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939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容易出现四角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背板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背板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的拼缝线;其中,第一内表面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第一支撑面向背板中心倾斜,填补了反射片四角与背板第一内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同时为反射片四角的拼缝线提供承托和拼接的平面,有效防止反射片四角拼缝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

Support structure, backplan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显示产品纤薄造型的追求,且要保证产品成本不会过高,则大多采用直下式方案,直下式是LED发光粒在液晶板的后方,进行光源的提供,但是直下式方案使得产品厚度太厚,造型不美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设计者相继推出直下式小混光距离(OD,opticaldistance)背光方案,来满足市场需求;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多采用四角断开式与背板进行连接,参考附图1,反射片四角拼缝为断开式拼缝,附图2和附图3,反射片的四角为骑缝线,断开式拼缝设置在长边或短边,包括全在长边、全在短边或长边与短边混合搭配的情况。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背板的周向边沿向上弯折且向外倾斜,使得背板形成一槽状,反射片通过四角断开式设置与背板的边沿相互连接,则反射片与背板底部之间存在一定高度的空间,则反射片的四角拼缝极易出现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主要目的是解决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容易出现四角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背板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背板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的拼缝线;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与第四支撑面均为三角形,两两互相连接围成类四面体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第一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面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且分别与所述背板的第二内表面和第三内表面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的第三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两相邻内壁。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以及第四支撑面之间的连接均为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弧状过渡连接,并且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的第一接触角,用于填充所述背板的内部四角。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以及第五支撑面围成类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为矩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中与所述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四支撑面和所述第五支撑面相对设置,用于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面与第二内表面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一内壁。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五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第五支撑面以及第六支撑面均为矩形,围成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五支撑面和所述第六支撑面相对设置,二者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以及所述第四支撑面。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五支撑面和所述第六支撑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六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第五支撑面、第六支撑面以及第七支撑面围成七面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第四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垂直,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所述第四支撑面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五支撑面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所述第五支撑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四支撑面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与所述第五支撑面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连;所述第六支撑面和所述第七支撑面相对设置,且二者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第四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面。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其包括前述任一所述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四角的边沿内。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的背板。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所述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填补了反射片四角与背板第一内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同时为反射片四角的拼缝线提供承托和拼接的平面,有效防止反射片四角拼缝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反射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反射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反射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支撑结构与背板和反射片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图5在A-A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另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与背板的另一种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实施例1参考附图5和附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面1,第一支撑面1由背板8的四角或靠近背板8四角的边沿向背板8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背板8的第一内表面81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81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具体的,为了解决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容易出现四角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背板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背板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的拼缝线;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背板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背板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的拼缝线;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与第四支撑面均为三角形,两两互相连接围成类四面体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第一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面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且分别与所述背板的第二内表面和第三内表面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的第三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两相邻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以及第四支撑面之间的连接均为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弧状过渡连接,并且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的第一接触角,用于填充所述背板的内部四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以及第五支撑面围成类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为矩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中与所述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四支撑面和所述第五支撑面相对设置,用于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面与第二内表面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一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五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成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