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60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一绝缘外壳,绝缘外壳的内部具有一个镂空腔,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以及第二输入端口,第一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常用电源,第二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备用电源,所述绝缘外壳的另一端接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一铜排,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二铜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电源开关,只要采用一个旋钮开关即可实现切换以及通断电,并可始终保证触片之间的接触不松动,减少在长期使用后触片松动的问题,并可始终压紧输出端的铜排,且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清楚了解此时的接通情况。

Dual-power automatic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是一种电源切换装置,用于对两路电源进行切换,以实现对负载设备的不间断供电,这里所称的两路电源为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工作模式是,当常用电源合闸断开的情况下,立即接入备用电源,从而实现不间断供电需求。传统的双电源开关通过设置有导电铜排,切换开关处也设置一导电铜排,通过两根导电铜排的接触实现导电,因此,当开关转动至一侧时,对应层的两根导电铜排接触导电,转动至另一侧时,另一侧的对应的两根铜排接触导电,但是,在常时间使用后,导电铜排的接触端容易松动,铜排之间的长期接触摩擦,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性的维修更换,出现电源不接通的情况,而且无法清楚的知道此事的接通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三根铜排之间通过一导电柱连接,只要旋转即可接通,由于是弧形接触,摩擦力小,而且不易松动,可始终保证铜排与导电柱之间的接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一绝缘外壳,绝缘外壳的内部具有一个镂空腔,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以及第二输入端口,第一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常用电源,第二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备用电源,所述绝缘外壳的另一端接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一铜排,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二铜排,所述输出端口的内侧端接一根第三铜排,绝缘外壳的顶部设置一旋钮开关,旋钮开关的一侧开口,开口内部露出导电柱,第一或者第二铜排扣入于旋钮开关的开口内并与导电柱接触导电,所述导电柱的底部伸出于旋钮开关的下端面并与第三铜排的上端面接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铜排向着旋钮开关一侧折弯并靠拢,第三铜排的一端连接输出端口,另一端向上翘起且上端面与伸出于外部的导电柱的下端面接触,第三铜排下端面与镂空腔的底面形成一高度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钮开关包括一旋钮、螺柱以及导电柱,所述导电柱自底部插入于螺柱内部,旋钮开关一侧的开口设置在螺柱上,开口的高度大于第一、第二铜排的高度,第一或者第二铜排扣入于开口内部并与导电柱接触导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外壳的顶部开设一通孔,通孔内装入一螺母,旋钮开关的螺柱穿过螺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钮开关的外部设置有一指示针,指示针设置于旋钮开关的开口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双电源开关,只要采用一个旋钮开关即可实现切换以及通断电,并可始终保证触片之间的接触不松动,减少在长期使用后触片松动的问题,并可始终压紧输出端的铜排,且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清楚了解此时的接通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三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绝缘外壳5,绝缘外壳5的内部具有一个镂空腔7,绝缘外壳5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15以及第二输入端口16,第一输入端口15的输入端接常用电源,第二输入端口16的输入端接备用电源,绝缘外壳5的另一端接一输出端口14,第一输入端口15上接一根第一铜排6,第二输入端口16上接一根第二铜排12,输出端口14的内侧端接一根第三铜排8,绝缘外壳5的顶部设置一旋钮开关2,旋钮开关2的一侧开口,开口内部露出导电柱11,第一或者第二铜排扣入于旋钮开关2的开口内并与导电柱11接触导电,导电柱11的底部伸出于旋钮开关2的下端面并与第三铜排8的上端面接触。其中,第一、第二铜排向着旋钮开关一侧折弯并靠拢,第三铜排8的一端连接输出端口,另一端向上翘起且上端面与伸出于外部的导电柱的下端面接触,第三铜排8下端面与镂空腔的底面形成一高度差,如图3所示,导电柱11的底部为弧形面,始终与悬空的第三铜排上端面接触导电,因此不论使用多久,导电柱总能与第三铜排接触导电。而由于第一、第二铜排向着导电柱靠拢,始终与导电柱的外壁接触导电。如图2所示,旋钮开关包括一旋钮、螺柱1以及导电柱11,导电柱11自底部插入于螺柱1内部,旋钮开关一侧的开口设置在螺柱1上,开口3的高度大于第一、第二铜排的高度,第一或者第二铜排扣入于开口内部并与导电柱11接触导电,绝缘外壳5的顶部开设一通孔,通孔内装入一螺母13,旋钮开关2的螺柱穿过螺母13,螺柱可以相对螺母旋转升降,当需要与第一铜排接触时,只要转动旋钮,使得开口朝向第一铜排,第一铜排扣入于开口内并与导电柱接触,此时第一输入端口导通,第二输入端口端口,当需要反过来时,只要反向旋转180度即可,铜排与螺柱接触是线接触,摩擦力小,可大大减少铜排之间的摩擦,增加使用寿命,并具有更好的接触力,防止铜排松脱。其中,旋钮开关的外部设置有一指示针4,指示针4设置于旋钮开关的开口3一侧。根据指示针来判断此时开口的位置,即可知道是接通的哪一路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双电源开关,只要采用一个旋钮开关即可实现切换以及通断电,并可始终保证触片之间的接触不松动,减少在长期使用后触片松动的问题,并可始终压紧输出端的铜排,且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清楚了解此时的接通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外壳,绝缘外壳的内部具有一个镂空腔,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以及第二输入端口,第一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常用电源,第二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备用电源,所述绝缘外壳的另一端接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一铜排,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二铜排,所述输出端口的内侧端接一根第三铜排,绝缘外壳的顶部设置一旋钮开关,旋钮开关的一侧开口,开口内部露出导电柱,第一或者第二铜排扣入于旋钮开关的开口内并与导电柱接触导电,所述导电柱的底部伸出于旋钮开关的下端面并与第三铜排的上端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外壳,绝缘外壳的内部具有一个镂空腔,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以及第二输入端口,第一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常用电源,第二输入端口的输入端接备用电源,所述绝缘外壳的另一端接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一铜排,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上接一根第二铜排,所述输出端口的内侧端接一根第三铜排,绝缘外壳的顶部设置一旋钮开关,旋钮开关的一侧开口,开口内部露出导电柱,第一或者第二铜排扣入于旋钮开关的开口内并与导电柱接触导电,所述导电柱的底部伸出于旋钮开关的下端面并与第三铜排的上端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铜排向着旋钮开关一侧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孙剑钟国汤叶委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汇达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