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68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包括墙体、洞口过梁及预留洞口;洞口过梁的长度大于预留洞口的宽度且其设在预留洞口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墙体上;洞口过梁与墙体之间通过混凝土连接一体;洞口过梁包括一字梁和两侧耳梁,一字梁构造在预留洞口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墙体上;两侧耳梁垂直一体成型于一字梁两端的一侧且构造在预留洞口的上部或者上部和下部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一字梁两端一侧一体成型有两侧耳梁,增大了洞口过梁与墙体的接触面积,减少洞口过梁与砌筑墙体由于材料不同且同时受到温度、收缩应力变化对洞口结构造成的影响,降低了在墙体抹灰后洞口过梁与墙体连接处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的风险,提高了砌筑墙体的整体性能。

A kind of opening structure for masonry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洞口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过梁方式一般包括:砖拱过梁、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砖拱过梁缺点是施工速度慢,跨度小,有集中荷载或半砖墙不宜使用。钢筋砖过梁跨度不能太大,而且钢筋、水泥用量较多,过梁之上需要继续砌墙体、施工麻烦。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水泥用量较多,现浇的钢筋混凝土过梁工期较长;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过梁可以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但是无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还是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砌筑墙体与洞口过梁的粘结处,因砌筑砖体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不同,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过梁与砌筑墙体接触的区域,后期墙体抹灰后洞口过梁与墙体连接处经常出现开裂的质量缺陷,特别是对于外墙窗洞口,开裂不仅影响美观,还带来了渗漏霉变的烦恼,影响使用。目前,砌筑墙体的洞口过梁一般都采用一字梁结构31,如图1所示,长度一般是洞口宽度每端加250mm,梁高约为跨度的1/10~1/12,一字梁结构31与砌筑的墙体1之间的连接交汇区域,由于一字梁结构31和砌筑的墙体1材料不同且受到应力集中、温度、收缩等影响,也会出现后期墙体1抹灰后在洞口过梁3与墙体1连接处容易发生开裂现象,导致墙体整体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解决了过梁与墙体连接处的交汇区域因二者材料不同造成应力集中、温度、收缩徐变等问题引起的墙体与过梁连接处的交汇区在后期墙体抹灰后容易发生开裂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包括墙体、洞口过梁及预留洞口;洞口过梁的长度大于预留洞口的宽度,且其设在预留洞口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墙体上;洞口过梁与墙体之间通过混凝土连接成一体;洞口过梁包括洞口部位的一字梁和洞口两侧的耳梁,一字梁构造在预留洞口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墙体上;耳梁位于预留洞口的两侧,一字梁和其两侧的耳梁通过钢筋连接并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为一体过梁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预留洞口的上部或者上部和下部的两侧布置有耳梁,增大了墙体与洞口过梁交界处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墙体与洞口过梁连接交汇处由于温度、构件形变及收缩应力造成的影响,进而降低了在墙体抹灰后出现开裂质量问题的风险,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能;此外,由于洞口过梁由一字梁和垂直连接在两端一侧的耳梁一体加工制成,加工方便,实用性强。优选地,洞口过梁为钢筋骨架和混凝土预制形成的构件;构件成型后龄期大于等于14天后使用。洞口过梁采用预制形成的构件,可以直接用于砌块结构墙体或混凝土墙体中的洞口。采用此方案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采用预制的洞口过梁,其成型方便,减少了传统施工过程中支拆模板和支架的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构件成型后龄期大于等于14天后使用,保证了洞口过梁结构的强度及硬度,进而提高了墙体与预留洞口的支撑与载荷传递。优选地,钢筋骨架包括:钢筋骨架包括:一字型钢筋、耳型钢筋及多根箍筋;一字型钢筋水平布置于一字梁内的下部;耳型钢筋包括水平段和分别连接在水平段两端的折弯段,水平段布置于一字梁内的上部;箍筋连接一字型钢筋和耳型钢筋的水平段,且多根等间距布置;折弯段位于一字梁两端和所述耳梁内。采用此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增加了钢筋骨架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洞口过梁结构的强度。优选地,一字型钢筋、耳型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制成;一字型钢筋、耳型钢筋直径均大于等于12mm。其中,一字型钢筋、耳型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制成,并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中修订的最小配筋率要求。采用此方案的技术效果为:采用HRB400级钢筋在相同配筋率下,安全性能更高,并且对于一字型钢筋、耳型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进一步增加了洞口过梁结构的强度。优选地,相邻的箍筋的间距小于等于300mm。其中第一道箍筋从洞口过梁结构一端大于等于50mm始布置,第二道之后等间距布置。采用此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多道箍筋的设置,将一字型钢筋和耳型钢筋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洞口过梁的骨架强度,提高了其承载能力,并将砌墙过程或者由于外力产生的载荷传至墙体。优选地,混凝土强度要求大于等于C20;满足了混泥土强度要求,与钢筋骨架预制后,提高了洞口过梁的强度与刚度要求。优选地,一字梁的宽度与两侧耳梁的宽度相同且等于墙体厚度。优选地,一字梁的宽度为90mm以上,其高度为120mm以上。其中,洞口过梁结构宽度是指:洞口过梁结构横向截面宽度值,此宽度值的限定,保证了洞口过梁与墙体的美观与整体性能;此外也会减小由于外力或者不均匀载荷对于洞口过梁结构与墙体接触区造成过早开裂的现象。优选地,两侧耳梁的高度为240mm以上。优选地,一字梁延伸出预留洞口宽度与两侧耳梁的长度相同且其长度为250mm以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字梁及安装在墙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预制的洞口过梁结构安装在墙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的洞口过梁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的洞口过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的耳梁钢筋结构示意图;1、墙体,2、预留洞口,3、洞口过梁,31、一字梁,32、耳梁,4、一字型钢筋,5、耳型钢筋,6、箍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解决了过梁与墙体连接处的交汇区域因二者材料不同造成应力集中、温度、收缩徐变等问题引起的墙体与过梁连接处的交汇区在后期墙体抹灰后容易发生开裂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能。参见附图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包括墙体1、洞口过梁3及预留洞口2;洞口过梁3的长度大于预留洞口2的宽度,且其设在预留洞口2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墙体1上;洞口过梁3与墙体1之间通过混凝土连接成一体;洞口过梁3包括一字梁31和耳梁32,一字梁31构造在预留洞口2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墙体1上;每个洞口过梁3中的耳梁32均为两个,两个耳梁32分别垂直一体成型于一字梁31两端的一侧且构造在预留洞口2的上部或者上部和下部的两侧。由此,由于预留洞口2上构造由一字梁31和耳梁32形成的洞口过梁3,增大了洞口过梁3与墙体1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洞口过梁3与墙体1不同材质连接交汇处由于温度、构件形变及收缩应力造成的影响,进而降低了在墙体1抹灰后出现开裂质量问题的风险,提高了墙体1的整体性能;此外,由于顶部洞口过梁3和底部洞口过梁3结构相同,加工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包括墙体(1)、洞口过梁(3)及预留洞口(2);所述洞口过梁(3)的长度大于所述预留洞口(2)的宽度,且其设在所述预留洞口(2)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所述墙体(1)上;所述洞口过梁(3)与所述墙体(1)之间通过混凝土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过梁(3)包括一字梁(31)和耳梁(32),所述一字梁(31)构造在所述预留洞口(2)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所述墙体(1)上;所述耳梁(32)位于所述预留洞口(2)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包括墙体(1)、洞口过梁(3)及预留洞口(2);所述洞口过梁(3)的长度大于所述预留洞口(2)的宽度,且其设在所述预留洞口(2)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所述墙体(1)上;所述洞口过梁(3)与所述墙体(1)之间通过混凝土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过梁(3)包括一字梁(31)和耳梁(32),所述一字梁(31)构造在所述预留洞口(2)上方或上方和下方的所述墙体(1)上;所述耳梁(32)位于所述预留洞口(2)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过梁(3)为钢筋骨架和混凝土预制形成的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砌筑墙体的洞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一字型钢筋(4)、耳型钢筋(5)及多根箍筋(6);所述一字型钢筋(4)水平布置于所述一字梁(31)内的下部;所述耳型钢筋(5)包括水平段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水平段两端的折弯段,所述水平段布置于所述一字梁(31)内的上部;所述箍筋(6)连接所述一字型钢筋(4)和所述耳型钢筋(5)的水平段,且多根等间距布置;所述折弯段位于所述一字梁(31)两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强缪志勇刘家兴王艳陈雪涌候秦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