Z轴为中心线创建一个1*1*Zcm的虚拟柱体;f12、虚拟柱体以中心线向X轴倾斜s°并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若检测到有2个或多个游离的放射性粒子源在虚拟柱体内,则将其吸入该虚拟柱体内,并将吸入虚拟柱体内的放射性粒子源的中心点修正到该虚拟柱体的中心线上不再移动,并记录旋转角度;f13、再次向X轴倾斜s°并旋转一周,将游离的放射性粒子源吸入该虚拟柱体内,并将吸入虚拟柱体内的放射性粒子源的中心点修正到该虚拟柱体的中心线上不再移动,并记录旋转角度;f14、循环执行f13,直至虚拟柱体不与肿瘤相交时停止;f15、停止时,统计游离的放射性粒子源是否已全部移动过,若是则结束;若否则调整每次向X轴倾斜的度数,再循环执行f12-f15直至游离的放射性粒子源已全部移动过时结束;f16、对移动后的放射性粒子进行相互之间的距离检测,当发生多个放射性粒子源重合相交或距离小于设定值时,删除后移动的放射性粒子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S2、针道路径规划及针道生成。

【技术特征摘要】
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S2、针道路径规划及针道生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实现方式如下:S101、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填充;S102、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的实现方式如下:S1011、提取肿瘤;S1012、瘤体内填充放射性粒子源;S1013、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的放射性粒子源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2的实现方式如下:c1、生成一个与肿瘤的最大长、宽、高匹配的虚拟方盒体,将肿瘤镶嵌在该虚拟方盒体内,在虚拟方盒体内随机生成半径1cm的球体,一个球体等效为一个放射性粒子源;c2、生成的半径1cm的球体由中心点向四周均匀释放射线,检测每条射线是否与肿瘤的表面相交,若是则证明该球体位于肿瘤内部,为有效球体,保留该球体,若否则证明该球体不是完全位于肿瘤内部,为无效球体,删除该球体,直至球体数量达到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时停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2的实现方式如下:d1、在肿瘤的下部取一个原点,以穿过该原点的Z轴为中心线生成一个虚拟柱体,在该柱体与肿瘤的重合段的中心线上等间距生成半径1cm的球体,一个球体等效为一个放射性粒子源;d2、以中心线向X轴倾斜m°并旋转一周形成虚拟椎体,选取均匀的I条母线作为中心线分别形成虚拟柱体,在该柱体与肿瘤的重合段的中心线上等间距生成半径1cm的球体;d3、再次向X轴倾斜m°并旋转一周形成虚拟椎体,选取均匀的P条母线作为中心线分别形成虚拟柱体,在该柱体与肿瘤的重合段的中心线上等间距生成半径1cm的球体;d4、循环执行d3,直至形成的虚拟椎体不与肿瘤相交时停止;d5、停止时,统计生成的球体数量,将该球体数量与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对比,若球体数量与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相差超过设定值,则调整每次向X轴倾斜的度数和每个虚拟椎体上母线的条数,再循环执行d2-d5直至球体数量趋近肿瘤所需放射性粒子源总数量时结束。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3的实现方式如下:将肿瘤内生成的放射性粒子源与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做碰撞检测与距离测算,若某放射性粒子源中心点穿过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或某放射性粒子源中心点与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的最短距离小于设定值时,该放射性粒子源视为无效放射性粒子源,删除该射性粒子源;反之则为有效放射性粒子源,保留该射性粒子源。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放射性粒子源线性水平排布、放射性粒子源游离排布以及瘤体内危及器官及组织的放射性粒子源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粒子源线性水平排布包括如下步骤:e1、将肿瘤分为多个X*1*1cm的方块,X为肿瘤的长、宽或高值,分别取方块的中心线作为线性基准线;e2、将距离方块中心线设定值范围内的放射性粒子源吸入该方块内,并将吸入方块内的放射性粒子源的中心点修正到该方块的线性基准线上,每个放射性粒子源仅移动一次;e3、对移动后的放射性粒子进行相互之间的距离检测,当发生多个放射性粒子源重合相交或距离小于设定值时,删除后移动的放射性粒子源。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瘤体内放射性粒子源布源和针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粒子源游离排布包括如下步骤:f11、以肿瘤最底端的放射性粒子源为中心点,以穿过该中心点的Z轴为中心线创建一个1*1*Zcm的虚拟柱体;f12、虚拟柱体以中心线向X轴倾斜s°并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若检测到有2个或多个游离的放射性粒子源在虚拟柱体内,则将其吸入该虚拟柱体内,并将吸入虚拟柱体内的放射性粒子源的中心点修正到该虚拟柱体的中心线上不再移动,并记录旋转角度;f13、再次向X轴倾斜s°并旋转一周,将游离的放射性粒子源吸入该虚拟柱体内,并将吸入虚拟柱体内的放射性粒子源的中心点修正到该虚拟柱体的中心线上不再移动,并记录旋转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孟群毛瑞军曲飞寰石广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