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纺弹力纱及其生产方法和面料技术

技术编号:218822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纺弹力纱,包括弹力包芯层,所述弹力包芯层包括短纤和氨纶丝;在所述氨纶丝伸长状态下、于所述氨纶丝的外周向按螺旋形的方式以化纤短纤包芯;包芯层,所述包芯层包裹于所述弹力包芯层的外周向。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弹力纱兼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回弹性,可有效避免化纤混纺面料的起毛起球缺陷,且弹力纱的生产工艺成本较低,当包芯层采用棉纤维时,所述弹力纱纺织成的面料兼具有卓越的棉感、穿着舒适,和良好的弹性和回弹性,贴身不易变形。

Blended Elastic Yarn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纺弹力纱及其生产方法和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纺弹力纱。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备该混纺弹力纱的生产方法,以及一种成分包括该弹力纱的面料。
技术介绍
包芯纱是一种在纺织服装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功能性纱线。因为其舒适、贴身的特性,所生产的面料极受欢迎,也由于具有加工简便、组合多样的特点,因而在纺织行业大量采用。在纺织服装中,服装的贴身保形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者要求的是弹性服装长期穿着不松垮变形,起泡、贴身保形。决定服装保形性的是服装的弹性回复力,亦即增长率。决定服装增长率的是面料的增长率,而面料的增长率与纬向弹力包芯纱的成分构成有直接的关系。如棉纤维与氨纶丝构成的弹力包芯纱虽然舒适性优良,但是其增长率差,长期穿着容易松垮变形。因此这类弹力织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弹性,因穿着舒适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其增长率的劣势使其市场受认度受到限制。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市场上的做法是采用化纤短纤与棉混纺对氨纶丝包芯的生产方法,这种生产简单的方法能够大大改善棉/氨纶弹力包芯纱的增长率问题,但是也带到严重的缺陷:1、大大降低了棉纤维带来的舒适感;2、给面料带来起毛起球的缺陷,使面料变得粗鄙和低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混纺弹力纱,以使其纺织成的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回弹性,具有卓越的棉感,以及免除起毛起球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纺弹力纱,包括:弹力包芯层,所述弹力包芯层包括氨纶丝和若干化纤短纤,且各化纤短纤为于所述氨纶丝伸长状态下、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于所述氨纶丝的外周上;外包芯层,所述外包芯层包裹于所述弹力包芯层的外周上。进一步的,所述外包芯层包括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在所述弹力包芯层外周上的若干棉纱或混纺纱。进一步的,所述化纤短纤为涤纶或锦纶,所述化纤短纤的细度范围0.9~1.5dtex,以保证成纱的强力和弹性回复能力。进一步的,所述氨纶丝的细度范围20~105旦,这样得到卓越弹性性能,穿着贴身、舒适的面料。进一步的,所述化纤短纤采用环定纺、赛络纺或紧赛纺包覆于所述氨纶丝的外周上。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制备上述混纺弹力纱的制备方法,以可制得上述混纺弹力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纺弹力纱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使所述氨纶丝处于伸长状态,将所述化纤短纤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于所述氨纶丝的外周上构成弹力包芯层;S2、采用外包芯层对步骤S1的弹力包芯层进行包芯,得到混纺弹力纱。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包芯层的捻系数为350~520。进一步的,所述混纺弹力纱的捻系数为350~520,该捻系数下生产的混纺弹力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强度和面料手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料,该面料的成分包括上述混纺弹力纱。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弹力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回弹性;弹力纱的生产工艺成本较低;由弹力纱纺织成的面料不仅具有卓越的棉感、穿着舒适,而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回弹性,贴身不易变形。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得混纺弹力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氨纶丝,2-化纤短纤,3-外包芯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纺弹力纱,其包括:弹力包芯层,和包裹在弹力包芯层外周上的外包芯层。其中,弹力包芯层包括氨纶丝和若干化纤短纤,且各化纤短纤为于氨纶丝伸长状态下、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于氨纶丝的外周上。结合附图1所示,在氨纶丝1伸长状态下、若干化纤短纤2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于氨纶丝1的外周上,从而形成弹力包芯层。于该弹力包芯层的外周上包覆有外包芯层,优先的,外包芯层包括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在弹力包芯层外周上的若干棉纱或混纺纱。其中,上述的化纤短纤可为涤纶或锦纶或其他类似的合成纤维,比如,比如氨纶、维纶等合成纤维,本实施例中,化纤短纤优先为涤纶或锦纶,其细度范围0.9~1.5dtex,以保证成纱的强力和弹性回复能力。并且在氨纶丝细度范围在20~105旦时,可得到卓越弹性性能,穿着贴身、舒适的面料。当然,当采用其他类似的合成纤维时,在面料舒适度上或面料的档次上效果稍差一些。另外,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氨纶丝,其牵伸倍数为2.0~4.5,可优选为2.5或3.2。继续参看图1所示,前述的化纤短纤采用环锭纺、赛络纺或紧赛纺其一方式包覆于所述氨纶丝的外周上,以制得弹力包芯层。本专利技术的混纺弹力纱采用氨纶丝和化纤短纤维作为弹性包芯层,相比于采用氨纶丝和化纤长纤维,不仅可确保整体的弹性力度和回弹性,而且成本低。再通过棉纱或混纺纱包裹在弹力包芯层外面,将短纤包裹在里面,从而使得短纤不会露出布面,这样避免了起毛起球,并且具有较好的棉感触感,同时提升了舒适感。上述混纺弹力纱在生产时,具体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将涤纶短纤在细纱包芯装置上进行包覆在氨纶丝的外周上,从而纺成管纱,其中,包芯装置可为FA502包芯装置,然后通过调整牙轮得到纱支,再调整包芯装置牙轮得到牵引倍数。最后,将棉纤在双包芯装置上对制得的弹力包芯层进行包芯纺制。需要说明的是,张力控制在1.04,捻系数设定为480,从而制得混纺包芯纱。在混纺弹力纱的生产过程中,专利技术人意外的发现,将弹力包芯层的捻系数设定为350~520,尤其为420。而混纺弹力纱的捻系数设定为350~520,尤其为480。在该捻系数下生产的混纺弹力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强度和面料手感。具体应用时,可以采用如下实施例的原料配比和生产条件,并按上述的生产制作步骤制得混纺弹力纱,需说明的是,对比例为采用当前常规纺纱的方法制得,如下表所示:其中,上表中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表示在氨纶丝不同细度、不同牵伸倍数,以及化纤短纤不同细度的情况下,采用上述纺纱生产方法制得混纺弹力纱的各项性能,而对比例1、对比2为采用常规纺纱的方法制得混纺弹力纱的各项性能。在上表中,通过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1发现:同样混纺比的情况下,抗起毛起球性能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差别明显。而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2,实施例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与纯棉/氨纶的结果一致,但是增长率明显优越很多。通过上表可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纺纱方法不仅可以制得的混纺弹力纱,而且制得的混纺弹力纱的各项性能,包括弹性伸长率、增长率和抗起毛起球性能都达到令人满意的目标。尤其相比于目前的常规方法制得的弹力纱在弹性和回弹性上具有卓越的改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混纺弹力纱,其生产工艺成本较低,并且由混纺弹力纱纺织成的面料不仅具有卓越的棉感、穿着舒适,而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回弹性,贴身不易变形。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纺弹力纱,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力包芯层,所述弹力包芯层包括氨纶丝(1)和若干化纤短纤(2),且各化纤短纤(2)为于所述氨纶丝(1)伸长状态下、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于所述氨纶丝(1)的外周上;外包芯层(3),所述外包芯层(3)包裹于所述弹力包芯层的外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纺弹力纱,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力包芯层,所述弹力包芯层包括氨纶丝(1)和若干化纤短纤(2),且各化纤短纤(2)为于所述氨纶丝(1)伸长状态下、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于所述氨纶丝(1)的外周上;外包芯层(3),所述外包芯层(3)包裹于所述弹力包芯层的外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弹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芯层(3)包括按螺旋形的方式包覆在所述弹力包芯层外周上的若干棉纱或混纺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弹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纤短纤(2)为涤纶或锦纶,所述化纤短纤(2)的细度范围0.9~1.5dtex。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弹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丝(1)的细度范围20~105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弹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丝(1)的牵伸倍数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梅李艳敏姚春涛白琳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大东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