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840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相关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包括滞留槽主体;滞留槽主体包括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通过连接板相连;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内填充有砂土填料层;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渗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缓解雨水迅速形成急流、可实现储蓄缓排以及可明显缓解雨水管道系统压力的雨水再利用滞留槽。

A retention tank for rainwater re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相关
,涉及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雨水浇灌植物的开放式滞留槽。
技术介绍
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硬化铺装程度提升,大范围降水演变为洪涝灾害,如果将废弃的雨水加以利用,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减少雨水漫流引起的面源污染。城市雨水管道系统随着建设规划末期的缩进,管道的排水能力逐渐变的满负荷运转,雨水检查井溢流频率在上升,使得路面径流污染随意扩散,雨水沉积物随处淤积,人身财物安全事故常有发生,从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缓解雨水迅速形成急流、可实现储蓄缓排以及可明显缓解雨水管道系统压力的雨水再利用滞留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包括滞留槽主体;所述滞留槽主体包括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所述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内填充有砂土填料层;所述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渗水机构。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渗水机构包括砂土隔板;所述砂土隔板设置在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所述砂土隔板上设置有透水孔。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透水孔均布或非均布设置在砂土隔板上。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台阶型支座;所述砂土隔板设置在台阶型支座上。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渗水机构还包括置于砂土隔板上并挤压于砂土隔板和台阶型支座之间的透水土工布。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渗水机构还包括雨水收集槽以及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水收集管置于雨水收集槽底部并与雨水收集槽相贯通;所述雨水收集槽沿砂土隔板的轴向置于砂土隔板底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雨水收集槽的截面呈V型。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的截面均呈U型。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包括滞留槽主体;滞留槽主体包括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通过连接板相连;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内填充有砂土填料层;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渗水机构。本技术滞留槽,采用骑跨方式架设在建筑物墙体上,由于采用左右分区设计使滞留槽受力平衡,可以稳妥地骑跨在墙体上,亚克力材质强度完全能承受滞留槽满流情况下加上砂土填料层的总重量,并可抵抗一定的风力等不稳定因素。本技术滞留槽具有较大过滤面积,过滤能力强,很好起到了集水、导流的作用,可以不设过滤承托层,如卵石层、砾石层等。本技术滞留槽结构简单,易于批量标准化加工生产,而且生产成本低,易于组合装配。本技术在雨水再利用系统中产生了有效的滞留雨水效果,起到了灌溉绿色植物的作用,在应用中可减少开挖施工。降低对原有设施的影响,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型式灵活,易于工厂批量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雨水再利用滞留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采用的砂土隔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出的砂土隔板安装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滞留槽主体;2-透水土工布;3-砂土隔板;4-砂土填料层。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该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包括滞留槽主体1;滞留槽主体1包括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通过连接板相连;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内填充有砂土填料层4;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渗水机构。参见图2以及图3,渗水机构包括砂土隔板3;砂土隔板3设置在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砂土隔板3上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均布或非均布设置在砂土隔板3上。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台阶型支座;砂土隔板3设置在台阶型支座上。渗水机构还包括置于砂土隔板3上并挤压于砂土隔板3和台阶型支座之间的透水土工布2。渗水机构还包括雨水收集槽以及雨水收集管;雨水收集管置于雨水收集槽底部并与雨水收集槽相贯通;雨水收集槽沿砂土隔板3的轴向置于砂土隔板3底部;雨水收集槽的截面呈V型。溢流雨水经过雨水收集槽以及雨水收集管后,水流会顺着排水管流至地面上。该排水形式可以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安置方式简单,通过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来改善雨水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技术在雨水再利用系统中产生了有效的滞留雨水效果,起到了灌溉绿色植物的作用,在应用中可减少开挖施工。降低对原有设施的影响,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型式灵活,易于工厂批量化生产。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2;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的截面均呈U型。本技术所提供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内可以搭配不同种类植物的栽种,实现多层次的绿色景观,愉悦周围人群的身心感受,减少了连接装置,实现装配式施工工序;能够容易地实现与雨水排水系统的连接接合。滞留槽主体1分左右两区,设计为U形状,中间连接板增加了受雨面积,更容易地实现在建筑物上悬挂安放,利于施工;滞留槽结构形式简单有效,能采用塑料、亚克力等材料批量标准化生产;滞留槽不增加施工难度及施工工序。本技术开放式雨水滞留槽,包括滞留槽主体,其为防腐蚀且强度高的高分子材料亚克力;砂土隔板,砂土隔板平面沿纵向每间隔2cm设置一个5cm长透水孔,搭于支座间凹槽内,支座均匀开孔。在首段滞留槽模块和末端滞留槽模块设置溢流口。滞留槽右侧集水区下采用收口设计,使低处砂土隔板下水流流速得到提升,实现顺利导流排水。砂土隔板上的透水土工布,土工布包裹住砂土隔板后将外延下压从砂土隔板纵向设置的横孔缠绕穿出并横向主体土工布缝合;隔离了上部砂土填料层,过滤下渗的雨水,使得雨水净化后收集在下部的收口急流槽。土工布的上部铺设砂土填料层4,使得绿色植物有了培养基层,并且有储存水份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开放式滞留槽主要由滞留槽主体1和砂土隔板3构成,滞留槽沿纵向每1.0m设置为一个模块。滞留槽主体1为整体压制成形,采用高分子亚克力材料。砂土隔板3厚度为5mm,宽度为100mm,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隔1.0m设置为一个模块,端部设置直径50mm溢流管,以免过多积水长期储存在集水区,水位上涨至砂土填料层使得植物根系腐烂,亦使整体模块避免承受过重负荷,亚克力材质强度完全能承受滞留槽满流情况下加上砂土填料层的总重量,并可抵抗一定的风力等不稳定因素。本技术排水槽具有较大受雨面积,汇集雨水能力强,很好保证了降雨时滞留槽充沛的水源。在滞留槽主体1右侧集水区段下急流槽做收口,上方搭设砂土隔板,滞留槽起终端设直径50mm溢流管,溢流管外与排水系统相接,以防溢流水向外溢出。粘土层中种植绿色植物尽量选择耐寒、耐旱、抗风、耐淹的小型灌木、草本类植物。本技术在使用时,建筑物的女儿墙应将模块骑跨部位做抹面处理,并将尖锐墙角磨去棱角。两处砂土隔板分别用透水土工布包裹,土工布外沿穿过砂土隔板纵向孔与土工布主体部分缝合后搁置在支座凹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包括滞留槽主体(1);所述滞留槽主体(1)包括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所述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内填充有砂土填料层(4);所述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渗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包括滞留槽主体(1);所述滞留槽主体(1)包括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所述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左区滞留槽以及右区滞留槽内填充有砂土填料层(4);所述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渗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机构包括砂土隔板(3);所述砂土隔板(3)设置在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所述砂土隔板(3)上设置有透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均布或非均布设置在砂土隔板(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再利用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区滞留槽的槽底部和/或右区滞留槽的槽底部设置有台阶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州刘志张波路平郑齐银梁燕米东阳李永永张敏敏渠育香吴启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