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0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所述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液压杆,所述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以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沿所述缸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马达和发电机;所述马达的第一端通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马达的第二端通过两个第二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油口连接。由于在液压杆推动活塞上升或下降时,经过马达的油的流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马达的转动方向不会改变,惯量损失较小,馈能效率和馈能功率较高。馈能器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便于安装。

A Hydraulic-Electric Energy Feed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馈能减振器采用固态连接的方式将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因此电机的转动方向会随着振动方向不断改变,系统惯量损失较大,会减少发电机寿命,降低馈能效率。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馈能减振器馈能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以及安装座,两个所述进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沿所述缸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马达和发电机;所述马达的第一端通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马达的第二端通过两个第二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所述缸体的内径为25-75mm,所述活塞的行程为150-300mm,所述液压杆的直径为16-28mm。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内径为6.35-19.05mm。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其还包括储油室,所述储油室与所述马达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其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与所述马达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蓄能器为气囊式蓄能器,所述气囊式蓄能器的容积为0.4-1L。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所述马达为齿轮式液压马达,所述马达的排量为7.07-11.55ml/rec。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所述马达与所述发电机通过连轴器连接。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所述发电机为永磁直流发电机,所述永磁直流发电机的内阻为5.6-7.5Ω。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中,所述永磁直流发电机的负载电阻为可调节变阻器,且可调的阻值范围为10-100Ω。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在液压杆推动活塞上升或下降时,经过马达的油的流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马达的转动方向不会改变,惯量损失较小,馈能效率和馈能功率较高。馈能器稳定、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参数确定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中液电式馈能减振器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液电式馈能减振器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液电式馈能减振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包括: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包括:缸体11、设置在所述缸体11内的活塞12以及与所述活塞12连接的液压杆13,所述缸体11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以及安装座,两个所述进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11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两个进油口分别记为上进油口14’和下进油口15’),两个所述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11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出油口分别记为上出油口16’和下出油口17’),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沿所述缸体11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马达20和发电机30;所述马达20的第一端通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马达20的第二端通过两个第二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油口连接。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进油口分别位于所述活塞12的上方和下方,两个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活塞12的上方和下方。与上进油口14’连接的第一单向阀记为a单向阀14,与下进油口15’连接的第一单向阀记为b单向阀15,与上出油口16’连接的第二单向阀记为c单向阀16,与下出油口17’连接的第二单向阀记为d单向阀17。当液压杆13推动活塞12上升时,a单向阀14和d单向阀17不导通,b单向阀15和c单向阀16导通,油从b单向阀15进入缸体11内,并位于活塞12下方,活塞12下方的油量增加;而位于活塞12上方的油通过c单向阀16流出,活塞12上方的油量减少。通过c单向阀16流出的油进入到马达20中,并带动马达20转动,在马达20转动时,发电机30进行发电。与之相反,当液压杆13推动活塞12下降时,b单向阀15和c单向阀16不导通,a单向阀14和d单向阀17导通,油从a单向阀14进入缸体11内,并位于活塞12上方,活塞12上方的油量增加;而位于活塞12下方的油通过d单向阀17流出,活塞12下方的油量减少。通过d单向阀17流出的油进入到马达20中,并带动马达20转动,在马达20转动时,发电机30进行发电。在液压杆13推动活塞12上升或下降时,经过马达20的油的流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马达20的转动方向不会改变,惯量损失较小,馈能效率较高。此外,安装座设置在缸体11侧壁上,且马达20和发电机30沿缸体11的轴向设置,且靠近上进油口14’和上出油口16’位置,这样可以减小液电式馈能减振器的体积,提高其集成度,有效减少管路的使用,降低油液流动过程中的沿程损失,从而提高馈能功率且便于实现安装应用。由上可见,本技术中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在车辆悬架系统中应用。在车辆行驶时,由于路面颠簸、转向和刹车等因素对车辆的激励作用,车架与车身之间会产生相对振动能量,所述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可以替代传统减振器,将直线振动运动转变为单向流动的液压流,从而驱动液压马达20转动,带动发电机30发电,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收利用。由于在液压杆13推动活塞12上升或下降时,经过马达20的油的流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马达20的转动方向不会改变,惯量损失较小,馈能效率较高。馈能器稳定、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安装。更具体地,马达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a单向阀14连接,a单向阀14通过第二管路与上进油口14’连接,上出油口16’通过第三管路与c单向阀16连接,c单向阀16通过第四管路与马达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管路一端连接第一管路,另一端连接b单向阀15,b单向阀15通过第六管路与下进油口15’连接;下出油口17’通过第七管路与d单向阀17连接,第八管路一端连接第四管路,另一端连接d单向阀17。在确保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安装性能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优化其馈能效率和馈能功率,基于上述液电式馈能减振器进行仿真测试以确定其参数,如图1所示,具体方法如下:步骤S100、确定仿真测试的基本参数和激励。步骤S1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根据减震器的工作环境,确定仿真测试的激励输入大小。例如,小轿车常在城市路面行驶,路面激励输入可以设置为A级路面或B级路面,越野车经的路面激励可设置为D级路面等。为了方便计算,采用的是正弦激励,实际上,路面激励是许多正弦激励叠加而成,实际样机生产时,可以通过输入实际路面激励,再通过仿真优化出最佳的元件参数。这样更加符合实际要求。步骤S120、根据减振器所应用车型,确定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以及安装座,两个所述进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沿所述缸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马达和发电机;所述马达的第一端通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马达的第二端通过两个第二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油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以及安装座,两个所述进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沿所述缸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马达和发电机;所述马达的第一端通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马达的第二端通过两个第二单向阀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油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内径为25-75mm,所述活塞的行程为150-300mm,所述液压杆的直径为16-2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内径为6.35-19.05mm。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鹏高经纬张源潮董建国李桥刁金成周林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