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15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外盖、上盖、内芯、弹性件和压块,内芯与容器本体之间相互远离时能够形成导出通道,内芯与容器本体之间相互抵顶时导出通道封闭,压块径向滑动装配在容器本体上,外盖装配在容器本体上时能够挤压压块,压块能够挤压内芯从而使内芯与容器本体相互抵顶,弹性件能使内芯与容器本体分离。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外盖装配在容器本体上时,内芯与容器本体抵顶,从而将导出通道封闭,再次将外盖打开时,内芯和压块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了容器从内部打开或封闭,有效地防止了内容物流出而粘附在外盖上,密封效果更好,适于应用在带有涂抹头的包装容器上,适用范围更广。

A Sealed Packaging Container Controlling Internal Opening and Clo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
本技术属于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包装容器常用于盛装流体产品,例如:化妆品、饮料、药液等液态产品,也可以盛装固态产品,比如颗粒状、粉末状的产品。包装容器通常需要密封,以在不使用产品时防止产品泄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外盖的内端面抵顶在容器出口端面上进行密封。但是对于出口处设置有涂抹部的包装容器,由于涂抹部上粘附有产品而通常与容器连接为一体,且涂抹部突出于出口端面,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方式,外盖需要留出容置涂抹部的空间而只能由外盖的内壁部分与容器出口的端面抵顶,尽管可以保证产品不漏出容器外表面,却难以保证产品不从涂抹部流出而粘附在外盖的内壁上,导致包装容器的密封效果不好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具有密封效果好、方便使用、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外盖、上盖、内芯、弹性件和压块,所述内芯活动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当所述内芯远离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时,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与所述内芯之间形成连通的导出通道,当所述内芯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抵顶时,所述导出通道封闭,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容器本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内芯朝远离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的方向移动的弹力,所述上盖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上且套设在所述内芯上,所述压块径向滑动装配在所述上盖的外壁上,所述内芯上设置有第一受压结构,所述压块的靠近所述内芯的一端设置有抵压结构,所述第一受压结构与所述抵压结构相互配合抵接,所述压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受压结构,所述外盖卡接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上且套设在所述上盖外,所述外盖盖合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时,所述外盖的内壁底边缘挤压所述第二受压结构,此时所述抵压结构挤压所述第一受压结构以使所述内芯挤压所述弹性件并朝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内芯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抵顶。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第一导出部和装配壁,所述装配壁围合在所述第一导出部外,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位于所述第一导出部的端部,所述内芯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出部上,且所述内芯与所述第一导出部之间密封接触,所述内芯上设置有第二导出部,当所述第一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导出部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导出部之间形成连通的所述导出通道,当所述第一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导出部相互抵顶时,所述导出通道封闭,所述上盖与所述装配壁的内壁卡嵌装配,所述第二导出部穿出所述上盖,所述压块径向穿过所述装配壁和所述上盖的外壁,所述压块的靠近所述内芯的一端开设有凹口结构,所述凹口结构与所述内芯的外壁轮廓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出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和顶凸,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顶凸的周侧,所述第二导出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顶凸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匹配,所述顶凸抵顶到所述第二开口内时将所述第二开口封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出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导出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和顶凸,所述顶凸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匹配,所述顶凸插入到所述第一开口内时将所述第一开口封闭。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出部对应的导出槽,所述导出槽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出部穿出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导出部的外壁密封贴合且能相对移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容物从所述导出通道导出后流入所述导出槽内,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涂抹头,所述涂抹头装配在所述导出槽内,所述涂抹头上具有供所述导出槽上的内容物流到所述涂抹头的外表面的孔隙。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口,所述上盖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装配口,所述第一装配口和所述第二装配口对应设置,所述压块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口和所述第二装配口;所述第一受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芯外壁上的受压部,所述受压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装配口侧设置有受压斜面,所述抵压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压块上的抵压斜面,所述抵压斜面与所述受压斜面相配合,当所述抵压斜面向所述受压斜面挤压时,所述内芯朝向靠近所述容器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受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块上的受压棱,所述受压棱上具有斜向边缘,当所述斜向边缘受到所述外盖的底边缘的挤压时,所述压块朝向靠近所述内芯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凸和肩部,所述装配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凸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嵌配合时,所述肩部与所述装配壁的顶端面抵顶;所述装配壁的外壁上周向设置有第二卡凸,所述外盖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凸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凸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扣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外壁上开设有定位口,所述装配壁的内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定位块,当所述定位口卡嵌在所述定位块上时所述第二装配口与所述第一装配口正对;所述内芯的外壁上设置有挡凸,所述受压部的背离所述受压斜面侧为沿所述容器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定位面,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挡块;当所述挡凸位于所述挡块的上方而将所述内芯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出部时,所述挡块抵顶在所述挡凸的底侧以阻挡所述内芯朝下移动;当所述挡凸不位于所述挡块的上方时,所述内芯能够插入装配在所述第一导出部上且所述受压部的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侧面抵顶,此时所述受压部的所述受压斜面与所述抵压斜面位置对应。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棱,所述限位棱沿所述容器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限位棱的底端抵顶在所述压块的上表面;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抵顶在所述压块的下表面;所述压块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突出于所述压块的底侧的表面,所述限位块抵顶在所述第一装配口的底壁内侧时阻挡所述压块继续朝外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受压斜面与所述内芯的水平底面之间的夹角a、所述抵压斜面与所述压块的水平底面之间的夹角b均在40°-50°的范围以内,所述夹角a等于所述夹角b,所述斜向边缘与所述压块的水平底面之间的夹角c在15°-50°的范围以内。本技术中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上盖套设在内芯外,从而对内芯结构进行保护和隔离,在外盖为打开的状态时,弹性件的弹力使内芯与容器本体的开口处远离,从而形成能够供容器的内容物流出的导出通道,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外盖装配在容器本体上时,外盖的底边缘会挤压第二受压结构以使压块朝靠近内芯的方向移动,抵压结构挤压第一受压结构以使内芯朝靠近容器本体的方向移动,当外盖与容器本体装配完成时,内芯与开口处抵顶,从而将导出通道封闭,以防止容器本体的内容物流出,再次将外盖打开时,内芯和压块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利用外盖打开时内芯与容器本体分离、外盖盖上时内芯与容器本体抵顶的两种状态分别实现了容器从内部打开或封闭的功能,从内部进行打开或封闭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内容物流出而粘附在外盖上,密封效果更好,方便使用,适于应用在带有涂抹头的包装容器上,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的分解结构的部分剖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的密封状态时的部分剖开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1)、外盖(2)、上盖(3)、内芯(4)、弹性件(5)和压块(6),所述内芯(4)活动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当所述内芯(4)远离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时,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与所述内芯(4)之间形成连通的导出通道,当所述内芯(4)与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抵顶时,所述导出通道封闭,所述弹性件(5)安装在所述内芯(4)和所述容器本体(1)之间,所述弹性件(5)用于提供使所述内芯(4)朝远离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的方向移动的弹力,所述上盖(3)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且套设在所述内芯(4)上,所述压块(6)径向滑动装配在所述上盖(3)的外壁上,所述内芯(4)上设置有第一受压结构(42),所述压块(6)的靠近所述内芯(4)的一端设置有抵压结构(61),所述第一受压结构(42)与所述抵压结构(61)相互配合抵接,所述压块(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受压结构(64),所述外盖(2)卡接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且套设在所述上盖(3)外,所述外盖(2)盖合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时,所述外盖(2)的内壁底边缘挤压所述第二受压结构(64),此时所述抵压结构(61)挤压所述第一受压结构(42)以使所述内芯(4)挤压所述弹性件(5)并朝靠近所述容器本体(1)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内芯(4)与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抵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1)、外盖(2)、上盖(3)、内芯(4)、弹性件(5)和压块(6),所述内芯(4)活动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当所述内芯(4)远离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时,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与所述内芯(4)之间形成连通的导出通道,当所述内芯(4)与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抵顶时,所述导出通道封闭,所述弹性件(5)安装在所述内芯(4)和所述容器本体(1)之间,所述弹性件(5)用于提供使所述内芯(4)朝远离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的方向移动的弹力,所述上盖(3)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且套设在所述内芯(4)上,所述压块(6)径向滑动装配在所述上盖(3)的外壁上,所述内芯(4)上设置有第一受压结构(42),所述压块(6)的靠近所述内芯(4)的一端设置有抵压结构(61),所述第一受压结构(42)与所述抵压结构(61)相互配合抵接,所述压块(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受压结构(64),所述外盖(2)卡接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且套设在所述上盖(3)外,所述外盖(2)盖合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时,所述外盖(2)的内壁底边缘挤压所述第二受压结构(64),此时所述抵压结构(61)挤压所述第一受压结构(42)以使所述内芯(4)挤压所述弹性件(5)并朝靠近所述容器本体(1)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内芯(4)与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抵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包括第一导出部(11)和装配壁(12),所述装配壁(12)围合在所述第一导出部(11)外,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位于所述第一导出部(11)的端部,所述内芯(4)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出部(11)上,且所述内芯(4)与所述第一导出部(11)之间密封接触,所述内芯(4)上设置有第二导出部(41),当所述第一导出部(11)和所述第二导出部(41)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导出部(11)和所述第二导出部(41)之间形成连通的所述导出通道,当所述第一导出部(11)和所述第二导出部(41)相互抵顶时,所述导出通道封闭,所述上盖(3)与所述装配壁(12)的内壁卡嵌装配,所述第二导出部(41)穿出所述上盖(3),所述压块(6)径向穿过所述装配壁(12)和所述上盖(3)的外壁,所述压块(6)的靠近所述内芯(4)的一端开设有凹口结构(63),所述凹口结构(63)与所述内芯(4)的外壁轮廓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出部(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开口(7)和顶凸(9),所述第一开口(7)位于所述顶凸(9)的周侧,所述第二导出部(4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8),所述顶凸(9)和所述第二开口(8)相匹配,所述顶凸(9)抵顶到所述第二开口(8)内时将所述第二开口(8)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出部(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7),所述第二导出部(4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8)和顶凸(9),所述顶凸(9)与所述第一开口(7)相匹配,所述顶凸(9)插入到所述第一开口(7)内时将所述第一开口(7)封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出部(41)对应的导出槽(36),所述导出槽(36)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出部(41)穿出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导出部(41)的外壁密封贴合且能相对移动,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容物从所述导出通道导出后流入所述导出槽(36)内,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涂抹头(10),所述涂抹头(10)装配在所述导出槽(36)内,所述涂抹头(10)上具有供所述导出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德斌陈远洪成若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