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外壳及叠片式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63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池外壳以及叠片式电池,电池外壳包括底板以及壳体方通,底板与壳体方通的底端连接,其中底板的顶面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外壳以及叠片式电池,其中电池外壳设置有底板以及壳体方通,底板的顶面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垂直设置,使得底板以及壳体方通之间不存在R角,降低R角对叠片极芯的影响,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A Battery Shell and Laminated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外壳及叠片式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外壳及叠片式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具有各种各样的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其他种类储能电池不具备的质量轻、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的等优点更被企业所选择,锂电池已经成功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通讯设备、自动化仪器仪表和各种电动工具中。而锂电池一般分别为卷绕式锂电池和叠片式锂电池,其中,叠片式锂电池因具备更高的质量而被广泛采用。而现有技术中的叠片式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请参考图1及2所示,其分别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及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需要将叠片极芯20装配于一立方体形状的拉深外壳30内,但是拉深外壳30的内部底端始终存在一R角,即其内部的底面与侧面之间存在一弧面,而叠片极芯20不具备R角,所以,叠片极芯20的边角会与拉深外壳的R角发生干涉,因此,为了避免拉深外壳30的R角对叠片极芯的影响,同时提高叠片式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能,需要使叠片极芯20对拉深外壳30的R角区域进行避让,而现有技术的采用在拉深外壳的底部放置0.8-1.5mm左右的绝缘底板40,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叠片式电池的部分结构图,但是上述方式,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拉深外壳30内的空间,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减少R角影响的电池外壳以及叠片式电池。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外壳。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池外壳,包括底板以及壳体方通,底板与壳体方通的底端连接,其中底板的顶面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垂直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底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抵接槽,第一抵接槽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抵接,第二抵接面与壳体方通的底面抵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抵接槽还设有第三抵接面,第三抵接面分别连接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其中第三抵接面为阶梯状,壳体方通的底部具有第三抵接面,第四抵接面位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与底面之间,第三抵接面与第四抵接面抵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壳体方通的底部环设有第二抵接槽,第二抵接槽具有相连接的第五抵接面以及第六抵接面,第五抵接面与底板的顶面抵接,第六抵接面与底板的侧面抵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底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抵接槽,第一抵接槽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所成角的角度为钝角,壳体方通具有一支撑斜面;支撑斜面位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与底面之间;第一抵接面与支撑斜面抵接,第二抵接面与壳体方通的底面抵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叠片式电池。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叠片式电池,包括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外壳以及叠片极芯,电池外壳包括底板以及壳体方通,底板与壳体方通的底端连接形成容置空间,其中底板的顶面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垂直连接,叠片极芯安装于容置空间。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池外壳以及叠片式电池,其中电池外壳设置有底板以及壳体方通,底板的顶面与壳体方通的内侧面垂直连接设置,使得底板与壳体方通之间不存在R角,增大叠片极芯的使用空间,消除R角对叠片极芯的影响,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一电池外壳的部分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一电池外壳的装配示意图之一;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一电池外壳的装配示意图之二;图7为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实施例二电池外壳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图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实施例三电池外壳的装配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实施例四中叠片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四中叠片式电池的装配效果图之一;图14为图11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实施例四中叠片式电池的装配效果图之二;图16为图13中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实施例四中叠片式电池的装配效果图之三;图18为图15中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实施例四中叠片式电池的装配效果图之四;图20为图19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揭示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实施例一: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实施例一电池外壳的部分结构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外壳10,包括底板101以及壳体方通102,底板101与壳体方通102的底端连接,并且形成一个用于安装电芯的容置空间103,该容置空间103与需要安装的电芯形状匹配,其中底板101的顶面与壳体方通102的内侧面垂直连接,如此,底板101的顶面与壳体方通102的内侧面之间为90度,电池外壳10的底部空间可被完全利用,使得底板101与壳体方通102之间不存在传统的电池外壳底部所具有的R角,使得安装于该容置空间103内的电芯的底部边角不受的R角影响,进而避免R角使电芯受压而产生掉料、打皱等问题,保证电芯的使用安全。具体应用时,请一并参考图4及5所示,分别为实施例一电池外壳的装配示意图之一以及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底板101的顶部设有第一抵接槽1011,其中第一抵接槽1011环设于底板101的顶面,第一抵接槽1011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面10111以及第二抵接面10112,其中第一抵接面10111与第二抵接面10112垂直,第一抵接面10111与壳体方通102的内侧面通过粘胶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抵接,第二抵接面10112与壳体方2通1021的底面同样通过粘胶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抵接,如此,实现底板101与壳体方通102之间的快速定位以及连接,并且使得底板101具有由第一抵接面10111以及第二抵接面10112构成与壳体方通102进行连接的连接面,并且该连接面为阶梯状,从而提高电池外壳10的密封性,防水雨水或者灰尘由该连接面进入电池外壳10内,影响电芯的正常使用。在本申请中,底板101以及壳体方通102均采用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中的一种,例如不锈钢、铝合金以及PVC等,壳体方通102的内侧面数量为四个,其中相邻两个内侧面之间的R角半径小于或等于0.5mm,如此,降低壳体方通102的内侧面的R角对电芯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电芯的使用安全性能。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6及7所示,分别为实施例一电池外壳的装配示意图之二以及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第一抵接槽1011还设有第三抵接面10113,第三抵接面10113分别连接第一抵接面10111以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壳体方通,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方通的底端连接,其中所述底板的顶面与所述壳体方通的内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第一抵接槽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所成角的角度为钝角,所述壳体方通具有一支撑斜面;所述支撑斜面位于所述壳体方通的内侧面与底面之间;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支撑斜面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壳体方通的底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壳体方通,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方通的底端连接,其中所述底板的顶面与所述壳体方通的内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第一抵接槽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所成角的角度为钝角,所述壳体方通具有一支撑斜面;所述支撑斜面位于所述壳体方通的内侧面与底面之间;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支撑斜面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壳体方通的底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槽还设有第三抵接面,所述第三抵接面分别连接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其中所述第三抵接面为阶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迪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海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