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73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型柱吊装或吊运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柱夹具,其包括下框、上框和两个侧吊环;下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下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下横板两端的两个下立板;两个下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下折板;下横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吊耳;上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上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上横板两端的两个上立板;两个上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上折板;上横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吊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型柱的吊装或吊运。

Column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柱夹具。
技术介绍
柱,如型钢柱等常需吊运或吊装。现有技术中的夹具存在吊运吊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柱夹具,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柱吊装吊运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柱夹具,其包括下框、上框和两个侧吊环;下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下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下横板两端的两个下立板;两个下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下折板,下折板开设有穿孔;下横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吊耳;上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上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上横板两端的两个上立板;两个上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上折板,上折板开设有穿孔;上横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吊耳;下框和上框能够以两者开口相对的方向围成用于夹持柱的矩形的夹持空间,并且在两者的连接状态下,下折板和上折板板面相对且其上的穿孔彼此对应;侧吊环包括销柱和可拆卸地连接销柱的U型件,U型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销柱的两端,以形成封闭的环形;销柱可转动地穿于下折板和上折板的穿孔处,且两端露出穿孔之外,U型件以其开口从侧向套进下折板和上折板,并以其两边的端部分别连接销柱的两端。本方案中的柱夹具可方便地实现型柱(如型钢柱的吊装、吊运等作业),其使用方法为:将下框和上框分别沿垂直于柱的方向套过柱,然后将两个侧吊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穿孔处,这样,本实施例中的夹具具有上吊耳、下吊耳和两侧的侧吊环可以作为吊点,方便柱的吊装和调整柱的吊装状态。可选地,还包括两侧下筋板和两个上筋板;上筋板连接于上立板的前侧边和上折板的前侧边之间,以和上立板共同将侧吊环的绕其销柱的转动限定于两者围成的90度空间中;下筋板连接于下立板的前侧边和下折板的前侧边之间,以和下立板共同将侧吊环的绕其销柱的转动限定于两者围成的90度空间中。可选地,销柱和穿孔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使销柱能够相对穿孔转动。综合以上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夹具具有方便柱的吊装吊运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夹具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展开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标:10-柱夹具;11-下框;12-上框;13-侧吊环;14-下横板;15-下立板;16-下折板;17-下吊耳;24-上横板;25-上立板;26-上折板;27-上吊耳;Q1-夹持空间;31-销柱;32-U型件;18-下筋板;28-上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种柱夹具10,其包括下框11、上框12和两个侧吊环13;下框11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下横板14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下横板14两端的两个下立板15;两个下立板15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下折板16,下折板16开设有穿孔;下横板14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吊耳17。上框12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上横板24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上横板24两端的两个上立板25;两个上立板25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上折板26,上折板26开设有穿孔;上横板24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吊耳27;下框11和上框12能够以两者开口相对的方向围成用于夹持柱的矩形的夹持空间Q1,并且在两者的连接状态下,下折板16和上折板26板面相对且其上的穿孔彼此对应;侧吊环13包括销柱31和可拆卸地连接销柱31的U型件32,U型件32的两端分别连接销柱31的两端,以形成封闭的环形;销柱31可转动地穿于下折板16和上折板26的穿孔处,且两端露出穿孔之外,U型件32以其开口从侧向套进下折板16和上折板26,并以其两边的端部分别连接销柱31的两端。可选地,销柱31和穿孔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使销柱31能够相对穿孔转动。本实施例中的上框12的各构件和下框11的各构件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各个板件可以采用厚度20mm的Q345钢板。本方案中的柱夹具10可方便地实现型柱(如型钢柱的吊装、吊运等作业),其使用方法为:将下框11和上框12分别沿垂直于柱的方向套过柱,然后将两个侧吊环13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穿孔处,这样,本实施例中的夹具具有上吊耳27、下吊耳17和两侧的侧吊环13可以作为吊点,方便柱的吊装和调整柱的吊装状态。可选地,还包括两侧下筋板18和两个上筋板28;上筋板28连接于上立板25的前侧边和上折板26的前侧边之间,以和上立板25共同将侧吊环13的绕其销柱31的转动限定于两者围成的90度空间中(见图3中点画线和箭头);下筋板18连接于下立板15的前侧边和下折板16的前侧边之间,以和下立板15共同将侧吊环13的绕其销柱31的转动限定于两者围成的90度空间中(见图3中点画线和箭头)。综合以上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夹具10具有方便柱的吊装吊运的有益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上框和两个侧吊环;所述下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下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下横板两端的两个下立板;两个下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下折板,下折板开设有穿孔;下横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吊耳;所述上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上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上横板两端的两个上立板;两个上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上折板,上折板开设有穿孔;上横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吊耳;所述下框和所述上框能够以两者开口相对的方向围成用于夹持柱的矩形的夹持空间,并且在两者的连接状态下,下折板和上折板板面相对且其上的穿孔彼此对应;所述侧吊环包括销柱和可拆卸地连接销柱的U型件,U型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销柱的两端,以形成封闭的环形;所述销柱可转动地穿于下折板和上折板的穿孔处,且两端露出穿孔之外,所述U型件以其开口从侧向套进所述下折板和上折板,并以其两边的端部分别连接销柱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上框和两个侧吊环;所述下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下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下横板两端的两个下立板;两个下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下折板,下折板开设有穿孔;下横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吊耳;所述上框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其包括上横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上横板两端的两个上立板;两个上立板的上边连接有朝外的上折板,上折板开设有穿孔;上横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吊耳;所述下框和所述上框能够以两者开口相对的方向围成用于夹持柱的矩形的夹持空间,并且在两者的连接状态下,下折板和上折板板面相对且其上的穿孔彼此对应;所述侧吊环包括销柱和可拆卸地连接销柱的U型件,U型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销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群谷勇廖绍全周华贡周云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