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绝缘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60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筒,所述绝缘筒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一次压注有上出线端和下出线端,所述上出线端和下出线端之间的绝缘筒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安装腔,所述绝缘筒正面的底端固定有5条相互平行的呈半环抱形的第一抗爬电弧裙边,第一抗爬电弧裙边下方的绝缘筒外壁上固定有2条相互平行的短平状第二抗爬电弧裙边,所述第一抗爬电弧裙边位置处的绝缘筒内壁上固定有8条相互平行的呈圆弧形的第三抗爬电弧裙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增强了导电体对开关框架的绝缘水平,提高了安全性能,而且上出线端与下出线端均采用一次性压注固定在绝缘筒上无需其余安装方式与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A Composite Insulating Pol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绝缘极柱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组件
,具体为一种复合绝缘极柱。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中较常见的为真空断路器,真空断路器是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真空断路器的内部安装有极柱,然而现有技术的极柱结构对开关框架的绝缘水平一般,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结构较复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绝缘极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的极柱结构对开关框架的绝缘水平一般,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结构较复杂,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筒,所述绝缘筒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一次压注有上出线端和下出线端,且上出线端和下出线端上皆安装有触臂套管,所述上出线端和下出线端之间的绝缘筒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安装腔,真空灭弧室安装腔底部的绝缘筒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支承凸台,支承凸台上安装有绝缘支承件,所述绝缘筒的顶部安装有端盖,端盖呈八边形结构,且端盖除正面外的其余7个侧面皆设置有散热孔,所述绝缘筒正面的底端固定有5条相互平行的呈半环抱形的第一抗爬电弧裙边,第一抗爬电弧裙边下方的绝缘筒外壁上固定有2条相互平行的短平状第二抗爬电弧裙边,所述第一抗爬电弧裙边位置处的绝缘筒内壁上固定有8条相互平行的呈圆弧形的第三抗爬电弧裙边。优选的,所述上出线端和下出线端与绝缘筒的连接处呈八边形,且上出线端与下出线端之间的绝缘筒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呈三面形的过渡结构。优选的,所述端盖两侧的内壁上皆一体成型有内卡扣,绝缘筒两侧顶端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与内卡扣相互配合的凸台。优选的,所述绝缘支承件上设有扇形结构的孔槽。优选的,所述绝缘筒的内壁上设置有3个支承凸台,3个支承凸台呈120°的角等分,且3个支承凸台位于同一平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绝缘筒底端的外壁上设置5条第一抗爬电弧裙边和2条第二抗爬电弧裙边,在绝缘筒底端的内壁上设置8条第三抗爬电弧裙边,增强了导电体对开关框架的绝缘水平,提高了安全性能;2、在绝缘筒的顶部固定有端盖,实现封闭式设计,可有效的防止灰尘的进入,同时在端盖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不仅提升了上出线端中的导电件与柜体空间的空气绝缘水平,而且有利于快速散热,提升了安全等级;3、上出线端与下出线端均采用一次性压注固定在绝缘筒上,两者的接触处无空气间隙,不仅提高了支承的稳定性,而且无需其余安装方式与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周期与成本;4、在真空灭弧室安装腔的底部安装有绝缘支承件,限制了真空灭弧室的径向偏移,保证了真空灭弧室安装时的稳定性,同时在绝缘支承件上设置了用于散热的孔槽,便于空气在绝缘筒内部对流,加快了导电回路热量的散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绝缘筒;2、过渡结构;3、下出线端;4、第一抗爬电弧裙边;5、第二抗爬电弧裙边;6、端盖;7、上出线端;8、散热孔;9、触臂套管;10、内卡扣;11、凸台;12、绝缘支承件;13、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4、支承凸台;15、第三抗爬电弧裙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合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筒1,绝缘筒1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一次压注有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且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上皆安装有触臂套管9,采用一次性压注的生产方式,出线端与绝缘筒1之间的接触处无空气间隙,提高了支承的稳定性,无需其余安装方式与工序,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与绝缘筒1的连接处呈八边形,且上出线端7与下出线端3之间的绝缘筒1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呈三面形的过渡结构2,增加了绝缘筒1整体强度,提高了绝缘筒1底部的稳定性,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之间的绝缘筒1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3,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3底部的绝缘筒1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支承凸台14,支承凸台14上安装有绝缘支承件12,绝缘筒1的内壁上设置有3个支承凸台14,3个支承凸台14呈120°的角等分,且3个支承凸台14位于同一平面内,绝缘支承件12上设有扇形结构的孔槽,绝缘筒1的顶部安装有端盖6,端盖6呈八边形结构,且端盖6除正面外的其余7个侧面皆设置有散热孔8,端盖6两侧的内壁上皆一体成型有内卡扣10,绝缘筒1两侧顶端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与内卡扣10相互配合的凸台11,绝缘筒1正面的底端固定有5条相互平行的呈半环抱形的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下方的绝缘筒1外壁上固定有2条相互平行的短平状第二抗爬电弧裙边5,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位置处的绝缘筒1内壁上固定有8条相互平行的呈圆弧形的第三抗爬电弧裙边15。工作原理:使用前,首先将真空灭弧室安装在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3的内部,并通过绝缘支承件12进行支承固定,然后将触臂套管9安装在上出线端7与下出线端3上,使用时,由于在绝缘筒1底端的外壁上设置5条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和2条第二抗爬电弧裙边5,在绝缘筒1底端的内壁上设置8条第三抗爬电弧裙边15,可防止电流传导至真空灭弧室中,增强了导电体对开关框架的绝缘水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1)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一次压注有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且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上皆安装有触臂套管(9),所述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之间的绝缘筒(1)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3),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3)底部的绝缘筒(1)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支承凸台(14),支承凸台(14)上安装有绝缘支承件(12),所述绝缘筒(1)的顶部安装有端盖(6),端盖(6)呈八边形结构,且端盖(6)除正面外的其余7个侧面皆设置有散热孔(8),所述绝缘筒(1)正面的底端固定有5条相互平行的呈半环抱形的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下方的绝缘筒(1)外壁上固定有2条相互平行的短平状第二抗爬电弧裙边(5),所述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位置处的绝缘筒(1)内壁上固定有8条相互平行的呈圆弧形的第三抗爬电弧裙边(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1)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一次压注有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且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上皆安装有触臂套管(9),所述上出线端(7)和下出线端(3)之间的绝缘筒(1)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3),真空灭弧室安装腔(13)底部的绝缘筒(1)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支承凸台(14),支承凸台(14)上安装有绝缘支承件(12),所述绝缘筒(1)的顶部安装有端盖(6),端盖(6)呈八边形结构,且端盖(6)除正面外的其余7个侧面皆设置有散热孔(8),所述绝缘筒(1)正面的底端固定有5条相互平行的呈半环抱形的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下方的绝缘筒(1)外壁上固定有2条相互平行的短平状第二抗爬电弧裙边(5),所述第一抗爬电弧裙边(4)位置处的绝缘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羽晖
申请(专利权)人:巨东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