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09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1),其串联配置有具有电动马达(7)的驱动部(2)和将驱动部(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部(3),运动转换机构部(3)具有:螺母(30),其接受驱动部(2)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以及丝杠轴(31),其随着螺母(30)的旋转而进行直线运动,其中,在驱动部(2)与运动转换机构部(3)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以能够传递驱动部(2)的旋转转矩的方式连结的内侧构件(N)和外侧构件(M),内侧构件(N)间隙配合于外侧构件(M)的内周。外侧构件(M)可以为构成减速器(8)的行星齿轮支架(51),另外,内侧构件(N)可以由螺母(30)构成。

Electric Actu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机动车等车辆中,为了该车辆的省力化、低燃料消费量化而使电动化发展,例如开发出利用电动马达的力进行自动变速机、制动器、转向等操作的系统,并投入市场。作为用于这样的用途的所谓的直线运动型的电动致动器,已知有在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上使用了滚珠丝杠的电动致动器。作为在运动转换机构部上采用了滚珠丝杠的直线运动型的电动致动器,存在串联配置有电动马达和滚珠丝杠(沿轴向连续配置)的电动致动器(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结构简单且紧凑的电动致动器。另外,专利文献1的电动致动器还具备配置于电动马达与滚珠丝杠之间的减速器。在设置了减速器的情况下,与不设置减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采用小型的电动马达,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紧凑的电动致动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64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此外,电动致动器所需的输出等根据操作对象(用途)等而不同。反之,为了确保用于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所需的输出等,适当地设定电动马达、滚珠丝杠的规格、以及减速器的必要性、规格等。因此,即使是将电动马达与滚珠丝杠串联配置这样的基本结构相同的电动致动器,也需要准备、持有规格彼此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型号。此时,如果根据电动致动器所需的输出等专门设计电动致动器的各部分(电动马达、滚珠丝杠使用专用部件),则制造成本、部件管理成本等增加。鉴于以上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变更驱动部或运动转换机构部的规格的电动致动器,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该种电动致动器的系列化(多品种展开)。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致动器,其串联配置有具有电动马达的驱动部和将驱动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部,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螺母,其接受驱动部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以及丝杠轴,其配置于螺母的内周,并随着螺母的旋转而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驱动部与运动转换机构部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以能够传递驱动部的旋转转矩的方式连结的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内侧构件间隙配合于外侧构件的内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提到的“间隙配合”依据ISB0401-1所规定的“间隙配合”的定义。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具有电动马达的驱动部与运动转换机构部之间适当地传递旋转转矩。另一方面,在需要变更驱动部或运动转换机构部的规格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外侧构件与内侧构件在轴向上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将驱动部或运动转换机构部变更为规格不同的构件。在该情况下,无需分别针对驱动部及运动转换机构部准备、持有与电动致动器的输出相应的专用品,就能够共用驱动部或运动转换机构部。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进行驱动部或运动转换机构部的规格变更,因此能够低成本实现电动致动器的系列化。上述的内侧构件例如设为以能够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联轴器,在该情况下,上述的外侧构件能够设为运动转换机构部的螺母。另外,可以的是,在驱动部还具有将电动马达的旋转减速的减速器的情况下,上述的内侧构件及外侧构件分别由运动转换机构部的螺母及减速器的输出构件构成。作为减速器,例如可以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除了轻量、紧凑以外,还容易变更减速比,因此为了提高对使用设备的搭载性,作为要求尽可能轻量、紧凑的电动致动器用的减速器是优选的。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容易变更规格的电动致动器,因此能够低成本实现电动致动器的系列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致动器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致动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的A-A线向视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动致动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1的B-B线向视剖视图。图7是图1的C-C线概要剖视图。图8是安装有永磁铁的状态的丝杠轴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纵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电动致动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9的D-D线概要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纵剖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动致动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电动致动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纵剖视图。该图所示的电动致动器1具备驱动部2、将驱动部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部3和输出运动转换机构部3的直线运动来操作未图示的操作对象的操作部6。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2具有电动马达7及将该电动马达7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减速器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的“轴向”是指沿着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7的旋转中心X的方向。另外,以下,为了便于对轴向的方向性进行说明,将配置有驱动部2的一侧(图1中为纸面右侧)及配置有操作部6的一侧(图1中为纸面左侧)分别称为轴向一侧及轴向另一侧。如图1及图2所示,驱动部2及运动转换机构部3分别具有构成电动致动器1的框体1A的构件。具体来说,驱动部2具有收容有电动马达7的第一壳体9及收容有减速器8的第二壳体10,运动转换机构部3具有收容有作为运动转换机构的滚珠丝杠12的第三壳体11。框体1A通过使用图3等所示的螺栓构件27将沿轴向连续配置的上述的各壳体9~11结合一体化来完成。为了提高相邻的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一壳体9的凸缘部16与第二壳体10的凸缘部25之间、及第二壳体10的凸缘部25与第三壳体11的凸缘部26之间分别夹设有O型环28、29。驱动部2具备产生驱动力(旋转驱动力)的电动马达7、收容有电动马达7的第一壳体9、减速器8和收容有减速器8的第二壳体10。第一壳体9一体地具备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15和设置有供图3所示的螺栓构件27插入的插通孔的凸缘部16。壳体主体15的内周面15a从轴向另一侧(壳体主体15的开口侧)朝向轴向一侧(壳体主体15的底侧)逐渐缩径,电动马达7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外周在避免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壳体主体15的内周面15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另外,电动马达7具有嵌合于后述的第二壳体10的马达嵌合部17的内周的突起部7a。因此,电动马达7由第一壳体9的壳体主体15和马达嵌合部17支承。在电动马达7与壳体主体15的内底面15b之间夹设有用于防止电动马达7的轴向的晃动、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外部泄漏的O型环18。如图3及图4所示,在电动马达7设置有用于将电动马达7和未图示的动力电源电连接的一对端子19、19。一对端子19、19由嵌合于电动马达7的外周的端子保持器20保持。各端子19的一端部19a通过插入电动马达7的插入槽7c而与电动马达7电连接,在另一端部19b连接有未图示的电线。如图1所示,在壳体主体15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孔15c,在该贯通孔15c嵌入有垫圈21。与端子19的另一端部19b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线经由设置于垫圈21的孔21a(参照图3)向第一壳体9的外侧引出。如图1、图3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减速器8是行星齿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具备:太阳轮49,其设置成能够与电动马达7的输出轴7b一体旋转;齿圈48,其一体或分开(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体)地设置于第二壳体10的内周面;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串联配置有具有电动马达的驱动部和将该驱动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螺母,其接受所述驱动部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以及丝杠轴,其配置于该螺母的内周,并随着所述螺母的旋转而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以能够传递所述驱动部的旋转转矩的方式连结的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所述内侧构件间隙配合于所述外侧构件的内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7 JP 2016-253123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串联配置有具有电动马达的驱动部和将该驱动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螺母,其接受所述驱动部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以及丝杠轴,其配置于该螺母的内周,并随着所述螺母的旋转而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以能够传递所述驱动部的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辰德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