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投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824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PCB板投板装置,其包括机架、传送装置、第一承载位、第二承载位、第一驱动件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传送装置沿着Y轴设于机架,第一驱动件组件、第一承载位、第二承载位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沿着X轴依次设于机架,第三驱动组件沿Z轴设于机架,并与第一承载位和第二承载位之间的空间正对。本申请的PCB板投板装置,通过在第一承载位和第二承载位上放置层叠的PCB板,而后在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前后驱动下使得底层PCB板的两端依次掉落,并在第三驱动组件的配合下落于传送装置,完整PCB板的自动投板上料,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与其他设备的接驳台连接,成本低廉。

PCB board throw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B板投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PCB板投板装置。
技术介绍
PCB板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厂家为了满足市场对PCB板量的需求,会在PCB板生产的各个工序中采用自动化的设备,例如,PCB板的SMT过程,PCB板的点胶及喷码过程等,而这些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高,需要及时的进行PCB板的投板上料才能满足其生产要求。而现有技术中,对于PCB板的上料,大多是手工投放或者是采用结构较为复杂且昂贵的上料设备,例如机械手,前者的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且效率较低,而后者的购买和后续的维修成本高,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成本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PCB板投板装置。一种PCB板投板装置,其包括:机架;沿着Y轴设于机架的传送装置;沿着X轴依次设于机架的第一承载位和第二承载位;第一承载位与第二承载位正对,且第一承载位与第二承载位之间的空间位于传送装置的正上方;第一驱动组件,其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与第一驱动件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推板;第一驱动件设于第一承载位;第一推板位于第一承载位的上方;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推板沿着X轴运动;第二驱动组件,其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与第二驱动件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推板;第二驱动件设于第二承载位;第二推板位于第二承载位的上方,并与第一推板相对;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推板沿着X轴运动;以及设于机架的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以及与第三驱动件输出端连接的托板;托板位于第一承载位与第二承载位之间空间的下方;第三驱动件驱动托板沿着Z轴运动。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垂直设于第一承载位;第一挡板与第一承载位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推板穿过第一间隙;第二挡板垂直设于第二承载位;第二挡板与第二承载位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平行;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相对;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推板穿过第二间隙。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托板与第一承载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托板与第二承载位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沿着X轴设于机架的调节件;调节件位于传送装置以及第二承载位的下方;调节件与第二承载位连接。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调节件包括调节丝杆、丝杆螺母以及调节把手;调节丝杆沿着X轴设于机架;丝杆螺母套设于调节丝杆,并与第二承载位连接;调节把手与调节丝杆的端部连接。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均固接于机架,且两个固定板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背的一面固接。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传送装置为皮带输送线。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第三驱动件均为气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PCB板投板装置,通过在第一承载位和第二承载位上放置层叠的PCB板,而后在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前后驱动下使得底层PCB板的两端依次掉落,并在第三驱动组件的配合下落于传送装置,完整PCB板的自动投板上料,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与其他设备的接驳台连接,成本低廉。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施例中PCB板投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PCB板投板装置投板上料状态图一;图3为本实施例中PCB板投板装置投板上料状态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PCB板投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PCB板投板装置投板上料状态图一,图3为本实施例中PCB板投板装置投板上料状态图二。本实施例中的PCB板投板装置包括机架1、传送装置2、第一承载位3、第二承载位4、第一驱动组件5、第二驱动组件6以及第三驱动组件7。本实施例中会引入方向坐标概念以便更好的理解;使用者正对机架1正前方操作时,传送装置2平行于机架1传输方向为Y轴所在方向,平行于机架1并与传送装置2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为X轴所在方向,垂直于机架1及传送装置2的方向为Z轴所在方向。传送装置2沿着Y轴方向设于机架1,其可托起PCB板12的两端来输送PCB板12。第一承载位3和第二承载位4沿着X轴方向依次设于机架1,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正对,且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之间的空间位于传送装置2的正上方,第一承载位3和第二承载位4分别用于PCB板12两端的承载,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之间空间的宽度与PCB板12的宽度相适配,使得PCB板12可从该空间坠落。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驱动件51以及第一推板52,第一驱动件51设于第一承载位3;第一推板52位于第一承载位3的上方;第一驱动件51输出端与第一推板52连接,第一驱动件51驱动第一推板52沿着X轴运动。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件61以及第二推板62;第二驱动件61设于第二承载位4;第二推板62位于第二承载位4的上方,并与第一推板52相对;第二驱动件61输出端与第二推板62连接,第二驱动件61驱动第二推板62沿着X轴运动。第三驱动组件7包括第三驱动件71以及托板72;第三驱动件71设于机架1,第三驱动件71的输出端与托板72连接,托板72位于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之间的空间的下方,且托板72与第一承载位3之间的距离小于托板72至第二承载位4之间的距离,第三驱动件71驱动托板72沿着Z轴运动。在投板上料时,层叠设置的多个PCB板12设于第一承载位3以及第二承载位4,其中位于最底层PCB板12的一端置于第一承载位3,其另一端置于第二承载位4;首先,第三驱动件71驱动托板72沿着Z轴向上运动,使得托板72靠近于最底层PCB板12的下方;而后第一驱动件51驱动第一推板52沿着X轴向左运动,使得最底层PCB板12的一端从第一承载位3坠落至托板72上,而上层的PCB板12的一端在惯性的作用下落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B板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沿着Y轴设于所述机架(1)的传送装置(2);沿着X轴依次设于所述机架(1)的第一承载位(3)和第二承载位(4);所述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正对,且所述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之间的空间位于所述传送装置(2)的正上方;第一驱动组件(5),其包括第一驱动件(51)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5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推板(52);所述第一驱动件(51)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位(3);所述第一推板(52)位于第一承载位(3)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件(51)驱动所述第一推板(52)沿着X轴运动;第二驱动组件(6),其包括第二驱动件(61)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61)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推板(62);所述第二驱动件(61)设于第二承载位(4);所述第二推板(62)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位(4)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推板(52)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61)驱动所述第二推板(62)沿着X轴运动;以及设于所述机架(1)的第三驱动组件(7);所述第三驱动组件(7)包括第三驱动件(71)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件(71)输出端连接的托板(72);所述托板(72)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之间空间的下方;所述第三驱动件(71)驱动所述托板(72)沿着Z轴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沿着Y轴设于所述机架(1)的传送装置(2);沿着X轴依次设于所述机架(1)的第一承载位(3)和第二承载位(4);所述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正对,且所述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之间的空间位于所述传送装置(2)的正上方;第一驱动组件(5),其包括第一驱动件(51)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5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推板(52);所述第一驱动件(51)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位(3);所述第一推板(52)位于第一承载位(3)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件(51)驱动所述第一推板(52)沿着X轴运动;第二驱动组件(6),其包括第二驱动件(61)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61)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推板(62);所述第二驱动件(61)设于第二承载位(4);所述第二推板(62)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位(4)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推板(52)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61)驱动所述第二推板(62)沿着X轴运动;以及设于所述机架(1)的第三驱动组件(7);所述第三驱动组件(7)包括第三驱动件(71)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件(71)输出端连接的托板(72);所述托板(72)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位(3)与第二承载位(4)之间空间的下方;所述第三驱动件(71)驱动所述托板(72)沿着Z轴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挡板(8)以及第二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8)垂直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位(3);所述第一挡板(8)与所述第一承载位(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81);所述第一驱动件(51)驱动所述第一推板(52)穿过所述第一间隙(8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永城何云华赵彦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