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773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包括柱套、实心柱体、吊爪、吊耳和定位销,柱套的内部设有空腔,实心柱体的上端中心处固定有吊耳,实心柱体的上部外周均匀开设有缺口,缺口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定位销,定位销的外侧套设有吊爪,柱套的外周均匀开设有吊孔,柱套固定在吊装对象上,吊爪中开设有条形孔,当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下部时,通过外拉扯力能够使吊爪向外翻转并从吊孔中露出,实现锁钩;当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上部时,通过吊耳及实心柱体的上移能够使吊爪顺利从空腔中滑出,实现脱钩。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可以使吊钩在完全卸载后还不会脱钩,在保证设备完全精准就位后再脱钩的功能,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A New Fast Self-Decoup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脱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脱钩装置一般使用于装卸工作中,避免工作人员高空作业和降低劳动强度。对于高空吊装作业中也有一些使用,但由于自脱钩装置的灵敏性比较高,在吊钩载荷减少后装置便迅速启动,完成脱钩,不能完全适用于在设备高空安装工作中。因为在大部分设备安装就位时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调整时需要吊钩进行一定量的卸载,精准对位后才能完成吊钩完全卸载,所以对于大部分自脱钩装置来说不能进行该类安装工作的吊装作业。如公开号为CN107697800A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自脱钩吊钩,包括左吊钩、右吊钩、吊耳和框架,框架由开口向下的槽钢制成,槽钢底面和侧面均设置开孔;吊耳包括圆环、吊耳柄和圆顶螺母,吊耳柄设置在框架底面孔内,吊耳柄槽钢内侧设置弹簧,弹簧下部设置圆顶螺母;左吊钩和右吊钩上部设置斜面,左吊钩和右吊钩结构相似,方向相反,由销轴铰接设置在槽钢内侧;左吊钩和右吊钩的销孔位置设置在左吊钩和右吊钩重心远离钩体一侧。这种自脱钩吊钩依靠弹簧实现脱钩,弹簧易疲劳失效,安全隐患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该装置可以使吊钩在完全卸载后还不会脱钩,在保证设备完全精准就位后再脱钩的功能,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包括柱套、实心柱体、吊爪、吊耳和定位销,所述柱套的内部设有便于实心柱体竖直位移的空腔,所述实心柱体的上端中心处固定有吊耳,所述实心柱体的上部外周均匀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外侧套设有能够沿竖直面转动的吊爪,所述柱套的外周均匀开设有便于露出吊爪的吊孔,所述柱套固定在吊装对象上,所述吊爪中开设有条形孔,当所述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下部时,通过外拉扯力能够使所述吊爪向外翻转并从吊孔中露出,实现锁钩;当所述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上部时,通过所述吊耳及实心柱体的上移能够使所述吊爪顺利从空腔中滑出,实现脱钩。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中,所述吊爪移动至吊孔处时,在驱动作用下能够向外翻转最大角度为90度。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中,所述吊爪的内侧壁开设有便于与吊孔上边板卡接的卡口。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中,所述吊耳通过螺接方式与实心柱体进行可拆式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中,所述柱套为圆柱套,所述实心柱体为周部开设有缺口的圆柱体。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中,所述柱套为多棱柱套,对应的所述实心柱体为多棱柱体。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中,所述柱套为四棱柱套,对应的所述实心柱体为四棱柱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将吊钩设计成张合式吊爪,闭合状态下随着起重设备的落钩插入吊耳座,合适位置处在人为外力和重力作用下自然张开,利用杠杆原理,形成吊钩,可以进行吊装对象吊装;吊装对象高空就位后,随着吊钩载荷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吊钩下落,吊钩在活塞桶式吊耳座(柱套)中一定范围内运动而不会脱钩,当吊钩下落到适当位置处时,各个吊爪卡在吊孔下底边,开始将吊爪逐渐推入活塞式吊耳座中并使吊爪回收入吊钩中;吊钩在起重设备的提升中重新上升,脱离吊耳座时实现真正脱钩。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吊爪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a;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b;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c;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d;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e;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f;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g;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h;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柱套,2-吊爪,201-条形孔,202-卡口,3-实心柱体,4-吊耳,5-定位销,6-吊孔,7-吊装对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阅图1-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包括柱套1、实心柱体3、吊爪2、吊耳4和定位销5。柱套1的内部设有便于实心柱体3竖直位移的空腔,实心柱体3的上端中心处固定有吊耳4,实心柱体3的上部外周均匀开设有缺口,缺口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定位销5,定位销5的外侧套设有能够沿竖直面转动的吊爪2,柱套1的外周均匀开设有便于露出吊爪2的吊孔6。本实施例中,柱套1固定在吊装对象7上,如通过焊接固定。柱套1为四棱柱套,对应的实心柱体3为四棱柱体。吊耳4通过螺接方式与实心柱体3进行可拆式连接。本实施例中,吊爪2中开设有条形孔201,吊爪2的内侧壁开设有便于与吊孔6上边板卡接的卡口202。吊爪2移动至吊孔6处时,在驱动作用下能够向外翻转最大角度为90度。当定位销5位于条形孔201的下部时,通过外拉扯力能够使吊爪2向外翻转并从吊孔中露出,实现锁钩。外拉扯力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可在吊孔处利用吸盘拉扯,也可在吊爪的外侧壁开设有拉孔,即可利用。当定位销5位于条形孔201的上部时,通过吊耳4及实心柱体3的上移能够使吊爪2顺利从空腔中滑出,实现脱钩;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吊钩(由吊爪2、实心柱体3、吊耳4、定位销5组成)插入焊接在吊装对象7上的柱套1中,吊爪2位于柱套1上的吊孔6时,如图a所示。将吊爪2先向上提,当销轴5位于吊爪2的条形孔201里的下部位置时,再将吊爪2向外拉,直至吊爪2完全打开,如图b和图c所示。吊钩上升,将吊装对象7吊起,如图d所示。吊装对象7就位后,吊钩下降,吊爪2和吊孔6下边缘接触后,吊爪2开始回收,如图e所示。吊爪2回收到图f所示位置时,吊爪2在重力作用下沿销轴5下滑,直至销轴5位于吊爪2的条形孔201里上部位置时,吊爪2完全回收,如图g所示。吊钩重新上升,完成吊钩和柱套1的脱离,完成脱钩,如图h所示。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应用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柱套1为圆柱套,实心柱体3为周部开设有缺口的圆柱体。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应用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柱套1为圆柱套,实心柱体3为周部开设有缺口的圆柱体。考虑到圆柱体易转动,在圆柱套的内腔壁中设置防转凸键,在圆柱体的外壁设置与防转键槽。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套、实心柱体、吊爪、吊耳和定位销,所述柱套的内部设有便于实心柱体竖直位移的空腔,所述实心柱体的上端中心处固定有吊耳,所述实心柱体的上部外周均匀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外侧套设有能够沿竖直面转动的吊爪,所述柱套的外周均匀开设有便于露出吊爪的吊孔,所述柱套固定在吊装对象上,所述吊爪中开设有条形孔,当所述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下部时,通过外拉扯力能够使所述吊爪向外翻转并从吊孔中露出,实现锁钩;当所述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上部时,通过所述吊耳及实心柱体的上移能够使所述吊爪顺利从空腔中滑出,实现脱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套、实心柱体、吊爪、吊耳和定位销,所述柱套的内部设有便于实心柱体竖直位移的空腔,所述实心柱体的上端中心处固定有吊耳,所述实心柱体的上部外周均匀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外侧套设有能够沿竖直面转动的吊爪,所述柱套的外周均匀开设有便于露出吊爪的吊孔,所述柱套固定在吊装对象上,所述吊爪中开设有条形孔,当所述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下部时,通过外拉扯力能够使所述吊爪向外翻转并从吊孔中露出,实现锁钩;当所述定位销位于条形孔的上部时,通过所述吊耳及实心柱体的上移能够使所述吊爪顺利从空腔中滑出,实现脱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快速自脱钩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文奇朱建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