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010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8:59
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通过在室内培养容器中增设为溶液增加溶氧量的增氧装置构建室内培养系统,并从未被污染的淡水水体中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将提取的物质放入培养容器中设置室内培养初始环境,采用手操网兜从特定环境的池塘或小型湖泊取样,将取得的淡水介形类放入构建的室内培养系统中;在日常淡水介形类培养系统的维护中将培养容器置于与当前自然环境因素相同的气温与光照条件下,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培养容器中的溶氧量和pH值,调节溶氧量和pH值以保持与取样水体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易于实施,维护简单,无需另外定时或定期对介形类进行喂食、或往培养容器中添加氯化钙溶液与曝气消毒水,能够在室内快速扩大淡水介形类种群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室内培养
,特别是一种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利用介形类时空分布的特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独特性等生态特征可以指示古气候古环境,也可以指示其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介形类的生态特征主要通过野外生态调查和室内培养实验研究获取,由于到野外生态调查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获取介形类全面的生态特征,甚至几乎无法获取某些特定的生态特征,例如针对放射性核素的生态特征,故现在多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在室内培养大量的良好的介形类个体进行实验,以满足利用介形类研究、监测与评价水体的污染状况的需求。然而现有淡水介形类室内培养方法存在以下明显缺陷:1)培养环境均为人为构建,与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太大,介形类难以在短期内适应,不利于快速扩大介形类种群的数量;2)培养环境中无专门的增氧装置,水体溶解氧含量对介形类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无增氧装置导致介形类生长发育困难;3)培养操作复杂,需要定期或定时喂食、添加氯化钙溶液与曝气消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通过在室内构建淡水介形类的生存环境,将野外采种的淡水介形类放置于该生存环境中进行培养,最终获取与野外生存类似的生长良好的淡水介形类以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室内培养系统:选择体积为10-20L带盖的透明塑料桶为培养容器,在培养容器的桶盖上钻取多个孔径为8-15mm小孔;培养容器内设有小型增氧装置,用于为培养容器内的溶液增加溶氧量。B、设置室内培养初始环境: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将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放入培养容器中,其水的体积占培养容器体积的60%-85%,底质的厚度为1-2cm,水生植物布满培养容器的溶液中。C、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取样:采用孔径为280-300目的手操网兜从pH为7-9、溶氧量为5-10mg/L、电导率为100-300μS/cm、水深为0.5-2m池塘或小型湖泊取样,将所取得的淡水介形类放入构建的室内培养系统中。D、淡水介形类培养系统的维护:将培养容器置于室内通风良好与易于接受光照的位置,使之气温与光照条件与自然环境类似;每隔1-2月测试培养容器中溶液的溶氧量和pH值,当溶液的溶氧量低于取样水体中的溶氧量时,开启增氧装置,直至溶液的溶氧量达到取样水体中的溶氧量范围;当溶液的pH值偏离取样水体中的pH值范围时,通过换液的方式将pH值调节至取样水体中的pH值范围;每隔1-2年对培养容器中的溶液换液一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D中换液使用的液体为当地收集的雨水或者取样点采集的水体。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培养容器桶盖上的小孔的数量为3-5个。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在室内设置有利于介形类生长繁殖的室内环境参数,能够快速扩大介形类种群的数量,以满足介形类实验研究所需大量介形类个体的需求。2、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日常维护简单,无需喂食、添加氯化钙溶液与曝气消毒水,易于实施;且设置专门增氧装置,使得介形类生长发育良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室内培养系统:选择体积为10-20L带盖的透明塑料桶为培养容器,在培养容器的桶盖上钻取3个孔径为8mm小孔;培养容器内设有小型增氧装置,用于为培养容器内的溶液增加溶氧量。B、设置室内培养初始环境: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将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放入培养容器中,其水的体积占培养容器体积的60%-85%,底质的厚度为1-2cm,水生植物布满培养容器的溶液中。C、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取样:采用孔径为280-300目的手操网兜从pH为7、溶氧量为7mg/L、电导率为100μS/cm、水深为0.5m池塘或小型湖泊取样,将所取得的淡水介形类放入构建的室内培养系统中;D、淡水介形类培养系统的维护:将培养容器置于室内通风良好与易于接受光照的位置,使之气温与光照条件与自然环境类似;每隔1-2月测试培养容器中溶液的溶氧量和pH值,当溶液的溶氧量低于5mg/L时,开启增氧装置,直至溶液的溶氧量为7mg/L;当溶液的pH值低于7或高于9时,通过换液的方式将pH值调节至7;每隔1-2年对培养容器中的溶液换液一次;其中换液使用的液体为当地收集的雨水或者取样点采集的水体。观察培养容器中介形类的运动速度、种群扩大速度以及成体个体的大小,当介形类运动迅速,种群扩大速度快,且成体个体大小达到自然环境长成的大小时,说明介形类长势良好。通过在同一取样点采用相同的方法获取淡水介形类样品,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采样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培养,分别比较在不同时期的取相同体积的培养溶液进行淡水介形类数量的统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本专利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培养介形类种群扩大速度的对比初始个体数2月个体数4月个体数6月个体数本专利技术方法3060120300常用方法304070130从表1中可看出,在初始个体数相同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其介形类种群得扩大速度明显高于传统培养方法,且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的优势较之传统培养方法更为明显。实施例二,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室内培养系统:选择体积为10-20L带盖的透明塑料桶为培养容器,在培养容器的桶盖上钻取4个孔径为15mm小孔;培养容器内设有小型增氧装置,用于为培养容器内的溶液增加溶氧量。B、设置室内培养初始环境: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将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放入培养容器中,其水的体积占培养容器体积的60%-85%,底质的厚度为1-2cm,水生植物布满培养容器的溶液中。C、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取样:采用孔径为280-300目的手操网兜从pH为9、溶氧量为10mg/L、电导率为300μS/cm、水深为2m池塘或小型湖泊取样,将所取得的淡水介形类放入构建的室内培养系统中;D、淡水介形类培养系统的维护:将培养容器置于室内通风良好与易于接受光照的位置,使之气温与光照条件与自然环境类似;每隔1-2月测试培养容器中溶液的溶氧量和pH值,当溶液的溶氧量低于5mg/L时,开启增氧装置,直至溶液的溶氧量为10mg/L;当溶液的pH值低于7或高于9时,通过换液的方式将pH值调节至9;每隔1-2年对培养容器中的溶液换液一次;其中换液使用的液体为当地收集的雨水或者取样点采集的水体。观察培养容器中介形类的运动速度、种群扩大速度以及成体个体的大小,当介形类运动迅速,种群扩大速度快,且成体个体大小达到自然环境长成的大小时,说明介形类长势良好。通过在同一取样点采用相同的方法获取淡水介形类样品,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采样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培养,分别比较在不同时期的取相同体积的培养溶液进行淡水介形类数量的统计,其结果如表2所示。表2本专利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培养介形类种群扩大速度的对比初始个体数2月个体数4月个体数6月个体数本专利技术方法3058121303常用方法304070130从表2中可看出,在初始个体数相同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其介形类种群得扩大速度高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室内培养系统:选择体积为10‑20 L带盖的透明塑料桶为培养容器,在培养容器的桶盖上钻取多个孔径为8‑15 mm小孔;培养容器内设有小型增氧装置,用于为培养容器内的溶液增加溶氧量;B、设置室内培养初始环境: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将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放入培养容器中,其水的体积占培养容器体积的60%‑85%,底质的厚度为1‑2cm,水生植物布满培养容器的溶液中;C、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取样:采用孔径为280‑300目的手操网兜从pH 为7‑9、溶氧量为5‑10 mg/L、电导率为100‑300μS/cm、水深为0.5‑2 m池塘或小型湖泊取样,将所取得的淡水介形类放入构建的室内培养系统中;D、淡水介形类培养系统的维护:将培养容器置于室内通风良好与易于接受光照的位置,使之气温与光照条件与自然环境类似;每隔1‑2月测试培养容器中溶液的溶氧量和pH值,当溶液的溶氧量低于取样水体中的溶氧量时,开启增氧装置,直至溶液的溶氧量达到取样水体中的溶氧量范围;当溶液的pH值偏离取样水体中的pH值范围时,通过换液的方式将pH值调节至取样水体中的pH值范围;每隔1‑2年对培养容器中的溶液换液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1.淡水介形类的室内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室内培养系统:选择体积为10-20L带盖的透明塑料桶为培养容器,在培养容器的桶盖上钻取多个孔径为8-15mm小孔;培养容器内设有小型增氧装置,用于为培养容器内的溶液增加溶氧量;B、设置室内培养初始环境: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将提取水、底质和水生植物放入培养容器中,其水的体积占培养容器体积的60%-85%,底质的厚度为1-2cm,水生植物布满培养容器的溶液中;C、从未污染的淡水水体中取样:采用孔径为280-300目的手操网兜从pH为7-9、溶氧量为5-10mg/L、电导率为100-300μS/cm、水深为0.5-2m池塘或小型湖泊取样,将所取得的淡水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唐振平王正庆刘珊马艾阳黄伟段先哲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