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及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30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外转子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及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针对现有外转子电机的端子容易氧化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包括漆包线和电源引出线,电源引出线端部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延伸形成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所述漆包线和接线端子连接于接线槽中,所述漆包线和电源引出线位于开口槽中,所述接线槽和开口槽塑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接线端子与漆包线连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漆包线完全密封,避免端子氧化。

Outgoing structure of an external rotor motor and stator of an external roto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及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
本技术属于外转子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及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
技术介绍
外转子电机由定子和外转子组成。目前市场上外转子电机的出线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定子塑封结构,另一种是定子无塑封结构,这两种结构均采用电源线端子插入对接端子内,刺破漆包线进行连接,端子及漆包线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当电机长期在潮湿环境中运行,端子容易氧化,使得端子与漆包线接触不良,电机出现故障。为了解决端子氧化问题,通常在漆包线与端子连接处采用点胶工艺,点胶工艺可在一定长度上降低端子氧化率,但是效果不显著,一方面原因是潮气仍然可以通过未被密封胶覆盖的小孔接触并腐蚀端子,另一方面原因是密封胶用量难以控制,密封胶粘在端子上导致端子无法回弹,端子与漆包线连接稳定性变差。因此,现有出线结构总会存在端子氧化问题,严重时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且端子用量多,工艺复杂,生产及产品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外转子电机的端子容易氧化的不足,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有效防护端子,降低端子氧化。进一步地,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采用此出线结构的外转子电机定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包括漆包线和电源引出线,电源引出线端部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延伸形成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所述漆包线和接线端子连接于接线槽中,所述漆包线和电源引出线位于开口槽中,所述接线槽和开口槽塑封。本技术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设有接线座,接线座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和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漆包线和接线端子位于接线槽中且相连接,接线槽和开口槽塑封,从而将接线端子与漆包线完全密封,避免端子氧化。接线座、漆包线、电源引出线、接线端子可以通过塑封料与电机的定子绝缘骨架塑封为一体。接线端子全部位于接线槽中,电源引出线有一段位于接线槽中。作为改进,所述接线槽为盲槽,所述接线槽底壁开设塑封流动孔。接线槽底壁开设塑封流动孔,可保证塑封料完全流入接线槽中。每个接线槽底壁可分别开设一个直径为1mm的塑封流动孔。作为改进,所述接线槽的数量为三个。通常电机具有三根引线。作为改进,所述电源引出线与接线端子压接和/或焊接;所述漆包线与接线端子压接和/或焊接;所述接线端子外套设热缩管。作为改进,所述接线槽电机轴径向的宽度W1与漆包线直径Φ1和电源引出线直径Φ2的关系为:0.75(Φ1+Φ2)≤W1≤1.25(Φ1+Φ2),所述接线槽的深度H1与接线端子4的长度L1的关系为:1.6L1≤H1≤2.5L1。采用此种尺寸配合,可较为牢固的固定电源引出线及端子,保证产品质量。作为改进,所述接线槽延伸形成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开口槽对漆包线和电源引出线进行限位,防止漆包线电源及引出线活动。作为改进,所述开口槽包括上开口部和下开口部,所述电源引出线位于上开口部,所述漆包线位于下开口部,所述开口槽的上开口部电机轴径向的宽度W2与电源引出线直径Φ2的关系为:0.8Φ2≤W2≤1.2Φ2,所述开口槽的下开口部电机轴径向的宽度W3与漆包线直径Φ1的关系为:0.85Φ1≤W2≤1.15Φ1。漆包线可卡置与下开口部,电源引出线可卡置于上开口部。作为改进,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出线夹,所述出线夹具有电机轴径向的贯通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夹还具有绑扎孔,所述电源引出线通过绑扎带与出线夹固定。通过设置出线夹,可防止电源引出线滑动,便于模具合模。作为改进,所述出线孔的直径φ3与电源引出线的直径Φ2的关系为:0.9Φ2≤φ3≤1.1Φ2。作为改进,所述绑扎孔位于出线夹外缘,所述出线夹还具有位于绑扎孔内侧的挡板,所述挡板开设对电源引出线进行引导的引导槽,所述挡板与绑扎孔配合使电源引出线于引导槽处形成最低点。电源引出线于引导槽处形成最低点,可防止水滴沿电源引出线进入电机内部。作为改进,所述出线夹包括上半线夹和下半线夹,所述上半线夹上具有朝下的定位柱,所述下半线夹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定位于定位孔中,所述上半线夹具有上半圆槽,所述下半线夹具有下半圆槽,所述上半圆槽和下半圆槽形成所述出线孔。在其它实施例中,出线夹也可以一体成型。出线夹装配而成相比出线夹一体成型,电源引出线的装配更容易。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包括定子绝缘骨架、漆包线、定子铁芯、塑封料和出线结构,所述电机定子采用前述的出线结构,所述出线结构通过塑封料与定子绝缘骨架塑封,所述定子整体塑封成型。本技术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设有接线座,接线座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和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漆包线和接线端子位于接线槽中且相连接,接线槽和开口槽塑封,从而将接线端子与漆包线完全密封,避免端子氧化;接线端子与漆包线连接牢固。进一步地,接线座、漆包线、电源引出线、接线端子可以通过塑封料与电机的定子绝缘骨架塑封为一体;设有出线夹,对电源引出线进行固定;具有防止水滴沿电源引出线进入电机内部的防水结构。本技术的外转子电机定子,采用本技术的出线结构,具有本技术的出线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隐藏接线座)。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接线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接线座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接线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接线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上半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下半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9和图10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外转子电机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子绝缘骨架,2、定子铁芯,3、漆包线,4、电源引出线,5、接线端子,6、接线座,61、接线槽,62、开口槽,621、上开口部,622、下开口部,63、塑封流动孔,7、出线夹,71、上半线夹,711、上半圆槽,712、绑扎孔,713、定位柱,714、引导槽,72、下半线夹,721、下半圆槽,722、定位孔,8、绑扎带,9、塑封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至图11,本技术的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包括漆包线和电源引出线,电源引出线端部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延伸形成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所述漆包线和接线端子连接于接线槽中,所述漆包线和电源引出线位于开口槽中,所述接线槽和开口槽塑封。本技术的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设有接线座,接线座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和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漆包线和接线端子位于接线槽中且相连接,接线槽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包括漆包线(3)和电源引出线(4),电源引出线(4)端部设有接线端子(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接线座(6),所述接线座(6)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61),所述接线槽(61)延伸形成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62),所述漆包线(3)和接线端子(5)连接于接线槽(61)中,所述漆包线(3)和电源引出线(4)位于开口槽(62)中,所述接线槽(61)和开口槽(62)塑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包括漆包线(3)和电源引出线(4),电源引出线(4)端部设有接线端子(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结构还包括接线座(6),所述接线座(6)具有电机轴轴向的接线槽(61),所述接线槽(61)延伸形成电机轴径向的开口槽(62),所述漆包线(3)和接线端子(5)连接于接线槽(61)中,所述漆包线(3)和电源引出线(4)位于开口槽(62)中,所述接线槽(61)和开口槽(62)塑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61)为盲槽,所述接线槽(61)底壁开设塑封流动孔(63);所述接线槽(61)的数量为三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引出线(4)与接线端子(5)压接和/或焊接;所述漆包线(3)与接线端子(5)压接和/或焊接;所述接线端子(5)外套设热缩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61)电机轴径向的宽度W1与漆包线(3)直径Φ1和电源引出线(4)直径Φ2的关系为:0.75(Φ1+Φ2)≤W1≤1.25(Φ1+Φ2),所述接线槽(61)的深度H1与接线端子(5)的长度L1的关系为:1.6L1≤H1≤2.5L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3)和电源引出线(4)从开口槽(62)向外引出,所述开口槽(62)包括上开口部(621)和下开口部(622),所述电源引出线(4)位于上开口部(621),所述漆包线(3)位于下开口部(622),所述开口槽(62)的上开口部(621)电机轴径向的宽度W2与电源引出线(4)直径Φ2的关系为:0.8Φ2≤W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玲叶乾杰尚于超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