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伟坤专利>正文

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24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包括EVA中底、TPU减震体及耐磨底片,EVA中底后跟部沿其边缘设置有U型容置槽,U型容置槽的内侧顶壁设置有由后向前逐渐降低的第一阶梯面,U型容置槽的外侧顶壁设置有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第二阶梯面,且EVA中底后跟部的外侧边高度低于EVA中底后跟部的内侧边高度,TPU减震体适配贴合在U型容置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阶梯面EVA中底的内外侧边高度差引导重心从后跟外侧逐渐朝向后跟内侧平稳转移,再通过第一阶梯面引导重心从后跟内侧逐渐朝向中足乃至前掌区域平稳转移,更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特点,能够起到良好的矫正步姿作用,同时也利用TPU减震体起到后跟内外侧的缓冲减震效果。

Shoe sole with corrective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制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
技术介绍
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调节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因此被很多人推崇。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跑步运动过程中,每向前跨一步,脚部受到的地面冲击力可达到其本人体重的6-7倍。如果冲击力不能有效地降低,长此以往,即使脚部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运动损伤,也会产生一些难以忽视的隐性或慢性损伤,包括肌肉、关节和组织等酸痛疲劳。因此,运动鞋缓冲减震功能至关重要。运动鞋的缓冲减震功能,主要是通过分散脚底对鞋的压力和地面对鞋底的反作用力来实现的。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可知,大部分人都是以后脚跟外侧先着地的,在脚触地前期和离地后期,后脚跟部以及前脚掌部会出现相对高的压力峰值,后脚跟部位所受到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有效的分散脚底对鞋的压力以及地面对鞋底的反作用力成了鞋子功能设计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的减震鞋底一般只考虑如何有效分散冲击力,而不能根据大部分人的足部生物力学特点做出针对性设计,以期达到矫正步姿或引导重心转移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具备良好的减震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引导重心从后跟外侧平稳过渡至后跟内侧,从而起到矫正步姿、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特点的功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包括EVA中底、TPU减震体及耐磨底片,所述EVA中底后跟部沿其边缘设置有U型容置槽,所述U型容置槽的内侧顶壁设置有由后向前逐渐降低的第一阶梯面,所述U型容置槽的外侧顶壁设置有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第二阶梯面,且所述EVA中底后跟部的外侧边高度低于EVA中底后跟部的内侧边高度,所述TPU减震体适配贴合在U型容置槽内,所述耐磨底片贴合在TPU减震体底部并与EVA中底后跟部底面相平齐。优选地,所述EVA中底后跟部底面设有防滑齿排。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面的每一梯面的前后宽度为10mm~20mm。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面的相邻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2mm~0.5mm。优选地,所述第二阶梯面的左右宽度为1.5mm~3mm。优选地,所述第二阶梯面的相邻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2mm~0.5mm。优选地,所述TPU减震体为内设空腔的整体呈U字型结构的密闭囊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后跟外侧的第二阶梯面EVA中底的内外侧边高度差引导重心从后跟外侧逐渐朝向后跟内侧平稳转移,再通过后跟内侧的第一阶梯面引导重心从后跟内侧逐渐朝向中足乃至前掌区域平稳转移,如此更加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特点,有效避免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翻转不当而发生过度翻转或者使得重心的平稳转移受到阻碍,能够起到良好的矫正步姿作用,同时也利用TPU减震体起到后跟内外侧的缓冲减震效果。另外,本技术的EVA中底优选采用改性抗收缩EVA材料发泡制成,热收缩变形小,高弹柔软,能让消费者穿着更加舒适、持久耐穿,也能够保证EVA中底与TPU减震体之间的装配结构稳定性,保证减震和矫正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减震鞋底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所示的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EVA中底后跟部底面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EVA中底;11、U型容置槽;12、第一阶梯面;13、第二阶梯面;14、防滑齿排;20、耐磨底片;30、TPU减震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包括EVA中底10、TPU减震体30及耐磨底片20,所述EVA中底10后跟部沿其边缘设置有U型容置槽11,所述TPU减震体30为内设空腔的整体呈U字型结构的密闭囊式结构并适配贴合在U型容置槽11内,所述耐磨底片20贴合在TPU减震体30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容置槽11的内侧顶壁设置有由后向前逐渐降低的第一阶梯面12,所述第一阶梯面12的每一梯面的前后宽度为10mm~20mm,所述第一阶梯面12的相邻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2mm~0.5mm,TPU减震体30对应处适配贴合在该第一阶梯面12上,通过TPU减震体30的内侧部分一是利用TPU材料本身具有的高强度特点而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二是利用TPU材料受压产生适当的变形而能够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三是进一步借助第一阶梯面12起到引导身体重心从鞋底内侧逐渐往中足乃至前脚掌平稳转移,符合足部生物力学运动特点。所述U型容置槽11的外侧顶壁设置有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第二阶梯面13,所述第二阶梯面13的左右宽度为1.5mm~3mm,所述第二阶梯面13的相邻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2mm~0.5mm,且所述EVA中底10后跟部的外侧边高度低于EVA中底10后跟部的内侧边高度,通过TPU减震体30的外侧部分一是利用TPU材料本身具有的高强度特点而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二是利用TPU材料受压产生适当的变形而能够在后跟外侧触地初期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三是进一步借助第二阶梯面13以及EVA中底10的内外侧边高度差起到引导重心从鞋底外侧逐渐往鞋底内侧平稳转移,也符合足部生物力学运动特点。所述耐磨底片20与EVA中底10后跟部底面相平齐,并在所述耐磨底片20的底面一体成型有用于增强防滑耐磨效果的凸纹。另,所述EVA中底10后跟部底面设有防滑齿排14,该防滑齿排14由若干前后间隔的凸条组成,各凸条的触地面呈由前向后倾斜向下的倾斜面,倾斜角度为5°~10°,通过该防滑齿排14有助于增强鞋底的防滑效果,避免打滑。本实施例的EVA中底10优选采用改性抗收缩EVA材料发泡制成,热收缩变形小,高弹柔软,能让消费者穿着更加舒适、持久耐穿,也能够保证EVA中底10与TPU减震体30之间的装配结构稳定性,保证减震和矫正功能。而改性抗收缩EVA材料优选采用由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43份的台塑7470、5份的台塑7350、6份的台聚3312、7份的陶氏3745、10份的抗收缩剂203#、1份的氧化锌、7份的耐磨剂、2份的填充剂、0.3份的活性剂、0.65份的交联剂、2.3份的发泡剂、4份的色料。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EVA中底、TPU减震体及耐磨底片,所述EVA中底后跟部沿其边缘设置有U型容置槽,所述U型容置槽的内侧顶壁设置有由后向前逐渐降低的第一阶梯面,所述U型容置槽的外侧顶壁设置有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第二阶梯面,且所述EVA中底后跟部的外侧边高度低于EVA中底后跟部的内侧边高度,所述TPU减震体适配贴合在U型容置槽内,所述耐磨底片贴合在TPU减震体底部并与EVA中底后跟部底面相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EVA中底、TPU减震体及耐磨底片,所述EVA中底后跟部沿其边缘设置有U型容置槽,所述U型容置槽的内侧顶壁设置有由后向前逐渐降低的第一阶梯面,所述U型容置槽的外侧顶壁设置有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第二阶梯面,且所述EVA中底后跟部的外侧边高度低于EVA中底后跟部的内侧边高度,所述TPU减震体适配贴合在U型容置槽内,所述耐磨底片贴合在TPU减震体底部并与EVA中底后跟部底面相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矫正功能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EVA中底后跟部底面设有防滑齿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矫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坤
申请(专利权)人:林伟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