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增福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50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包括路面层、混凝土层和夯实土层,所述路面层位于混凝土层上端,所述混凝土层位于夯实土层上端,所述夯实土层右一号夯土层与二号夯土层组成且二号夯土层位于一号夯土层下端,所述二号夯土层内部设置有基石枕层,所述二号夯土层下端设置有防水膜层且基石枕层位于防水膜层上端,所述基石枕层上端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一号受力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之间形成的倒置梯形,有效的使受力和力量传导时,更为均匀连贯,再利用整齐的排列顺序配合基石枕层,不仅,增强了路面的受力强度,而且,避免某处路基下沉,造成的路面损坏,同时能够使水液快速的排出。

A Settlement Prevention Facility for Highway Subgr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
本技术涉及公路建设
,具体为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
技术介绍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地面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现有的公路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路基内部整体的受力结构不连贯或者支撑结构排列不够整齐,导致路基部分或者集中一处的下沉,造成路面凹凸不平,严重的影响了行车安全以及城市面貌,同时,由于路面的排水较为缓慢,路基防水结构较差,导致路基内部受到潮湿或者水浸,造成路基下沉。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包括路面层、混凝土层和夯实土层,所述路面层位于混凝土层上端,所述混凝土层位于夯实土层上端,所述夯实土层右一号夯土层与二号夯土层组成且二号夯土层位于一号夯土层下端,所述二号夯土层内部设置有基石枕层,所述二号夯土层下端设置有防水膜层且基石枕层位于防水膜层上端,所述基石枕层上端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一号受力板,所述一号受力板与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层,所述混凝土层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二号受力板、受力柱和承重块,所述二号受力板一端表面设置有纵向导水槽,所述混凝土层一端表面设置有排水孔,所述路面层一端表面设置有暗孔且暗孔与排水孔竖直对齐。优选的,所述基石枕层呈梯形形状,所述支撑立柱呈平铺排列。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位于一号夯土层与二号夯土层内部,所述支撑立柱一端与一号夯土层保持水平持平。优选的,所述二号受力板、受力柱和承重块之间形成倒置梯形形状且受力柱倾斜60°。优选的,所述排水孔位于纵向导水槽正上方且排水孔呈倾斜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混凝土层和夯实土层内加入基石枕层、支撑立柱、一号受力板、二号受力板、受力柱和承重块等结构,使路面受到较强压力后,能够利用二号受力板、受力柱和承重块结构之间形成的倒置梯形,有效的使受力和力量传导时,更为均匀连贯,再利用一号受力板和支撑立柱整齐的排列顺序配合基石枕层,使路面的承受能力更高,不仅,大大的增强了路面的受力强度,而且,避免受力不均匀导致某处路基下沉,造成的路面损坏,同时,有效的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暗孔与倾斜的排水孔,能够使水液快速的从纵向导水槽内排出,有效的加强了路面排水的效率,同时,利用吸水棉层与防水膜层相互配合辅助,能够避免水液进入夯实土层,保证夯实土层整体的干燥性,增强了路面的结实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立柱排列图。图中:1路面层、2混凝土层、3夯实土层、4暗孔、5排水孔、6二号受力板、7受力柱、8承重块、9纵向导水槽、10一号夯土层、11二号夯土层、12支撑立柱、13一号受力板、14吸水棉层、15基石枕层、16防水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包括路面层1、混凝土层2和夯实土层3,所述路面层1位于混凝土层2上端,所述混凝土层2位于夯实土层3上端,所述夯实土层3右一号夯土层10与二号夯土层11组成且二号夯土层11位于一号夯土层10下端,所述二号夯土层11内部设置有基石枕层15,所述二号夯土层11下端设置有防水膜层16且基石枕层15位于防水膜层16上端,所述基石枕层15上端设置有支撑立柱12,所述支撑立柱12上端固定连接一号受力板13,所述一号受力板13与支撑立柱12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层14,所述混凝土层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二号受力板6、受力柱7和承重块8,所述二号受力板6一端表面设置有纵向导水槽9,所述混凝土层2一端表面设置有排水孔5,所述路面层1一端表面设置有暗孔4且暗孔4与排水孔5竖直对齐。进一步的,所述基石枕层15呈梯形形状,所述支撑立柱12呈平铺排列。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12位于一号夯土层10与二号夯土层11内部,所述支撑立柱12一端与一号夯土层10保持水平持平。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受力板6、受力柱7和承重块8之间形成倒置梯形形状且受力柱7倾斜6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孔5位于纵向导水槽9正上方且排水孔5呈倾斜形状。具体的,二号受力板6、受力柱7和承重块8之间形成的倒置梯形形状,能够将路面层1受到的压力均匀的承受后,并集中准确的传递至一号受力板13上,再利用支撑立柱12配合基石枕层15进行相应的支撑和承受,保证了受力和承受力量的均匀性,从而保持了路基整体与路面的平整效果,并且,利用暗孔4与倾斜排水孔5引导,再通过纵向导水槽9排出,有效的提高了路面排水的效率,再配合吸水面层14和防水膜层16保证了路基整体的干燥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包括路面层(1)、混凝土层(2)和夯实土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1)位于混凝土层(2)上端,所述混凝土层(2)位于夯实土层(3)上端,所述夯实土层(3)右一号夯土层(10)与二号夯土层(11)组成且二号夯土层(11)位于一号夯土层(10)下端,所述二号夯土层(11)内部设置有基石枕层(15),所述二号夯土层(11)下端设置有防水膜层(16)且基石枕层(15)位于防水膜层(16)上端,所述基石枕层(15)上端设置有支撑立柱(12),所述支撑立柱(12)上端固定连接一号受力板(13),所述一号受力板(13)与支撑立柱(12)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层(14),所述混凝土层(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二号受力板(6)、受力柱(7)和承重块(8),所述二号受力板(6)一端表面设置有纵向导水槽(9),所述混凝土层(2)一端表面设置有排水孔(5),所述路面层(1)一端表面设置有暗孔(4)且暗孔(4)与排水孔(5)竖直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包括路面层(1)、混凝土层(2)和夯实土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1)位于混凝土层(2)上端,所述混凝土层(2)位于夯实土层(3)上端,所述夯实土层(3)右一号夯土层(10)与二号夯土层(11)组成且二号夯土层(11)位于一号夯土层(10)下端,所述二号夯土层(11)内部设置有基石枕层(15),所述二号夯土层(11)下端设置有防水膜层(16)且基石枕层(15)位于防水膜层(16)上端,所述基石枕层(15)上端设置有支撑立柱(12),所述支撑立柱(12)上端固定连接一号受力板(13),所述一号受力板(13)与支撑立柱(12)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层(14),所述混凝土层(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二号受力板(6)、受力柱(7)和承重块(8),所述二号受力板(6)一端表面设置有纵向导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东博杨增福
申请(专利权)人:杨增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