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83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冷却塔,包括外壳、电机、第三水管、水泵和第五水管,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转轴的下端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转轴贯穿于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水管的顶部设置有喷水嘴,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第一水管相互连接,所述水泵位于水箱的上方,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位于水箱的内部,所述外壳的外壁设置有承重板,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该高效冷却塔,能够对进入到冷却塔本体内部的空气先进行冷却,从而保证了进入到冷却塔本体内部的空气比外界的空气温度低,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冷却塔本体冷却的效率。

A High Efficiency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冷却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
,具体为一种高效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的种类繁多,其中对液体物料进行降温的填料冷却塔的原理为:液体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填料的内部,然后外界空气经过安装架的作用,从填料冷却塔的底部进入到填料的内部与液体物料进行热量交换,进而能够降低液体物料的温度。然而现有的填料冷却塔都是直接将外界的空气抽到填料冷却塔的内部,没有对空气进行降温,从而导致空气吸收的热量少,进而导致填料冷却塔冷却的效率低下。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填料冷却塔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冷却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填料冷却塔都是直接将外界的空气抽到填料冷却塔的内部,没有对空气进行降温,从而导致空气吸收的热量少,进而导致填料冷却塔冷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冷却塔,包括外壳、电机、第三水管、水泵和第五水管,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底部连接有转轴的上端,所述转轴的下端位于外壳的内部,且转轴的外壁固定有横杆,所述转轴贯穿于通孔的内部,且通孔开设于第一水管的中部,并且第一水管的端部与外壳的内侧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顶部设置有喷水嘴,且第一水管上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第一水管相互连接,且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相互连接,并且第四水管的端部与水泵相互连接,所述水泵位于水箱的上方,且水箱位于外壳的下方,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位于水箱的内部,且第五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相互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有出水口的上端,且出水口的下端位于水箱的内部,所述外壳的内侧固定有挡板,且挡板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的一端,并且进风口的另一端与冷却塔本体边侧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外壳的外壁设置有承重板,且承重板上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且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气管的端部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气管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中部固定有把手,所述过滤网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杆的一端,并且限位杆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气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横杆关于转轴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且横杆与第一水管为交错分布。优选的,所述喷水嘴在第一水管的顶部等间距分布,且第一水管设计为“十”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管设计为弧形结构,且第二水管关于第一水管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有4个,并且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为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第二气管为螺纹连接,且限位杆与限位槽为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冷却塔,能够对进入到冷却塔本体内部的空气先进行冷却,从而保证了进入到冷却塔本体内部的空气比外界的空气温度低,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冷却塔本体冷却的效率;1、横杆在电机和转轴的带动下高速进行旋转时,能够与喷水嘴喷出的水发生撞击,从而使得喷出的水能够形成水雾,使得水雾能够充满外壳的内部,从而使得外界的空气能够与水雾发生充分的热量转换,进而保证了进入到冷却塔本体内部的空气比外界的空气温度低,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冷却塔本体冷却的效率;2、过滤网能够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到外壳,从而保证了水能够循环进行时用,同时减少了外壳内部清洗的次数,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并且过滤网损坏时,能够旋转限位杆,使得限位杆与过滤网分离,然后通过把手能够将过滤网从第二气管内部取出,从而便于过滤网的更换或者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横杆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水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网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电机;3、转轴;4、横杆;5、通孔;6、第一水管;7、喷水嘴;8、第二水管;9、第三水管;10、第四水管;11、水泵;12、水箱;13、第五水管;14、出水口;15、挡板;16、进风口;17、冷却塔本体;18、承重板;19、安装架;20、第一气管;21、第二气管;22、过滤网;23、把手;24、限位槽;25、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冷却塔,包括外壳1、电机2、转轴3、横杆4、通孔5、第一水管6、喷水嘴7、第二水管8、第三水管9、第四水管10、水泵11、水箱12、第五水管13、出水口14、挡板15、进风口16、冷却塔本体17、承重板18、安装架19、第一气管20、第二气管21、过滤网22、把手23、限位槽24和限位杆25,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的底部连接有转轴3的上端,转轴3的下端位于外壳1的内部,且转轴3的外壁固定有横杆4,转轴3贯穿于通孔5的内部,且通孔5开设于第一水管6的中部,并且第一水管6的端部与外壳1的内侧相互连接,第一水管6的顶部设置有喷水嘴7,且第一水管6上连接有第二水管8,第三水管9的一端与第一水管6相互连接,且第三水管9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10相互连接,并且第四水管10的端部与水泵11相互连接,水泵11位于水箱12的上方,且水箱12位于外壳1的下方,第五水管13的一端位于水箱12的内部,且第五水管13的另一端与水泵11相互连接,外壳1的底部连接有出水口14的上端,且出水口14的下端位于水箱12的内部,外壳1的内侧固定有挡板15,且挡板15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16的一端,并且进风口16的另一端与冷却塔本体17边侧的底部相互连接,外壳1的外壁设置有承重板18,且承重板18上安装有安装架19,安装架19的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气管20和第二气管21,且第一气管20和第二气管21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气管20的端部位于外壳1的内部,第二气管21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22,且过滤网22的中部固定有把手23,过滤网22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24,且限位槽24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杆25的一端,并且限位杆25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气管21的内部;横杆4关于转轴3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且横杆4与第一水管6为交错分布,由于横杆4在转轴3和电机2的带动下能够进行旋转,使得喷水嘴7处喷出的水能够与旋转状态的横杆4发生碰撞,从而使得喷出的水能够形成水雾,进而能够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水能够充分的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喷水嘴7在第一水管6的顶部等间距分布,且第一水管6设计为“十”字型结构,保证了从喷水嘴7处喷出的水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外壳1的内部,从而保证了形成的水雾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外壳1的内部,进而保证了水能够充分的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第二水管8设计为弧形结构,且第二水管8关于第一水管6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有4个,并且第一水管6与第二水管8为贯通连接,保证了水能够在第二水管8的引流下,充满第一水管6的内部,从而使得水能够通过喷水嘴7喷出;限位杆25与第二气管21为螺纹连接,且限位杆25与限位槽24为卡合连接,方便了过滤网22的拆卸和安装,且过滤网22能够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到外壳1的内部,从而减小了外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冷却塔,包括外壳(1)、电机(2)、第三水管(9)、水泵(11)和第五水管(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3)及第一水管(6),所述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的底部连接转轴(3)的上端,所述转轴(3)的下端位于外壳(1)的内部,且转轴(3)的外壁固定有横杆(4);第一水管(6)的两端与外壳(1)的内壁相连接,第一水管(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转轴(3)贯穿于通孔(5)的内部,所述第一水管(6)的顶部设置有喷水嘴(7),且第一水管(6)上连接有第二水管(8),所述第三水管(9)的一端与第一水管(6)相互连接,且第三水管(9)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10)相互连接,并且第四水管(10)的端部与水泵(11)相互连接,所述水泵(11)位于水箱(12)的上方,且水箱(12)位于外壳(1)的下方,所述第五水管(13)的一端位于水箱(12)的内部,且第五水管(13)的另一端与水泵(11)相互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部连接有出水口(14)的上端,且出水口(14)的下端位于水箱(12)的内部,所述外壳(1)的内侧固定有挡板(15),且挡板(15)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16)的一端,并且进风口(16)的另一端与冷却塔本体(17)边侧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外壳(1)的外壁设置有承重板(18),且承重板(18)上安装有安装架(19),所述安装架(19)的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气管(20)和第二气管(21),且第一气管(20)和第二气管(21)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气管(20)的端部位于外壳(1)的内部,所述第二气管(21)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22),且过滤网(22)的中部固定有把手(23),所述过滤网(22)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24),且限位槽(24)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杆(25)的一端,并且限位杆(25)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气管(2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冷却塔,包括外壳(1)、电机(2)、第三水管(9)、水泵(11)和第五水管(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3)及第一水管(6),所述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的底部连接转轴(3)的上端,所述转轴(3)的下端位于外壳(1)的内部,且转轴(3)的外壁固定有横杆(4);第一水管(6)的两端与外壳(1)的内壁相连接,第一水管(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转轴(3)贯穿于通孔(5)的内部,所述第一水管(6)的顶部设置有喷水嘴(7),且第一水管(6)上连接有第二水管(8),所述第三水管(9)的一端与第一水管(6)相互连接,且第三水管(9)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10)相互连接,并且第四水管(10)的端部与水泵(11)相互连接,所述水泵(11)位于水箱(12)的上方,且水箱(12)位于外壳(1)的下方,所述第五水管(13)的一端位于水箱(12)的内部,且第五水管(13)的另一端与水泵(11)相互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部连接有出水口(14)的上端,且出水口(14)的下端位于水箱(12)的内部,所述外壳(1)的内侧固定有挡板(15),且挡板(15)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16)的一端,并且进风口(16)的另一端与冷却塔本体(17)边侧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小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