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351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包括端板、传力筒、灌浆孔道、扩散板和延伸筒,所述传力筒上端与端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传力筒下端与扩散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扩散板底部与延伸筒固定连接,所述端板上开设端板灌浆孔对应在传力筒外侧,所述传力筒侧壁上开设传力筒灌浆孔,所述灌浆孔道将端板灌浆孔与传力筒灌浆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效果:采用了组合结构,工艺性能更优。

A New Type of Anchor Backing Plate for Composi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垫板,特别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属于建筑、桥梁等

技术介绍
锚具是预应力技术的核心组件,这里所谓预应力技术是指在建筑、桥梁结构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预先张拉混凝土受拉区的钢筋、钢绞线,待混凝土具有强度后放张,从而使受拉区混凝土受到预加的压应力,以达到提高构件刚度、最大程度利用高强钢材的目的。锚具是将预压力传导至混凝土的关键,锚下垫板是锚具与混凝土接触的部分。其形状、尺寸、材料决定了预应力传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预应力技术应用广泛,锚具的使用量十分巨大,因此作为关键零件的锚下垫板也有巨大的使用量。因此,降低锚下垫板的生产成本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目前的锚下垫板大多为铸铁材料一体铸造成型,这样的锚下垫板具有承载力大、结构稳定的优势,但有以下问题:1、由于铸铁材料抗压能力远远强于抗拉能力,因此要求锚下垫板中不能出现较大拉应力,故而垫板一般较为臃肿;2、铸铁材料的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生产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环境污染;考虑到上述缺陷,有厂商进行了改进尝试,例如使用铸钢材料和冲压板材进行焊接成型又或者直接利用板材进行冲压成型。但这些方案虽改进了原有方案的缺陷,但产生了新的问题:承载能力不足,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采用新工艺,改进现有锚下垫板的缺点,以期使锚下垫板满足苛刻使用条件的同时达到最优经济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包括端板、传力筒、灌浆孔道、扩散板和延伸筒,所述传力筒上端与端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传力筒下端与扩散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扩散板底部与延伸筒固定连接,所述端板上开设端板灌浆孔对应在传力筒外侧,所述传力筒侧壁上开设传力筒灌浆孔,所述灌浆孔道将端板灌浆孔与传力筒灌浆孔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整体铸造结构,采用了组合结构,工艺性能更优。作为优选,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焊接在传力筒外侧壁对端板和扩散板进行进一步支撑。作为优选,所述传力筒上下端与端板、扩散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焊接或机械卡扣式连接,为机械卡扣式连接时,端板顶部专门设置用于锚具定位的锚具卡槽。作为优选,所述灌浆孔道为盒状形式或管状形式。作为优选,所述端板和扩散板采用钢管切片成型,或彩移动板材切割方式成型。作为优选,所述延伸筒采用金属材料、塑料或纤维板制造。现有结构采用的铸铁材料由于韧性差,故整体尺寸较大,而本方案的主要受力零件采用了型材切割成型,其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韧性,因此整体尺寸较现有结构更小。现有结构采用的铸铁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环境污染,而本方案的材料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标记为1的端板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端板的主视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标记为2的传力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标记为3的灌浆孔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盒状形式)。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标记为3的灌浆孔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管状形式)。图中标记:1为端板,2为传力筒,3为灌浆孔道,4为扩散板,5为筋板,6为延伸筒,7为锚具卡槽,8为端板灌浆孔,9为传力筒灌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包括端板1、传力筒2、灌浆孔道3、扩散板4和延伸筒6,所述传力筒2上端与端板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传力筒2下端与扩散板4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扩散板4底部与延伸筒6固定连接。还包括筋板5,所述筋板5焊接在传力筒2外侧壁对端板1和扩散板4进行进一步支撑。所述传力筒2上下端与端板1、扩散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焊接或机械卡扣式连接,为机械卡扣式连接时,端板1顶部专门设置用于锚具定位的锚具卡槽7,如图3、4所示。所述端板1上开设端板灌浆孔8对应在传力筒2外侧,如图3、4所示。所述传力筒2侧壁上开设传力筒灌浆孔9,如图5所示。所述灌浆孔道3将端板灌浆孔8与传力筒灌浆孔9连通。所述灌浆孔道3为金属盒状形式,如图6所示。所述端板1和扩散板4采用钢管切片成型,或彩移动板材切割方式成型。所述延伸筒6采用金属材料、塑料或纤维板制造。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包括端板1、传力筒2、灌浆孔道3、扩散板4和延伸筒6,所述传力筒2上端与端板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传力筒2下端与扩散板4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扩散板4底部与延伸筒6固定连接。还包括筋板5,所述筋板5焊接在传力筒2外侧壁对端板1和扩散板4进行进一步支撑。所述传力筒2上下端与端板1、扩散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焊接或机械卡扣式连接,为机械卡扣式连接时,端板1顶部专门设置用于锚具定位的锚具卡槽7,如图3、4所示。所述端板1上开设端板灌浆孔8对应在传力筒2外侧,如图3、4所示。所述传力筒2侧壁上开设传力筒灌浆孔9,如图5所示。所述灌浆孔道3将端板灌浆孔8与传力筒灌浆孔9连通。所述灌浆孔道3为金属管状形式,如图7所示。所述端板1和扩散板4采用钢管切片成型,或彩移动板材切割方式成型。所述延伸筒6采用金属材料、塑料或纤维板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1)、传力筒(2)、灌浆孔道(3)、扩散板(4)和延伸筒(6),所述传力筒(2)上端与端板(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传力筒(2)下端与扩散板(4)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扩散板(4)底部与延伸筒(6)固定连接,所述端板(1)上开设端板灌浆孔(8)对应在传力筒(2)外侧,所述传力筒(2)侧壁上开设传力筒灌浆孔(9),所述灌浆孔道(3)将端板灌浆孔(8)与传力筒灌浆孔(9)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1)、传力筒(2)、灌浆孔道(3)、扩散板(4)和延伸筒(6),所述传力筒(2)上端与端板(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传力筒(2)下端与扩散板(4)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扩散板(4)底部与延伸筒(6)固定连接,所述端板(1)上开设端板灌浆孔(8)对应在传力筒(2)外侧,所述传力筒(2)侧壁上开设传力筒灌浆孔(9),所述灌浆孔道(3)将端板灌浆孔(8)与传力筒灌浆孔(9)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锚下垫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筋板(5),所述筋板(5)焊接在传力筒(2)外侧壁对端板(1)和扩散板(4)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亮刘成杜传知周斌骆明成何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