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833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屋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包括有如下步骤:S1预先设计预制板规格和支架规格;S2对支架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同时完成支架各杆件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形态的检测;S3.1架设预制板,再对支架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支架各杆件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形态的检测;S3.2架设预制板,并摆设主梁和模板,再对支架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支架各杆件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形态的检测;S4综合分析三维模型变化以及采集数据的变化。支架固定预制板,并通过实时检测支架状态和受力情况的方式,达到稳定支撑固定预制板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预制板拼接效果的目的。

A Metho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领域中的预制件,又称为预制板或者预制板件,是建筑施工工程中所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做预制板。在制作预制板时,先制作空心模具,并在空心模具的空心腔内布置钢筋,用水泥灌满空心腔并等待水泥固化后,撤去空心模具,即可制备得到预制板。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8240045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房屋建筑施工
,包括有墙体,且墙体上预留有施工缝;施工缝处设置有预制板,预制板的两侧分别与外墙面相对设置,且预制板上固连有伸入施工缝中的锚固钢筋。当预制板贴合固定于外墙面后,在施工缝内现浇钢筋混凝土并形成钢筋混凝土层;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整个施工过程时间较短,有效解决了现有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中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相邻预制板是通过各自内部的钢筋互相插接并焊接固定构成整体结构的,且预制板与周围建筑结构同样是通过预制板内部的钢筋焊接固定构成整体结构的。但是,在焊接钢筋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焊接楼板处的预制板时,预制板的固定较为困难,未固定稳固的预制板会影响预制板拼接的效果,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施工方法,通过支架固定预制板,并通过实时检测支架状态和受力情况的方式,达到稳定支撑固定预制板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预制板拼接效果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施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S1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和预先规划,设计预制板规格和支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确定支架的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的数量以及固定方式;S2将预制板运至现场并在现场搭建支架,对支架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同时完成立杆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3.1架设预制板,再对支架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立杆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3.2架设预制板,并摆设主梁和模板,再对支架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立杆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4综合分析步骤S2、步骤S3.1以及步骤S3.2中的三维模型变化以及采集的数据变化,并与理论受力变化相比较判断支架的整体受力情况是否复合要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施工目的和现场施工条件,预先设计预制板的形状、数量以及支架的各杆件数量和固定方式,以获得最好的支撑固定效果和预制板的拼接效果。针对支架以及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动态三维扫描,施工人员可通过三维建模比对预制板和模板搭建前后的变化;针对支架的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和位置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和形态分析,即可获知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变化,两种模式相结合,可有效获知支架对预制板的支撑固定情况,并进行调整。无论是只使用预制板完成搭建作业,还是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完成搭建作业,均可通过支架达到支撑固定预制板的目的,从而达到稳定支撑固定预制板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预制板拼接效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架设计为多层支撑结构时,上下两层的支点在同一垂直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架设置为多层支撑结构时,相邻两层的支点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即多层支撑结构的受力点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既有利于提高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又有利于提高预制板的拼接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立杆的纵向间距相等或成倍数设置,且立杆的横向间距相等或成倍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相等或者成倍数设置,既便于施工人员按照标准架设支架,又有利于提高支架质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达到提高支架整体结构架设稳定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立杆周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8m、竖直间距2-3m设置与建筑结构相固连的固结点,且固接点与结构柱采用抱柱的方式固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抱柱方式实现固结点与结构柱的连接固定,从而达到提高支架支撑固定预制板的稳定性的目的;且固结点均布于立杆的周全外侧和中间位置处,在实现固结点与结构柱的连接的同时,提高固结点的排布合理性,即达到提高固结点分布合理性和利用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顶紧于建筑结构上,或在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之间设置竖向剪刀撑和横向剪刀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架周侧有已浇筑成型的建筑结构时,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可顶紧于建筑结构上,以达到进一步稳固支架的目的;当支架周侧没有已浇筑成型的建筑结构时,在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之间设置横向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横向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相配合同样起到提高支架使用稳定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3.1和步骤S3.2的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养护过程中,实时对立杆、纵向水平杆以及横向水平杆的位置形态和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对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是否结合现浇混凝土进行施工作业,均需要对支架的各杆件进行受力情况检测和位置形态检测,并在施工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支架的各杆件位置状态和受力情况的检测状态,以达到始终保持支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预制板拼接作业的稳定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立杆上设置竖直位移检测器,并在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上设置水平位移检测器,同时在立杆、横向水平杆以及纵向水平杆上设置载荷检测器,且竖直位移检测器、水平位移检测器以及载荷检测器均与报警系统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位移检测器、水平位移检测器以及载荷检测器相配合实现对支架位置状态和受力情况的检测,并通过报警系统实现报警警示的目的,以提示施工人员及时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报警系统包括有声音报警装置和闪光报警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声音报警装置和闪光报警装置相配合构成的报警系统具有较好的警示作用,可有效提醒施工人员调节支架状态,以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架的各杆件采用扣件相连接,并在扣件外包覆硬质塑材质的外罩;外罩连接于支架上,且外罩设置为可拆卸式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各杆件采用扣件相连接固定,便于施工人员施工的同时可以提高各杆件连接的稳定性;外罩既起到遮挡扣件的作用,以避免扣件松开,同时起到辅助支撑固定支架各杆件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立杆的顶端与预制板连接有顶托,预制板上预先留存有预制孔位,且顶托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预制孔位和立杆的顶端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托既起到连接支架和预制板的作用,又起到辅助提高预制板支撑固定稳定性的作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无论是只使用预制板完成搭建作业,还是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完成搭建作业,均可通过支架达到支撑固定预制板的目的,并可通过对支架位置状态和受力情况的实时监测,达到稳定支撑固定预制板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预制板拼接效果的目的;其二:对支架各杆件的架设位置进行限定,并通过固结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S1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和预先规划,设计预制板规格和支架(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确定支架(1)的立杆(2)、纵向水平杆(3)和横向水平杆(4)的数量以及固定方式;S2将预制板运至现场并在现场搭建支架(1),对支架(1)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同时完成立杆(2)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4)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3.1架设预制板,再对支架(1)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立杆(2)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4)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3.2架设预制板,并摆设主梁和模板,再对支架(1)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立杆(2)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横向水平杆(4)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4综合分析步骤S2、步骤S3.1以及步骤S3.2中的三维模型变化以及采集的数据变化,并与理论受力变化相比较判断支架(1)的整体受力情况是否复合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S1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和预先规划,设计预制板规格和支架(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确定支架(1)的立杆(2)、纵向水平杆(3)和横向水平杆(4)的数量以及固定方式;S2将预制板运至现场并在现场搭建支架(1),对支架(1)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同时完成立杆(2)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4)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3.1架设预制板,再对支架(1)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立杆(2)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4)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3.2架设预制板,并摆设主梁和模板,再对支架(1)和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并再次完成立杆(2)的竖直度、承受载荷值检测以及纵向、横向水平杆(4)的水平度、承受载荷值检测;S4综合分析步骤S2、步骤S3.1以及步骤S3.2中的三维模型变化以及采集的数据变化,并与理论受力变化相比较判断支架(1)的整体受力情况是否复合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架(1)设计为多层支撑结构时,上下两层的支点在同一垂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立杆(2)的纵向间距相等或成倍数设置,且立杆(2)的横向间距相等或成倍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立杆(2)周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6)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8m、竖直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学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铁龙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