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008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有机混合物包括改良土与矿质卤碱,茶树苗种植前,对待种植茶园土壤松土后,于其表面铺洒30~80mm厚度的改良土,在春茶、夏茶以及秋冬茶采摘前1~2月,利用土层浸透装置对茶树施矿质卤碱,本发明专利技术演研制一种取代化学肥料的有机混合物,增加营养素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土壤中的化学残留,绿色环保。

A Tea Cultivation Method with Organic Mixture Repla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Its Soil So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种植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天然土壤与气候的差异,往往需要使用化学肥料进行养分补充,所补充养分中以氮、磷及钾等元素为主,目前我国茶叶种植技术仍处于较为传统的初级阶段,养分补充时肥料吸收率低,施肥手法单一,由于茶园所述地理位置较高,为弥补吸收率的不足,往往施肥量较大,茶叶种植地气候往往湿润多雨,降水充沛,这就造成了大量化学肥料随雨水流失,同时造成附近土壤的大面积污染现象,为弥补上述缺陷,逐步改进现有施肥技术以及寻找化学肥料替代品成为茶叶种植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包括:有机混合物包括改良土与矿质卤碱,茶树苗种植前,对待种植茶园土壤松土后,于其表面铺洒30~80mm厚度的改良土,在春茶、夏茶以及秋冬茶采摘前1~2月,利用土层浸透装置对茶树施矿质卤碱,改良土包括自制有机肥、亲水有机混合物以及腐殖酸,所述自制有机肥包括麦糠、人畜粪便、豆粕(发酵后)、煤灰、木屑、腐叶土、河泥以及木质素。优选的,亲水有机混合物包括顺丁烯二酸衍生物与乙烯的共聚物以及甲基乙烯基谜与无水顺丁烯二酸的共聚物(简称PVM/MA),两共聚物混合比例为3.5∶1,两共聚物混合时加乳化剂。优选的,PVM/MA中还含有合成树脂、聚乙烯醇以及聚丙烯酸钠,三种物质加入前优先进行水解处理。优选的,矿质卤碱包括草木灰、离子水溶液、卤碱、磷酸钙、微量菌种以及水合溶剂,成分质量配比为7∶2∶0.25∶1∶1∶15,微量菌种主要包括放线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丙酮丁醇梭菌以及朊假丝酵母,菌体混合前进行单孢子分离处理,微量菌种混合体呈弱酸性,pH值为5.5~5.8。优选的,进行矿质卤碱浸透时,浸透点为距地表25~35cm深度。优选的,土层浸透装置包括三根浸透管、用于固定三根浸透管的弹性弯折架、与弹性弯折架铰接的下压连杆、与下压连杆转动连接的卷绕筒、与卷绕筒铰接的推杆以及用于与外部药剂喷箱连通的密封接头,弹性弯折架内部中空且与浸透管连通。有益效果:1、采用改良土与矿质卤碱的有机混合物替代化学肥料,避免由于化学肥料用量控制不佳导致的烧苗问题。2、设计有专用土层浸透装置弥补土壤对有机混合物吸收缓慢的缺点。3、在茶叶种植中引入微量菌种辅助吸收,大大提高茶树根部对于营养成分的有效吸收,同时其呼吸作用为根部化学反应提供适宜温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表1为采用不同种植方法时茶叶与土壤中各元素含量表;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土层浸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推杆2、弹性弯折架3、浸透管4、下压连杆5、卷绕筒6、密封接头。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有机混合物包括改良土与矿质卤碱,茶树苗种植前,对待种植茶园土壤松土后,于其表面铺洒30~80mm厚度的改良土,在春茶、夏茶以及秋冬茶采摘前1~2月,利用土层浸透装置对茶树施矿质卤碱,所述改良土包括自制有机肥、亲水有机混合物以及腐殖酸,所述自制有机肥包括麦糠、人畜粪便、豆粕(发酵后)、煤灰、木屑、腐叶土、河泥以及木质素。土壤对于矿质卤碱的吸收相对于化学肥料的吸收较慢,为此本专利技术在原始土壤表面铺设改良土,改良土质地软,水含量高且蓄水性、保温性好,亲水有机混合物包括顺丁烯二酸衍生物与乙烯的共聚物以及甲基乙烯基谜与无水顺丁烯二酸的共聚物(简称PVM/MA),两共聚物混合比例为3.5∶1,两共聚物混合时加乳化剂,PVM/MA中还含有合成树脂、聚乙烯醇以及聚丙烯酸钠,三种物质加入前优先进行水解处理。矿质卤碱包括草木灰、离子水溶液、卤碱、磷酸钙、微量菌种以及水合溶剂,成分质量配比为7∶2∶0.25∶1∶1∶15,微量菌种主要包括放线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丙酮丁醇梭菌以及朊假丝酵母,菌体混合前进行单孢子分离处理,微量菌种混合体呈弱酸性,pH值为5.5~5.8。为保证矿质卤碱中养分的充分吸收,进行矿质卤碱浸透时,浸透点为距地表25~35cm深度,为便于矿质卤碱的施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土层浸透装置,土层浸透装置包括三根浸透管3、用于固定三根浸透管3的弹性弯折架2、与弹性弯折架2铰接的下压连杆4、与下压连杆4转动连接的卷绕筒5、与卷绕筒5铰接的推杆1以及用于与外部药剂喷箱连通的密封接头6,弹性弯折架2内部中空且与浸透管3连通。使用时,将密封接头6与外部药剂喷箱连接,手持推杆1将浸透管3扎进茶树根部土壤中进行矿质卤碱的浸透施肥。本专利技术对有机混合物种植效果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地:江苏镇江实验作物:茶(品种为红芽弯尾桃)实验时间:2018年4月~2018年9月实验组1:选取同一茶园内一亩土地,垦地松土后进行扦插苗种植,种植期内采用传统种植方式,保持日光照12小时,种植5个月,茶树生长至2叶期时,取茶叶片5枚进行叶片叶绿素及氨基酸含量检测,取三根植株计算发根数以及芽重,同时取茶树根部土壤500g,进行氮含量以及磷含量检测,茶树生长至4叶期时取茶叶片5枚进行叶片叶绿素及氨基酸含量检测,同时取茶树根部土壤500g,进行氮含量以及磷含量检测,取植株三根计算发根数以及芽重。实验组2:选取同一茶园内与实验组1相隔两排的一亩土地,垦地松土后进行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方法进行种植,保持目光照12小时,种植5个月,茶树生长至2叶期时,取茶叶片5枚进行如实验组1相同项目检测,取三根植株计算发根数以及芽重,同时取茶树根部土壤500g,进行如实验组1相同项目检测,茶树生长至4叶期时取茶叶片5枚进行如实验组1相同项目检测,同时取茶树根部土壤500g,进行如实验1相同项目检测,取植株三根计算实验组1相同项目。对照组1:选取同一茶园内与实验组2相邻的一亩地,垦地松土后进行扦插苗种植,与实验组1采取相同种植方式,并如实验组1和2进行样本选取检测。表1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所种植茶叶中叶绿素含量较传统种植方法较高,从而茶叶鲜绿,色泽品相好,氨基酸含量也有明显提升,茶叶中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土壤中氮与磷的残留少,表1中存在2叶期氮磷残留量较传统种植方式高的数据实际,这是由于改良土中氮磷含量相较普通土壤含量高,且2叶期茶树本身发根少,吸收量有限,但如表1所示,4叶期的土壤中氮磷含量明显减少且远低于实验组1中数据,4叶期时根部充分发育,改良土与矿质卤碱中的营养素由于微量菌种的存在被茶树根部充分吸收,土壤中残留较少。实验中设计有对照组1,对照组1距离实验组2试验区较近,根据表1数据可见,其茶树生长受到实验组2的影响叶绿素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但土壤中残留较多,主要由于其营养素主要依靠自然吸收,吸收率低。本专利技术中土层浸透装置有效克服自然吸收率低的问题,辅助吸收效果显著。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混合物包括改良土与矿质卤碱,茶树苗种植前,对待种植茶园土壤松土后,于其表面铺洒30~80mm厚度的改良土,在春茶、夏茶以及秋冬茶采摘前1~2月,利用土层浸透装置对茶树施矿质卤碱,所述改良土包括自制有机肥、亲水有机混合物以及腐殖酸,所述自制有机肥包括麦糠、人畜粪便、豆粕(发酵后)、煤灰、木屑、腐叶土、河泥以及木质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混合物包括改良土与矿质卤碱,茶树苗种植前,对待种植茶园土壤松土后,于其表面铺洒30~80mm厚度的改良土,在春茶、夏茶以及秋冬茶采摘前1~2月,利用土层浸透装置对茶树施矿质卤碱,所述改良土包括自制有机肥、亲水有机混合物以及腐殖酸,所述自制有机肥包括麦糠、人畜粪便、豆粕(发酵后)、煤灰、木屑、腐叶土、河泥以及木质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有机混合物包括顺丁烯二酸衍生物与乙烯的共聚物以及甲基乙烯基谜与无水顺丁烯二酸的共聚物(简称PVM/MA),所述两共聚物混合比例为3.5:1,所述两共聚物混合时加乳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有机混合物取代化学肥料的茶叶栽培法及其土层浸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VM/MA中还含有合成树脂、聚乙烯醇以及聚丙烯酸钠,所述三种物质加入前优先进行水解处理。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丹徒区上党婵云生态农业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