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峰专利>正文

一种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73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其主要特征是由泥水分流井连接至少两组泥水分质处理池,每组泥水分质处理池依次由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污水处理池组合构成,两组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和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交替降解稳定化处理。该装置把混合污泥中的沉淀污泥、漂浮污泥分质处理,通过两组交替工作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

A device for separating mud an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与污泥混合的处理设施中有漂浮污泥、沉淀污泥、悬浮污染物,在连续输入的工作状况下处于泥水混合的状态,污水处理的目的是把污染物分离出去,污泥处理的目的是达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如果要在泥水混合的情况下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目的,就需要把污泥和污水进行分离和分质处理。根据系统状态的物理稳定性判定条件,在停止系统输入的情况下,系统状态随着时间延长在消减过程中逐步趋于相对稳定,因此把污泥从连续输入的工作过程中分离出来,污泥经过必要的降解时间后,就转化为稳定化的污泥。在泥水混合的情况下,污泥含水率高,空间占用大,且不易截留和储存消化,根据沉淀污泥和漂浮污泥的特点,采取分质截留处理的方式,把沉淀污泥和漂浮污泥分别截留、储存在特定容器空间进行消化,就能够最大化利用空间消化处理污泥。为了避免污水对储存污泥的干扰,采用至少两组相互隔离的污泥存储消化容器空间,一组进行污泥的消化降解,另一组过流泥水并截留储存污泥,在泥水输入一端采取分流措施,使两组污泥存储消化系统轮替进行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在污泥处理系统中,沉淀污泥的数量大于漂浮污泥,相对容易控制,漂浮污泥容易受到流动性的干扰,为了进一步优化工艺,把沉淀污泥和漂浮污泥再进行分质截留,先截留储存沉淀污泥,再截留储存漂浮污泥,最后是污水处理。该技术措施把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分离,并在连续工作的系统中使污泥具有批次稳定化处理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连续工作情况下,把沉淀污泥、漂浮污泥、污水分质处理,并对污泥进行批次性稳定化处理的装置。本技术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是一个由泥水分流井与至少两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组成的泥水处理装置,泥水分流井的一个方向有从外部引入的污水管,泥水分流井的其他方向有至少两道进水管,进水管上有过水控制装置,每个进水管连通一组泥水分质处理池,每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的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是一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或者是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串联的至少两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末端一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的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连通,或者是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连通,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的一面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污水处理池连通,污水处理池的至少一个侧壁有出水管或出水三通,在消化池和处理池的顶板有检查口,至少在一个处理空间的顶板有向外引出的排气管。所述泥水分质处理池是由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污水处理池依次连通构成的处理设施,处理设施是整体建造,或者整体制造,或者是由单体的消化池和单体的处理池连通组合的处理设施。所述进水管的管底标高不低于液面过水导流三通或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的管底标高,液面过水导流三通或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的管底标高不低于出水管或出水三通的管底标高。所述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的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连通是指液面过水导流三通的水平管在液面高度通向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液面过水导流三通的竖向管道在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所述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一面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污水处理池连通是指液面过水导流三通的竖向管道在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液面过水导流三通的水平管通向污水处理池。所述过水控制装置是挡板,或者是闸板,或者是阀门,或者分水导流阀,分水导流阀是进水和出水夹角120度的过流装置,可旋转的过流装置外部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一个进水口与两个出水口之间的夹角是120度。所述污水处理池是平流沉淀池,或者是双层沉淀池,或者是生物滤池。所述至少两组污泥消化池是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空间隔离的污泥消化池,每组污泥消化池是至少一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连接至少一个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本技术适用于在污泥处理连续输入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有益之处在于克服泥水混合问题,便于直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特别是适用于化粪池粪污的分质处理和粪污稳定化处理,将化粪池粪污直接在化粪池内转化为稳定化污泥,便于直接作为熟化的有机肥使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的结构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案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案1的A-A剖立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案2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案2的B-B剖立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案3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案4的俯视平面示意图。附图中,1、泥水分流井;2、过流控制装置;3、进水管;4、出水管或出水三通;5、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6、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7、污水处理池;8、液面过水导流三通;9、污水管;10、空间分离隔墙;11、过水隔墙;12、检查口;13、排气管;14、液面过水洞口或液面过流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的实施方案1是在泥水分流井1的一个方向有从外部引入的污水管9,泥水分流井1的其他方向有至少两道进水管3,进水管3上有过水控制装置2,每个进水管3连通一组泥水分质处理池,两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的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和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6由空间分离隔墙10隔离,泥水分质处理池的进水端是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的过水隔墙11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8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6连通,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6的一面过水隔墙11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8与污水处理池7连通,污水处理池7的一个侧壁有出水管4,处理池顶板有检查口12,在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顶板有向外引出的排气管13,进水管3管底标高不低于液面过水导流三通8管底标高,液面过水导流三通8管底标高不低于出水管4管底标高。如图3、4所示的实施方案2是在泥水分流井1中的分水导流阀2在一个方向有污水管9,其他方向连接两道进水管3,每个进水管3连通一组泥水分质处理池,两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的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和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6由空间分离隔墙10隔离,泥水分质处理池的进水端是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的过水隔墙11上部的液面过水洞口14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6连通,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6的一面过水隔墙11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8与污水处理池7连通,污水处理池7的一个侧壁有出水三通4,处理池顶板有检查口12,在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顶板有向外引出的排气管13,进水管3管底标高不低于液面过流洞口14管底标高,液面过水导流三通8管底标高不低于出水三通4管底标高。如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3泥水分质处理池的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6、污水处理池7是单体的圆柱状容器,容器由液面过水导流三通8连通,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设计同实施方案1。如图6所示的实施方案4的泥水分流井1的俯视形状是矩形,与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5相邻建造成一体,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同实施方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由泥水分流井与至少两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组成的泥水处理装置,泥水分流井的一个方向有从外部引入的污水管,泥水分流井的其他方向有至少两道进水管,进水管上有过水控制装置,每个进水管连通一组泥水分质处理池,每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的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是一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或者是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串联的至少两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末端一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的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连通,或者是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连通,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的一面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污水处理池连通,污水处理池的至少一个侧壁有出水管或出水三通,在消化池和处理池的顶板有检查口,至少在一个顶板有向外引出的排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由泥水分流井与至少两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组成的泥水处理装置,泥水分流井的一个方向有从外部引入的污水管,泥水分流井的其他方向有至少两道进水管,进水管上有过水控制装置,每个进水管连通一组泥水分质处理池,每组泥水分质处理池的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是一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或者是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串联的至少两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末端一个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的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连通,或者是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与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连通,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的一面过水隔墙上部的液面过水导流三通与污水处理池连通,污水处理池的至少一个侧壁有出水管或出水三通,在消化池和处理池的顶板有检查口,至少在一个顶板有向外引出的排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质处理池是由沉淀污泥沉积消化池、漂浮污泥截留消化池、污水处理池依次连通构成的处理设施,处理设施是整体建造,或者整体制造,或者是由单体的消化池和单体的处理池连通组合的处理设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质分离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管底标高不低于液面过水导流三通或液面过流洞口或液面过流管的管底标高,液面过水导流三通或液面过流洞口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
申请(专利权)人:赵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