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751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14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包括铺叠部、梳理部与铺网部,所述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所述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铺叠单元与传输单元;所述梳理部为压实刺织系统,包括主输送装置与整理装置;所述铺网部为立式铺网系统,包括往返式给棉装置、立式排棉装置与水平输送带。本设计能够同时实现网网间、网丝间、丝丝间的交错布置,铺叠方向丰富,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内部结构丰富。

A preparation system of honeycomb porous cot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弹非织造布的制造设备,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具体适用于丰富铺叠方向、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且内部结构丰富。
技术介绍
蓬松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隔音材料、沙发、床垫、老板椅、体育器材、服装等领域均需使用蓬松材料。按照蓬松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有海绵、经编间隔织物、三维弹性机织物三大类。但这三种材料都具有种种缺点,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克服上述织物的缺点,必须制造出一种具备丰富内部结构的纺织体,即在纺织体的内部形成较多的交叉、编织结构,同时,还能保证纺织体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如此,才能得到多孔结构的仿蜂巢棉,即蜂巢多孔结构棉。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铺叠方向单一、无法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内部结构单一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铺叠方向丰富、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内部结构丰富的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包括铺叠部、梳理部与铺网部,所述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所述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铺叠单元与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包括传送带与驱动辊,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所述铺叠单元包括沿传送带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所述左右铺叠装置包括左右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所述前后铺叠装置包括前后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所述左右导向部、前后导向部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内开设的左右内腔与左右出棉区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内开设的前后内腔与前后出棉区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的左侧沿传送带的方向相互联通。所述左右出棉区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单个限重出棉结构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竖转动管,所述横限重管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横限重管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横限重管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的外端与转动轴承相连接,横限重管的内腔、正出气口、反出气口、竖转动管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都位于左右内腔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的底面的长度。所述前后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的内侧面分别与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内端固定连接,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均向前后内腔的中轴线的方向朝下延伸,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分别低于各自对应的内端,左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与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后内腔沿传送带方向的长度,左限重回弹板、前后左腔板之间以及右限重回弹板、前后右腔板之间均形成有一个板间夹角,该板间夹角为锐角。所述梳理部为压实刺织系统,其包括主输送装置与整理装置,所述主输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输送带与主输送辊,且在主输送带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整理装置;所述整理装置包括沿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且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都位于主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刺辊包括一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一号刺针,所述二号刺辊包括二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二号刺针,所述三号刺辊包括三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三号刺针,一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二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三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依次减小,且三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大于零。所述一号辊体、二号辊体、三号辊体的端部都设置有转动驱动轴,该转动驱动轴的外侧围经转动传输带与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进行传输配合,转动驱动轴的正中部位通过提升绳索与提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一号刺针、二号刺针、三号刺针的结构一致,都包括针杆与针头,所述针杆的内端与一号辊体、二号辊体或三号辊体的侧围相连接,针杆的外端与针头的内端相连接,针头的外端向外延伸,针头的外端窄于其内端,且针头的侧围为内凹弧面;所述针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滑动槽,该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与其进行滑动配合的空心滑块,该空心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球,空心滑块上位于活动球、滑动槽之间的侧面上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球的球面与一根活动刺的内端相连接,活动刺的外端依次穿经活动口、滑动槽后延伸至针杆的外部,且活动刺、活动口、活动球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铺网部为立式铺网系统,其包括往返式给棉装置、立式排棉装置与水平输送带,所述往返式给棉装置包括左往返辊、右往返辊及夹于其间的给棉通道,所述立式排棉装置包括左排棉部、右排棉部及夹于其间的排棉通道,所述给棉通道的底部出口与排棉通道的顶部进口相通,排棉通道的底部出口与位于其正下方的水平输送带的顶面相通;所述给棉通道的顶部进口与长丝引入区相通,长丝引入区内引入的前后向长丝与给棉通道内通过的纺织体相互垂直;所述左往返辊、右往返辊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往返辊体及其侧围上均匀设置的多根往返刺针,往返辊体的两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驱动轴的侧围上套设有驱动皮带。所述往返辊体的内部开设有辊内腔,辊内腔的端部与入气管的内端相连接,入气管的外端依次穿经往返辊体的端部、驱动轴后与外部气源相通;所述往返刺针包括透气针与封闭针,透气针布置在往返辊体的左侧围上,封闭针布置在往返辊体的右侧围上,透气针为中空结构,透气针的内端与辊内腔相连接,透气针的外端依次穿经辊内腔、往返辊体的左侧围后延伸至往返辊体的外部,封闭针为实心结构,封闭针的内端与往返辊体的右侧围相连接,封闭针的外端延伸至往返辊体的外部。所述左排棉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多个左刺辊,所述右排棉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多个右刺辊,所述左刺辊、右刺辊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刺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排棉刺,左刺辊上的排棉刺、右刺辊上的排棉刺之间夹成有一个排棉通道。所述左排棉部还包括左对齐装置,所述右排棉部还包括右对齐装置;所述左对齐装置、右对齐装置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进气管、上出气管、下出气管,进气管的外端与气源相通,进气管的内端与上出气管、下出气管的内端相连接,上出气管的外端朝上外延,上出气管的外端朝下外延,上出气管、下出气管之间夹成有一个气管夹角,该气管夹角为锐角,相邻的左刺辊之间设置有一个左对齐装置,相邻的右刺辊之间设置有一个右对齐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中,整体设备依次包括铺叠部、梳理部与铺网部,所述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其中,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交错式铺叠系统内的铺叠单元包括沿传送带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其中,左右铺叠装置在左右内腔中对纤维网进行左右方向的铺叠以获得左右铺叠体,前后铺叠装置在前后内腔中对纤维网进行前后方向的铺叠以获得前后铺叠体,再将左右铺叠体、前后铺叠体上下叠加以获得交错铺叠体,同时,左右铺叠体中相邻的左右子网层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前后热熔长丝,前后铺叠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包括铺叠部、梳理部与铺网部,所述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F),其包括铺叠单元(D)与传输单元(E),所述传输单元(E)包括传送带(1)与驱动辊(11),传送带(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11)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D);所述铺叠单元(D)包括沿传送带(1)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2)、前后铺叠装置(3),所述左右铺叠装置(2)包括左右导向部(2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22),所述前后铺叠装置(3)包括前后导向部(3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32),所述左右导向部(21)、前后导向部(31)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21)内开设的左右内腔(23)与左右出棉区(22)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31)内开设的前后内腔(33)与前后出棉区(32)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22)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32)的左侧沿传送带(1)的方向相互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包括铺叠部、梳理部与铺网部,所述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F),其包括铺叠单元(D)与传输单元(E),所述传输单元(E)包括传送带(1)与驱动辊(11),传送带(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11)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D);所述铺叠单元(D)包括沿传送带(1)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2)、前后铺叠装置(3),所述左右铺叠装置(2)包括左右导向部(2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22),所述前后铺叠装置(3)包括前后导向部(3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32),所述左右导向部(21)、前后导向部(31)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21)内开设的左右内腔(23)与左右出棉区(22)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31)内开设的前后内腔(33)与前后出棉区(32)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22)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32)的左侧沿传送带(1)的方向相互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出棉区(22)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4),单个限重出棉结构(4)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41)、竖转动管(42),所述横限重管(41)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43),横限重管(41)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44),横限重管(41)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42)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42)的外端与转动轴承(45)相连接,横限重管(41)的内腔、正出气口(43)、反出气口(44)、竖转动管(42)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4)的正出气口(43)都位于左右内腔(23)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1)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4)的正出气口(43)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23)的底面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内腔(3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34)、前后右腔板(35),前后左腔板(34)、前后右腔板(35)的内侧面分别与左限重回弹板(36)、右限重回弹板(37)的内端固定连接,左限重回弹板(36)、右限重回弹板(37)的外端均向前后内腔(33)的中轴线的方向朝下延伸,左限重回弹板(36)、右限重回弹板(37)的外端分别低于各自对应的内端,左限重回弹板(36)的外端与右限重回弹板(37)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后内腔(33)沿传送带(1)方向的长度,左限重回弹板(36)、前后左腔板(34)之间以及右限重回弹板(37)、前后右腔板(35)之间均形成有一个板间夹角(38),该板间夹角(38)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部为压实刺织系统(G),其包括主输送装置(G3)与整理装置(G4),所述主输送装置(G3)包括相互连接的主输送带(G31)与主输送辊(G32),且在主输送带(G3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整理装置(G4);所述整理装置(G4)包括沿主输送带(G3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G5)、二号刺辊(G6)、三号刺辊(G7),且一号刺辊(G5)、二号刺辊(G6)、三号刺辊(G7)都位于主输送带(G31)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刺辊(G5)包括一号辊体(G5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一号刺针(G52),所述二号刺辊(G6)包括二号辊体(G6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二号刺针(G62),所述三号刺辊(G7)包括三号辊体(G7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三号刺针(G72),一号刺针(G52)与主输送带(G31)的最短间距、二号刺针(G62)与主输送带(G31)的最短间距、三号刺针(G72)与主输送带(G31)的最短间距依次减小,且三号刺针(G72)与主输送带(G31)的最短间距大于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辊体(G51)、二号辊体(G61)、三号辊体(G71)的端部都设置有转动驱动轴(G10),该转动驱动轴(G10)的外侧围经转动传输带(G11)与转动驱动电机(G12)的输出端进行传输配合,转动驱动轴(G10)的正中部位通过提升绳索(G13)与提升电机(G14)的输出端相连接。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明卢宾宾段耀帅徐巧梅顺齐姬巧玲肖人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