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29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与反应釜或中转罐的内腔相通,靠近所述筒体上端的筒壁向外扩张形成边耳,所述边耳上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筒体的内腔相通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上端开口于所述边耳的上表面,所述连通槽下端封闭;所述筒体的内腔间隙配合设置一个橡胶活塞,所述边耳上方设置一个覆盖所述边耳上表面的盖子,一个推杆自由穿过所述盖子中心的通孔后与所述橡胶活塞连接;所述连通槽的高度大于所述橡胶活塞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可以有效防止排气过程中的胶水喷溅,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喷入筒体中胶水可以回收利用,节约成本;清洗方便。

A Splash-proof Device for Exhaust of Colloid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胶体生产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
技术介绍
参见图1,在目前的胶体生产中,搅拌釜或中转罐在过滤或分装胶水时,由于胶体的流动性较差,通常采用压盘加压胶水以提高流速,但胶体与压盘之间残留的气体会由于加压而从压盘与搅拌釜或中转罐壁的缝隙排出,胶水很容易喷溅而造成污染和人体伤害问题,目前尚未有一种应用于搅拌釜或中转罐上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与反应釜或中转罐的内腔相通,靠近所述筒体上端的筒壁向外扩张形成边耳,所述边耳上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筒体的内腔相通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上端开口于所述边耳的上表面,所述连通槽下端封闭;所述筒体的内腔间隙配合设置一个橡胶活塞,所述边耳上方设置一个覆盖所述边耳上表面的盖子,一个推杆自由穿过所述盖子中心的通孔后与所述橡胶活塞连接;所述连通槽的高度大于所述橡胶活塞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下端窄缩成管嘴,所述管嘴螺接一个阀门,所述阀门与反应釜或中转罐内腔的压盘连接并与反应釜或中转罐内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边耳上端面的外廓形状为由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首尾相连形成的鼓形;所述盖子端面的外廓形状与所述边耳上端面的外廓形状相同,在所述盖子侧弧面位置分别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拉钩,当所述边耳的侧弧面与所述边耳侧车平面对应时,所述拉钩的钩头与所述边耳的下端面不接触,当所述边耳的侧弧面与所述边耳侧弧面对应时,所述拉钩的钩头钩在所述边耳的下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活塞中心内部设置尖端朝下的圆锥形盲腔,盲孔与所述盲腔相通;所述推杆的下端固设尖端朝下的与所述圆锥形盲腔大小相应的圆锥形锥体,所述锥体穿过所述盲孔进入所述盲腔从而将所述推杆与所述橡胶活塞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的高度为所述橡胶活塞厚度的1.5-2倍。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槽数量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的盖子上、对应于所述连通槽的位置设置通气孔。本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可以有效防止排气过程中的胶水喷溅,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喷入筒体中胶水可以回收利用,节约成本;清洗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筒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橡胶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盖子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橡胶活塞达到最高位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所示的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包括透明塑料注塑制成的筒体1,靠近所述筒体1上端的筒壁向外扩张形成边耳11,所述边耳11上设置2个与所述筒体1的内腔相通的连通槽12,所述连通槽12上端开口于所述边耳11的上表面,所述连通槽12下端封闭;所述筒体1的内腔间隙配合设置一个橡胶活塞2,所述边耳11上方设置一个覆盖所述边耳上表面的盖子3,一个推杆4自由穿过所述盖子3中心的通孔33后与所述橡胶活塞2连接;所述连通槽12的高度为所述橡胶活塞2的厚度的1.5倍。所述筒体1的下端窄缩成管嘴13,所述管嘴13螺接一个阀门5,所述阀门与反应釜或中转罐内腔的压盘连接并与反应釜或中转罐内腔相通。所述边耳11上端面的外廓形状为由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首尾相连形成的鼓形;所述盖子3端面的外廓形状与所述边耳11上端面的外廓形状相同,在所述盖子3侧弧面位置分别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拉钩31,当所述边耳11的侧弧面与所述边耳11侧车平面对应时,所述拉钩31的钩头32与所述边耳11的下端面不接触,当所述边耳11的侧弧面与所述边耳11侧弧面对应时,所述拉钩31的钩头钩在所述边耳11的下端面上。所述的盖子3上、对应于所述连通槽12的位置设置通气孔34,所述橡胶活塞2中心内部设置尖端朝下的圆锥形盲腔22,盲孔21与所述盲腔22相通;所述推杆4的下端固设尖端朝下的与所述圆锥形盲腔22大小相应的圆锥形锥体41,所述锥体41穿过所述盲孔21进入所述盲腔22从而将所述推杆4与所述橡胶活塞2连接在一起。当采用压盘加压胶水以提高流速时,先打开阀门,胶体与压盘之间残留的气体会沿阀门、管嘴13进入筒体内,带动橡胶活塞2向上运动直到与盖子相抵,如图9所示,连通槽12在橡胶活塞2的下方露出一部分,气体从该部分进入连通槽12内后从连通槽与盖子之间的缝隙排出,随着加压的继续,气体与胶体的混合物同样沿此路线上升,由于连通槽与盖子之间的缝隙很小并且朝向水平方向,因此不能喷出,可能缓慢地浸出,当出现此状况时,表明胶体与压盘之间残留的气体已彻底排出,将阀门关闭,继续加压则无虞。在盖子上增加直径很小的通气孔34后,由于胶体流动性差,因此也不能喷出,但气体容易排出。加压完毕后,打开阀门,推动推杆下行,将筒体内的胶体排出到反应釜或中转罐,回收利用,节约成本;清洗方便。盖子旋转90度即可打开,方便清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凡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变化或替换,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内腔与反应釜或中转罐的内腔相通,靠近所述筒体(1)上端的筒壁向外扩张形成边耳(11),所述边耳(11)上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筒体(1)的内腔相通的连通槽(12),所述连通槽(12)上端开口于所述边耳(11)的上表面,所述连通槽(12)下端封闭;所述筒体(1)的内腔间隙配合设置一个橡胶活塞(2),所述边耳(11)上方设置一个覆盖所述边耳上表面的盖子(3),一个推杆(4)自由穿过所述盖子(3)中心的通孔(33)后与所述橡胶活塞(2)连接;所述连通槽(12)的高度大于所述橡胶活塞(2)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内腔与反应釜或中转罐的内腔相通,靠近所述筒体(1)上端的筒壁向外扩张形成边耳(11),所述边耳(11)上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筒体(1)的内腔相通的连通槽(12),所述连通槽(12)上端开口于所述边耳(11)的上表面,所述连通槽(12)下端封闭;所述筒体(1)的内腔间隙配合设置一个橡胶活塞(2),所述边耳(11)上方设置一个覆盖所述边耳上表面的盖子(3),一个推杆(4)自由穿过所述盖子(3)中心的通孔(33)后与所述橡胶活塞(2)连接;所述连通槽(12)的高度大于所述橡胶活塞(2)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下端窄缩成管嘴(13),所述管嘴(13)螺接一个阀门(5),所述阀门(5)与反应釜或中转罐内腔的压盘连接并与反应釜或中转罐内腔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出料时排气用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耳(11)上端面的外廓形状为由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首尾相连形成的鼓形;所述盖子(3)端面的外廓形状与所述边耳(11)上端面的外廓形状相同,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刚李峰贺国新张利文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信友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