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共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92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红外共焦镜头。该红外共焦镜头包括一折射透镜组以及位于折射透镜组出光侧的成像组件;折射透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正焦度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第六透镜以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其中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如下关系:0.8

An Infrared Confocal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共焦镜头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学器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共焦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安防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监控镜头随即诞生。与变焦镜头相比,定焦镜头设计、制造简单,拍摄的运动物体的图像清晰稳定,画面细腻,使之在安防监控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对安防意识的提升,全天候监控是安防镜头必备条件,要求可见光和红外照明环境下图像均清晰度一致,因此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镜头有广泛的需求。由于传统的定焦镜头往往镜片个数较多,造成镜头体积和重量庞大,在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使用很不方便。镜头体积太大或者造价太高会影响产品的普及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共焦镜头,以实现适用于安防领域的红外共焦镜头设计,具有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结构简单以及分辨率高的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共焦镜头,包括一折射透镜组以及位于所述折射透镜组出光侧的成像组件;所述折射透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正焦度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第六透镜以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如下关系:0.8<︱f6/f7︱<1.2。可选的,所述折射透镜组与所述成像组件共轴设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折射透镜组的焦平面上。可选的,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感光元件与透明保护板,所述透明保护板位于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折射透镜组之间。可选的,还包括光阑,位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构成胶合透镜。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以及所述第五透镜为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可选的,所述非球面透镜的面型由公式:确定,其中,z为矢高,c为曲面顶点处的曲率,r为曲面点坐标在垂直于光轴平面的投影与光轴的距离,k为圆锥系数,a1、a2、a3、a4、a5、a6、a7和a8表示偶次项对应的系数。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可选的,所述折射透镜组满足以下参数:其中,f1~f7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单位为mm,n1~n7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R1、R3、R5、R7、R9、R11、R13依顺序分别表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朝向物方一侧表面中心的曲率半径,R2、R4、R6、R8、R10、R12、R14依顺序分别表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朝向像方一侧表面中心的曲率半径,单位为mm,“-”表示方向为负,Inf表示无穷大,即表示平面。可选的,所述红外共焦镜头的总长度小于23mm。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共焦镜头,包括一折射透镜组以及位于折射透镜组出光侧的成像组件;折射透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正焦度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第六透镜以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其中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0.8<︱f6/f7︱<1.2。通过设计折射透镜组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相互匹配,通过设置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0.8<︱f6/f7︱<1.2,可以设计出结构简单、分辨率高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共焦的光学镜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见光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光的MTF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红外共焦镜头包括一折射透镜组10以及位于折射透镜组10出光侧的成像组件20;折射透镜组10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第一透镜101、负光焦度第二透镜102、正光焦度第三透镜103、正光焦度第四透镜104、正焦度第五透镜105、负光焦度第六透镜106以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107;其中第六透镜106的焦距f6和第七透镜107的焦距f7满足如下关系:0.8<︱f6/f7︱<1.2。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光焦度等于像方光束会聚度与物方光束会聚度之差,它表征光学系统偏折光线的能力。光焦度的绝对值越大,对光线的弯折能力越强,光焦度的绝对值越小,对光线的弯折能力越弱。光焦度为正数时,光线的屈折是汇聚性的;光焦度为负数时,光线的屈折是发散性的。光焦度可以适用于表征一个透镜的某一个折射面(即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适用于表征某一个透镜,也可以适用于表征多个透镜共同形成的系统(即透镜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各个透镜固定于一个镜筒(图1中未示出)内,通过合理分配透镜的光焦度,可以使镜头在436nm~850nm的波长范围内实现共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折射透镜组的焦距为8mm,光圈F=1.4,可以匹配600万像素及600万像素以上的成像组件,具有通光量大、分辨率高的优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折射透镜组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相互匹配,通过设置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0.8<︱f6/f7︱<1.2,可以设计出结构简单、分辨率高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共焦的光学镜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折射透镜组10与成像组件20共轴设置,成像组件20位于折射透镜组10的焦平面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折射透镜组10与成像组件10共轴设置,可以降低折射透镜组10设计时的复杂度,提高折射透镜组10的成像精度,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折射透镜组10的焦距为8mm,成像组件20的成像面位于距离折射透镜组10的距离设置为8mm。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成像组件20包括感光元件201与透明保护板202,透明保护板202位于感光元件201与折射透镜组10之间。示例性的,透明保护板202可以为玻璃板,或者具有滤除某些光线功能的滤光片,用于保护感光元件201,感光元件201可以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本实施例中,可选的选用COMS作感光元件,可以有效降低镜头的成本。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该红外共焦镜头还包括光阑30,位于第四透镜104与第五透镜105之间。光阑30用于可以红外共焦镜头的通光量。可选的,第三透镜103与第四透镜104构成胶合透镜。可以理解的是,胶合透镜包括两个透镜,且两个透镜相互临近一侧的表面形状相同并贴合在一起。胶合透镜具有良好的像差矫正能力,尤其适用于色差的矫正。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03与第四透镜104构成胶合透镜,有利于红外共焦镜头中色差的矫正。可选的,第一透镜101、第三透镜103、第四透镜104以及第五透镜105为球面透镜,第二透镜102、第六透镜106以及第七透镜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折射透镜组以及位于所述折射透镜组出光侧的成像组件;所述折射透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正焦度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第六透镜以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如下关系:0.8<︱f6/f7︱<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折射透镜组以及位于所述折射透镜组出光侧的成像组件;所述折射透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正焦度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第六透镜以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如下关系:0.8<︱f6/f7︱<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透镜组与所述成像组件共轴设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折射透镜组的焦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感光元件与透明保护板,所述透明保护板位于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折射透镜组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位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构成胶合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以及所述第五透镜为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透镜的面型由公式:确定,其中,z为矢高,c为曲面顶点处的曲率,r为曲面点坐标在垂直于光轴平面的投影与光轴的距离,k为圆锥系数,a1、a2、a3、a4、a5、a6、a7和a8表示偶次项对应的系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品光李泽民毛才荧刘官禄何剑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