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洪福专利>正文

一种吸水陶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854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陶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水陶瓷,包括陶瓷本体和蓄水底盘,所述陶瓷本体设置在蓄水底盘的上表面上,所述陶瓷本体通过手工印胚制作而成,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包括载体和成孔添加料,所述载体为瓷土、粘土,所述成孔添加料包括麦饭石、化气沙土和红土,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8%瓷土、26%麦饭石、15%粘土、8%气沙土和13%红土,陶瓷本体会吸收浇花时土壤多余水份,确保植物根系不积水,又能将蓄水底盘积水缓慢吸收至陶瓷本体,释放给土壤,给植物长时间供水,达到一次浇水长时间水自动循环的目的;制作方式与原有的陶瓷制备工艺差别不大,制备成本较低。

A Water Absorbing Ceram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水陶瓷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
,具体为一种吸水陶瓷。
技术介绍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专利技术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现在很多人采用陶瓷花盆作为家中的装饰花盆,现有的陶瓷花盆不透气,不吸水,浇水不当容易造成植物闷死或者干死,长时间使用对于植物的生长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水陶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陶瓷花盆不透气,不吸水,浇水不当容易造成植物闷死或者干死,长时间使用对于植物的生长不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水陶瓷,包括陶瓷本体和蓄水底盘,所述陶瓷本体设置在蓄水底盘的上表面上,所述陶瓷本体通过手工印胚制作而成,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包括载体和成孔添加料,所述载体为瓷土、粘土,所述成孔添加料包括麦饭石、化气沙土和红土,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6-40)%瓷土、(24-28)%麦饭石、(13-17)%粘土、(6-10)%气沙土和(11-15)%红土。优选的,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8%瓷土、26%麦饭石、15%粘土、8%气沙土和13%红土。优选的,所述手工印胚制作的制作步骤具体如下:S1:练泥:选取陶瓷本体的原材料,人工用铁锤敲碎,再利用搅拌设备将其进一步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向成砖状的泥块上注水,并不停对泥块进行揉搓,把泥块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块中的水分均匀;S2:拉胚:将步骤S1中的泥块放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根据陶瓷本体的形状制出与陶瓷本体模样的坯体,将坯体晾干;S3:印胚:预先准备印模,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体覆在印模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S4:利胚:将步骤S3中国印胚后的胚体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将胚体的表面按照陶瓷本体的形状进行旋削;S5:晒胚:将旋削成型后的坯体晾晒;S6:施釉:采用荡釉的方式对步骤S5中晾晒后的胚体进行施釉;S7:烧窑:将步骤S6中施釉后的胚体置于匣钵内,将匣钵置于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结束后对胚体晾凉即可。优选的,所述S5:晒胚与S6:施釉之间还设置刻花工序,通过刀具在胚体上印刻与陶瓷本体一致的花纹。优选的,所述S7:烧窑中的烧制时间为20-26小时,且烧制的温度为1200-1400摄氏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陶瓷本体会吸收浇花时土壤多余水份,确保植物根系不积水,又能将蓄水底盘积水缓慢吸收至陶瓷本体,释放给土壤,给植物长时间供水,达到一次浇水长时间水自动循环的目的;2)制作方式与原有的陶瓷制备工艺差别不大,制备成本较低;3)制作成的陶瓷本体能够减少浇水次数,更便于植物的种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水陶瓷,包括陶瓷本体和蓄水底盘,所述陶瓷本体设置在蓄水底盘的上表面上,所述陶瓷本体通过手工印胚制作而成,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包括载体和成孔添加料,所述载体为瓷土、粘土,所述成孔添加料包括麦饭石、化气沙土和红土,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6-40)%瓷土、(24-28)%麦饭石、(13-17)%粘土、(6-10)%气沙土和(11-15)%红土。其中,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8%瓷土、26%麦饭石、15%粘土、8%气沙土和13%红土;请参阅图1,所述手工印胚制作的制作步骤具体如下:S1:练泥:选取陶瓷本体的原材料,人工用铁锤敲碎,制成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搅拌设备将其进一步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向成砖状的泥块上注水,并不停对泥块进行揉搓,把泥块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块中的水分均匀;S2:拉胚:将步骤S1中的泥块放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根据陶瓷本体的形状制出与陶瓷本体模样的坯体,将坯体晾干;S3:印胚:预先准备印模,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体覆在印模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S4:利胚:将步骤S3中国印胚后的胚体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将胚体的表面按照陶瓷本体的形状进行旋削;S5:晒胚:将旋削成型后的坯体晾晒;S6:施釉:采用荡釉的方式对步骤S5中晾晒后的胚体进行施釉;S7:烧窑:将步骤S6中施釉后的胚体置于匣钵内,将匣钵置于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结束后对胚体晾凉即可。所述S5:晒胚与S6:施釉之间还设置刻花工序,通过刀具在胚体上印刻与陶瓷本体一致的花纹;所述S7:烧窑中的烧制时间为20-26小时,且烧制的温度为1200-1400摄氏度。实施例:陶瓷本体的原材料分别采用38%福建德化优质瓷土,26%山东蒙阴麦饭石,15%粘土,8%福建德化气沙土,13%福建德化红土。通过38%福建德化优质瓷土,26%山东蒙阴麦饭石,15%粘土,8%福建德化气沙土,13%福建德化红土材料制成的陶瓷本体其上还有无数细小空隙;在进行浇水时,水通过陶瓷本体内的土壤落至蓄水底盘上,且保留一定的量在陶瓷本体的内壁上和其内部的土壤中,对于陶瓷本体来说水是浸润液体,当陶瓷本体遇到水时,水会浸润陶瓷本体,细小空隙进入水且其内部水的液面呈下凹状,凹液面对下面的液面施以拉力,使下面的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与管内液柱所受重力相等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形成毛细现象,水就充满陶瓷本体细小空隙了,使得蓄水底盘上的水通过毛细现象吸入至陶瓷本体内。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水陶瓷,包括陶瓷本体和蓄水底盘,所述陶瓷本体设置在蓄水底盘的上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本体通过手工印胚制作而成,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包括载体和成孔添加料,所述载体为瓷土、粘土,所述成孔添加料包括麦饭石、化气沙土和红土,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6‑40)%瓷土、(24‑28)%麦饭石、(13‑17)%粘土、(6‑10)%气沙土和(11‑15)%红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水陶瓷,包括陶瓷本体和蓄水底盘,所述陶瓷本体设置在蓄水底盘的上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本体通过手工印胚制作而成,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包括载体和成孔添加料,所述载体为瓷土、粘土,所述成孔添加料包括麦饭石、化气沙土和红土,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6-40)%瓷土、(24-28)%麦饭石、(13-17)%粘土、(6-10)%气沙土和(11-15)%红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水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本体的原材料按照质量比重分别占比为:38%瓷土、26%麦饭石、15%粘土、8%气沙土和13%红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水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工印胚制作的制作步骤具体如下:S1:练泥:选取陶瓷本体的原材料,人工用铁锤敲碎,再利用搅拌设备将其进一步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向成砖状的泥块上注水,并不停对泥块进行揉搓,把泥块中的空气挤压出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洪福
申请(专利权)人:林洪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