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包括:穿过腹壁插入小肠的主管,所述的主管上设有能够在小肠内打开的固定器和在腹壁及表皮外与固定器配合固定主管的锁止器,所述的固定器或者是至少两个围绕在主管周围的叶瓣形件,或者是L形件,或者是盘形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能够在小肠内打开的固定器和腹壁外的锁止器,以内外两端固定的方式将造瘘管固定,完全解决了造瘘管脱出的问题。与传统的造瘘管与造瘘管与腹壁缝合的固定方式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定方式更加稳固、手术过程十分简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固定的造瘘管由于没有脱出的顾虑,可在小肠中预留很短的管子,尽量使小肠还能够正常的输送和吸收人体所需养料。
A self-fixing jejunostomy tube for small intestine and abdominal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是一种医疗器械,是一种连接空腔脏器与腹壁的管道装置。
技术介绍
一些空腔脏器,如小肠、胃,手术后通常需要设立临时或永久性的造瘘以便输入营养物质,为暂时性或永久性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肠内营养。传统的方法是将一根导管通过腹壁上的造口插入空腔脏器中,分别进行脏器浆膜面与导管,脏器浆膜面与腹膜,导管与腹壁外皮肤的缝合以固定导管。传统方法的缺点十分明显:1、导管与腹壁外皮肤间的缝合十分脆弱,导管与皮肤反复摩擦极易开线,经常需要再次缝合,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2、由于术后可能要拔出导管,脏器浆膜面与导管的缝合并不确实,一旦腹壁外皮肤固定线断裂,导管极易从肠管内滑出,经原窦道难以将导管插入,可能需要再次手术;3、为防止导管脱出,往往在空腔脏器中预留较长的导管,导管长度与残留于导管内的营养液成正比,越长的导管越容易堵塞,有时无法再通;4、术中在脏器浆膜面与导管间的缝合如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缝合处肠腔狭窄,脏器浆膜面与腹膜的缝合如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肠道走形成角,以上均可能造成术后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需再次剖腹手术,且缝合操作本身延长手术时间,对患者,尤其高龄、体弱的患者特别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所述的空肠造瘘管能够使导管在小肠内和腹壁外部两端固定,无需缝合,完全解决了脱落问题,简化了导管插入手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包括:穿过腹壁插入小肠的主管,所述的主管上设有能够在小肠内打开的固定器和在腹壁及表皮外与固定器配合固定主管的锁止器,所述的固定器或者是至少两个围绕在主管周围的叶瓣形件,或者是L形件,或者是盘形件。进一步的,所述的叶瓣形件的叶瓣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叶瓣形件的叶瓣为三个,均匀环绕在主管周围。进一步的,所述的叶瓣形件的叶瓣为四个,四个叶瓣分为两组,两个叶瓣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叶瓣之间围绕主管中心轴线的圆心角小于90度,两组叶瓣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盘形件为圆形、长圆形、椭圆形盘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器设有与腹壁外连接的副管。进一步的,所述的副管与主管同轴。进一步的,所述的锁止器包括压盘和锁止环。进一步的,所述的锁止环上设有卡扣或锁紧螺丝。进一步的,所述的主管进入小肠部分的管壁上均匀的设置扩散孔,端部封闭并设置扩散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用能够在小肠内打开的固定器和腹壁外的锁止器,以内外两端固定的方式将造瘘管固定,完全解决了造瘘管脱出的问题。与传统的造瘘管与造瘘管与腹壁缝合的固定方式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方式更加稳固、手术过程十分简便。传统固定造瘘管的方式为避免脱出要在小肠中预留较长的一段管子,影响了小肠的正常生理活动。而本专利技术所固定的造瘘管由于没有脱出的顾虑,可在小肠中预留很短的管子,尽量使小肠还能够正常的输送和吸收人体所需养料,同时减小了堵塞的概率。通过选择不同形状的固定器叶瓣形状,避免在手术中脏器浆膜面与腹膜形成肠道走形成角。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应用在小肠上还可以应用在胃等其他空腔脏器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所述空肠造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三所述的固定器三个叶瓣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所述的固定器两个叶瓣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所述的固定器四个叶瓣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五所述的圆形盘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五所述的椭圆形盘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五所述的蝴蝶形盘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七、八所述的同轴主、副管和锁止器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B点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九所述的锁扣收紧锁止环器的示意图,是图8中C-C的剖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九所述的锁扣收紧锁止环器的示意图,是图8中C-C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穿过腹壁插入小肠1的主管2,所述的主管上设有能够在小肠内打开的固定器3和在腹壁及表皮4外与固定器配合固定主管的锁止器5,所述的固定器或者是至少两个围绕在主管周围的叶瓣形件,或者是L形件,或者是盘形件。本实施例所述的主管是医疗专用的非金属软管,通常是各种塑料软管,在一定压力范围内通常不会膨胀,具有一定的抗酸碱能力。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器是一个在插入小肠后能够打开的装置,打开后的固定器的外形尺寸超过小肠上穿过造瘘管的穿孔的直径,固定器打开后,在小肠和腹壁外就无法将造瘘管拉出小肠。由于造瘘管是从腹壁上穿孔进入小肠的,也就是说,造瘘管在人体内以很短的距离进入小肠,没有较长的缓冲,所以当病人活动时,很容易从外部推动造瘘管向小肠内推进,十分容易造成对小肠的损害,仅仅防止造瘘管从小肠中被拉出还不够,还必须防止造瘘管向小肠内插入,因此本实施例还设置了锁止器。锁止器在造瘘管腹壁外形成固定的关系,有外力将造瘘管向小肠内推时,锁止器将推力传递到腹壁上,阻止造瘘管与腹壁之间的相对运动。与传统的缝合术相比较,从受力上分析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方式有很大优势。本实施例的固定方式使小肠和腹壁两个面受力:当力的方向是从外向内推进时,锁止器受到推力,锁止器将推力传递到腹壁上;当力的方向是从内向外拉时,固定器受到拉力,固定器将拉力传递到小肠上,也就是说拉力和推力分别作用的不同的受体上。而传统的缝合固定方式,则不论是拉力还是推力,都作用在与造瘘管缝合的腹壁上,即不管力的方向如何都是同一受体受力。由于是同一受体受力,损坏的概率就会增加一倍。因此,从受力上分析,本实施例所述的造瘘管固定方式可以将造瘘管脱出的概率降低一半,更加安全稳固。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方式关键在于缩小固定器体积的问题。由于小肠是一个直径不大的管道,在常态下一般只有两三公分的直径,因此,固定器的外形尺寸不能太大,保持小肠的通畅,更要避免将小肠堵塞。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器就不能类似导尿管那样采用一种较大的球型,固定器的大小只能占据小肠直径的20%以下,扁平的形状才能达到保持小肠畅通的效果。固定器是一种形状变化的装置,在没有放入小肠时其形状应当是附着在主管周围的扁平带状物,带状物的直径略大于主管的直径,以便与主管一同穿过小肠上的穿刺孔进入小肠。进入小肠后则固定器展开,展开后的固定器包络直径(固定器外缘直径)应当大于穿刺孔直径的50%,防止整个固定器从穿刺孔脱出,也就是防止主管从小肠中脱出,这就要求固定器要有受控的形状变化。这种受控的形状变化有多种形式可以实现,例如采用记忆金属,当温度达到一定时,就自动展开。而医疗器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打入气体或者液体介质的膨胀体,例如导尿管使用的膨胀球。但如前所述,在小肠中不能使用较大的球型固定器,必须扁平化才能适应小肠的环境。为此,本实施例推荐使用几种扁平形状的固定器:叶瓣形、L形、盘形。打入液体或气体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包括:穿过腹壁插入小肠的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上设有能够在小肠内打开的固定器和在腹壁及表皮外与固定器配合固定主管的锁止器,所述的固定器或者是至少两个围绕在主管周围的叶瓣形件,或者是L形件,或者是盘形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自固定小肠与腹壁的空肠造瘘管,包括:穿过腹壁插入小肠的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上设有能够在小肠内打开的固定器和在腹壁及表皮外与固定器配合固定主管的锁止器,所述的固定器或者是至少两个围绕在主管周围的叶瓣形件,或者是L形件,或者是盘形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肠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瓣形件的叶瓣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肠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瓣形件的叶瓣为三个,均匀环绕在主管周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肠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瓣形件的叶瓣为四个,四个叶瓣分为两组,两个叶瓣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叶瓣之间围绕主管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瑆,田磊,
申请(专利权)人:张育瑆,田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