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36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体,玻璃板体的上下分别设有出光面和导光层,玻璃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入光面,入光面分别与出光面、导光层之间连接有斜倒角面,斜倒角面的粗糙度为10~15nm,斜倒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度,每个斜倒角面的表面上均覆盖有一吸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改变进入玻璃导光板后光线的传播角度和传播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光线在玻璃导光板内部的传播距离,能够显著提高使用单侧光源时的发光均匀度,光线传播的路径越平坦,玻璃导光板亮边的产生机率就越低,配合特殊的吸光结构,能够显著弱化玻璃导光板的亮边现象。

A Glass Light Guide Plate without Bright E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玻璃导光板,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
技术介绍
导光板,是指在光学透明板材的背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或UV网板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网点,光线从导光板的端面入射,光线到达各个导光网点时会向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玻璃导光板的光处理性能好,且不易发黄,使用寿命长。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多设置为单侧光源和两侧光源,使用两侧光源的导光板发光亮度足够大,但导光板的两边缘处会出现明显的亮边,影响导光板的发光效果;使用单侧光源的导光板同样会出现明显的亮边,且导光板远离光源的一端处亮度较低,特别是导光板的面积较大时,亮度从光源处开始逐渐递减的现象更加明显,不均匀的发光无法满足现有照明、显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能够显著弱化玻璃导光板的亮边现象,可有效提高光线在玻璃导光板内部的传播距离,提高发光均匀度。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体,玻璃板体的上下分别设有出光面和导光层,玻璃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入光面,入光面分别与出光面、导光层之间连接有斜倒角面,斜倒角面的粗糙度为10~15nm,斜倒角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度,每个斜倒角面的表面上均覆盖有一吸光层。进一步的,导光层包括若干导光油墨网点。进一步的,入光面的高度为1.3~1.5mm。进一步的,斜倒角面在入光面上的投影长度为3~3.5mm。进一步的,吸光层为黑色吸光层。进一步的,玻璃板体靠近导光层的一侧设有反射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设置特殊的光调节结构,利用光线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可有效改变进入玻璃导光板后光线的传播角度和传播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光线在玻璃导光板内部的传播距离,能够显著提高使用单侧光源时的发光均匀度,光线传播的路径越平坦,玻璃导光板亮边的产生机率就越低,配合特殊的吸光结构,能够显著弱化玻璃导光板的亮边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玻璃板体10、出光面11、导光层12、入光面13、斜倒角面14、吸光层15、反射片16、光源20。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体10,玻璃板体10的上下分别设有出光面11和导光层12,玻璃板体10的一端面设有入光面13,入光面13分别与出光面11、导光层12之间连接有斜倒角面14,即斜倒角面14位于玻璃板体10一端的上下两侧,斜倒角面14的粗糙度为10~15nm,优选地,斜倒角面14的粗糙度为13nm,能够有效确保吸光层15中吸光材料在斜倒角面14上的附着效果,斜倒角面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度,即斜倒角面14与出光面的夹角为3~7度,优选地,斜倒角面1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度,光线在斜倒角面14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能够有效调节光线传播的角度和方向,可有效减少光损失,降低亮边的亮度,同时延长光线的传播距离,提高导光板的均匀发光效果,特别是针对单侧光源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玻璃板体10远离入光面13一端处的发光亮度,每个斜倒角面14的表面上均覆盖有一吸光层15,光源20设置于入光面13外,吸光层15配合斜倒角面14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光线从上下两个斜倒角面14泄漏,可有效提高出光面发光亮度的均匀程度,从而避免出现亮边。本技术设置特殊的光调节结构,利用光线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可有效改变进入玻璃导光板后光线的传播角度和传播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光线在玻璃导光板内部的传播距离,能够显著提高使用单侧光源时的发光均匀度,光线传播的路径越平坦,玻璃导光板亮边的产生机率就越低,配合特殊的吸光结构,能够显著弱化玻璃导光板的亮边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层12包括若干导光油墨网点,通过印刷导光油墨网点形成导光层12,能够有效保持玻璃板体10本身的光学性能,可确保整体玻璃导光板的光处理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13的高度为1.3~1.5mm,设置入光面13的高度与一般LED灯珠的截面宽度相匹配,可有效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基于上述实施例,斜倒角面14在入光面13上的投影长度为3~3.5mm,即入光面13在出光面11上的投影与出光面11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3.5mm,优选地,斜倒角面14设置在入光面13上的投影为3.2mm,设置斜倒角面14具有合理的尺寸,确保反射、折射的光调节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光传播的距离。基于上述实施例,吸光层15为黑色吸光层,黑色吸光层为由黑色的吸光性材料组成,能够有效避免光线从斜倒角面14泄漏,同时配合斜倒角面14设置在入光面13上的投影为3~3.5mm,可有效降低玻璃导光板边缘处亮度变化对人眼的刺激效果,玻璃导光板整体的发光亮度均匀。在本实施例中,玻璃板体10靠近导光层12的一侧外设有反射片16,反射片16能够有效收集光线,避免光线从玻璃导光板的背面泄漏,可有效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同时能够有效确保玻璃导光板整体的发光亮度。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体(10),所述玻璃板体(10)的上下分别设有出光面(11)和导光层(12),所述玻璃板体(10)的一端面设有入光面(13),所述入光面(13)分别与所述出光面(11)、所述导光层(12)之间连接有斜倒角面(14),所述斜倒角面(14)的粗糙度为10~15nm,所述斜倒角面(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度,每个所述斜倒角面(14)的表面上均覆盖有一吸光层(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体(10),所述玻璃板体(10)的上下分别设有出光面(11)和导光层(12),所述玻璃板体(10)的一端面设有入光面(13),所述入光面(13)分别与所述出光面(11)、所述导光层(12)之间连接有斜倒角面(14),所述斜倒角面(14)的粗糙度为10~15nm,所述斜倒角面(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度,每个所述斜倒角面(14)的表面上均覆盖有一吸光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亮边的玻璃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唐业波孙大富汤占刚王本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