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818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包括上机壳和下机盖,上机壳和下机盖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定环、上平面弹簧、平衡块、下平面弹簧及柔性电路板,平衡块的顶部中间形成有上凸台,平衡块的底部中间形成有下凸台,平衡块上设置有用于安置磁钢套的第一通孔,磁钢套内安置有磁环,中心轴穿过固定环、上平面弹簧、平衡块、下平面弹簧及柔性电路板且其两端分别与上机壳和下机盖连接,线圈套在中心轴上且穿过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连接稳固,稳定性和振动效果好,平衡块在振动过程中不易碰触上机壳的内壁,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从而提高了该马达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而且可以应用于智能设备触觉反馈的动力源。

A Biplane Spring Linea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
本技术涉及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基本都有使用振动发生装置,用于防止来自电子装置的噪音干扰他人。传统的振动发生装置采用基于偏心旋转的转子马达,它是通过偏心振子的旋转而实现机械振动,由于偏心振子在旋转过程中,换向器和电刷会产生机械摩擦以及电火花等,会影响偏心振子的转速,进而影响装置振动效果,因此,目前的振动发生装置多采用性能更好的线性马达。线性马达,也称线性电机、直线马达、推杆马达等,最常用的线性马达类型是平板式、U型槽式和管式,其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直线运动机械能的技术,其通过磁铁的相斥力使移动元件悬浮,同时通过磁力直接驱动该移动元件,而无需如回转式马达般尚需经由如齿轮组等传动机构进行传动,因此,线性马达可以令其所驱动的移动元件进行高加、减速的往复运动,通过该特性,线性马达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制造加工
中,而被作为驱动的动力源或作为提供定位的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随着半导体、电子、光电、医疗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激烈竞争,各领域对于马达线性运动性能的要求也日渐升高,期望马达具有高速度、低噪音及高定位精度等,故在许多应用场合下都已使用线性马达来取代传统伺服马达等机械式的运动方式。但是,现有的线性马达大多振动量较小,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线性马达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线性马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包括上机壳和下机盖,上机壳和下机盖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定环、上平面弹簧、平衡块、下平面弹簧及柔性电路板,平衡块的顶部中间形成有上凸台,平衡块的底部中间形成有下凸台,上平面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和上凸台连接,固定环的内孔形成上平面弹簧的第一拉伸空间,平衡块上设置有用于安置磁钢套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上凸台和下凸台,磁钢套内安置有磁环,下平面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机盖和下凸台连接,下机盖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槽体,下平面弹簧与柔性电路板之间形成下平面弹簧的第二拉伸空间,下机盖的上端形成有与下平面弹簧相配合的第一凸缘,中心轴穿过固定环、上平面弹簧、平衡块、下平面弹簧及柔性电路板且其两端分别与上机壳和下机盖连接,线圈套在中心轴上且穿过磁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线圈通电产生不断变化的磁场,从而使磁环带动平衡块一起上下运动产生振动,上平面弹簧和下平面弹簧具有限位和缓冲保护的作用,调节线圈的电流波形能够改变平衡块上下运动的频率和幅度,从而能够产生不同的震感,实现多种不同的触觉反馈,采用双平面弹簧的结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地提高了振动量,通过中心轴能够更好保证线圈的同心度,便于将线圈固定在理想的中心位置,磁钢套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强和稳定的磁性,采用磁钢套固定磁环,不仅能够提高磁环对磁场的感应效率,而且能够提高振子的同心度,便于对整个马达的制程进行管控,提高了马达制程的可操作性,磁环能够有效增大振动的驱动力,下平面弹簧与下机盖的第一凸缘连接,柔性电路板安置于下机盖的第一槽体中,下平面弹簧与柔性电路板之间形成下平面弹簧的第二拉伸空间,下平面弹簧不会与柔性电路板接触,平衡块呈中间厚而外侧薄的形状,这样平衡块在振动过程中不易碰触上机壳的内壁,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连接稳固,稳定性和振动效果好,从而提高了该马达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而且可以应用于智能设备触觉反馈的动力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槽体,下平面弹簧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槽体相对应的第三槽体,上机壳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相配合的插合部,这样上机壳、下平面弹簧及下机盖的连接更加稳固,结构更加紧凑,稳定性和振动效果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平面弹簧与上凸台之间和下平面弹簧与下凸台之间分别设置有焊接片,这样焊接更加方便,而且连接更加稳固,稳定性更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钢套的两端分别两个焊接片相接触,从而使磁钢套在平衡块的第一通孔中更加稳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机壳上设置有与中心轴相配合的第一轴座,下机盖上设置有与中心轴相配合的第二轴座,从而使中心轴的安置更加方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座与线圈之间和第二轴座与线圈之间分别设置有垫片,通过垫片使线圈在中心轴上更加牢靠,而且对线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了该线性马达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槽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与柔性电路板相配合的第四槽体,这样增大了第一槽体的底面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柔性电路板粘贴在第一槽体的底面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四槽体呈网状排布,这样柔性电路板粘贴在第四槽体的底面后,连接更加牢固。另外,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上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机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下平面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上机壳1,插合部101,第一轴座102,下机盖2,第一槽体21,第四槽体211,第一凸缘22,第二槽体221,第二轴座23,固定环3,上平面弹簧4,平衡块5,上凸台51,下凸台52,第一通孔53,下平面弹簧6,第三槽体61,柔性电路板7,磁钢套8,磁环9,中心轴10,线圈11,焊接片12,垫片13,第一拉伸空间14,第二拉伸空间1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上端”、“下端”、“顶部”、“底部”、“内”、“外侧”、“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如图1~5所示,包括上机壳1和下机盖2,上机壳1和下机盖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定环3、上平面弹簧4、平衡块5、下平面弹簧6及柔性电路板7,平衡块5的顶部中间形成有上凸台51,平衡块5的底部中间形成有下凸台52,这样平衡块5就形成中间厚而外侧薄的形状,上平面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3和上凸台51连接,通常可以采用胶粘或焊接的方式,固定环3安置于上机壳1内的顶部,固定环3的内孔形成上平面弹簧4的第一拉伸空间14,平衡块5通过上凸台51能够带动上平面弹簧4向第一拉伸空间14进行拉伸,从而实现向上振动,平衡块5上设置有用于安置磁钢套8的第一通孔53,第一通孔53贯穿上凸台51和下凸台52,磁钢套8内安置有磁环9,平衡块5、磁钢套8及磁环9组成该线性马达的振子,下平面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下机盖2和下凸台5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壳(1)和下机盖(2),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盖(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定环(3)、上平面弹簧(4)、平衡块(5)、下平面弹簧(6)及柔性电路板(7),所述平衡块(5)的顶部中间形成有上凸台(51),所述平衡块(5)的底部中间形成有下凸台(52),所述上平面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环(3)和所述上凸台(51)连接,所述固定环(3)的内孔形成所述上平面弹簧(4)的第一拉伸空间(14),所述平衡块(5)上设置有用于安置磁钢套(8)的第一通孔(53),所述第一通孔(53)贯穿所述上凸台(51)和所述下凸台(52),所述磁钢套(8)内安置有磁环(9),所述下平面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机盖(2)和所述下凸台(52)连接,所述下机盖(2)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柔性电路板(7)的第一槽体(21),所述下平面弹簧(6)与所述柔性电路板(7)之间形成所述下平面弹簧(6)的第二拉伸空间(15),所述下机盖(2)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下平面弹簧(6)相配合的第一凸缘(22),中心轴(10)穿过所述固定环(3)、所述上平面弹簧(4)、所述平衡块(5)、所述下平面弹簧(6)及所述柔性电路板(7)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盖(2)连接,线圈(11)套在所述中心轴(10)上且穿过所述磁环(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平面弹簧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壳(1)和下机盖(2),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盖(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定环(3)、上平面弹簧(4)、平衡块(5)、下平面弹簧(6)及柔性电路板(7),所述平衡块(5)的顶部中间形成有上凸台(51),所述平衡块(5)的底部中间形成有下凸台(52),所述上平面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环(3)和所述上凸台(51)连接,所述固定环(3)的内孔形成所述上平面弹簧(4)的第一拉伸空间(14),所述平衡块(5)上设置有用于安置磁钢套(8)的第一通孔(53),所述第一通孔(53)贯穿所述上凸台(51)和所述下凸台(52),所述磁钢套(8)内安置有磁环(9),所述下平面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机盖(2)和所述下凸台(52)连接,所述下机盖(2)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柔性电路板(7)的第一槽体(21),所述下平面弹簧(6)与所述柔性电路板(7)之间形成所述下平面弹簧(6)的第二拉伸空间(15),所述下机盖(2)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下平面弹簧(6)相配合的第一凸缘(22),中心轴(10)穿过所述固定环(3)、所述上平面弹簧(4)、所述平衡块(5)、所述下平面弹簧(6)及所述柔性电路板(7)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盖(2)连接,线圈(11)套在所述中心轴(10)上且穿过所述磁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平面弹簧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胡贤平李华京
申请(专利权)人:领先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