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炉体和干体温度校验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497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炉体和干体温度校验仪,属于温度校验领域,所述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鳍片组、U形热管和导热板,散热鳍片为片状铝箔,多个散热鳍片平行设置且有间距,散热鳍片组通过焊接、压接或粘接方式与导热板连接为一体;U形热管设有的第一侧臂穿插在散热鳍片组和导热板之间,第二侧臂穿插在散热鳍片组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U形热管嵌入到散热鳍片组和导热板的内部,节省了散热器空间,U形热管和散热鳍片组共同作用下进行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散热鳍片由铝箔制成,其厚度薄,重量轻,整体上减轻了散热器的重量,且具有该散热器的干体温度校验仪降温时间显著缩短。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器适用于低温干体温度校验仪。

A radiator and a furnace body and dry body temperature calibrator with the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炉体和干体温度校验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度校验领域,涉及干体温度校验仪,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且散热效率高的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炉体和干体温度校验仪。
技术介绍
目前干体温度校验仪,特别是便携式干体温度校验仪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业现场、计量场所和实验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的干体温度校验仪中使用的散热器大多是铝挤散热器,铝挤散热器采用挤压成型工艺将铝坯制备成多个散热鳍片;通常铝挤散热器包括四个散热鳍片组,每个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平行的散热鳍片。但在使用过程中,铝挤散热器具有以下不足:受挤压成型工艺的限制,这种铝挤散热器的鳍片较厚,导致同样散热面积条件下,铝挤散热器的重量较大;铝挤散热器的耗散功率大约在100w至150w之间,同样的散热条件下,铝挤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较低,从而导致使用该铝挤散热器的干体温度校验仪体积笨重或者散热效果差。因此,为了实现干体温度校验仪的小型化及提高其散热效率,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重量轻且散热效率高的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重量轻且散热效率高的散热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散热器,包括多个呈间距设置的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鳍片组(19-11)、U形热管(19-12)和导热板(19-13),散热鳍片组(19-11)通过焊接、压接或粘接方式与导热板(19-13)连接为一体;U形热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臂(19-121)、第二侧臂(19-122)和连接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的连接部(19-123),第一侧臂(19-121)穿插在散热鳍片组(19-11)和导热板(19-13)之间,第二侧臂(19-122)穿插在散热鳍片组(19-11)中。上述散热器中,所述U形热管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工质,空腔内表面为多孔结构材料。上述散热器中,所述空腔内表面为铜粉烧结层。上述散热器中,所述冷却工质为水。上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侧板(19-14)和第二侧板(19-15),第一侧板(19-14)和第二侧板(19-15)分别垂直设置在导热板(19-13)的两侧形成矩形凹槽结构,导热板(19-13)位于凹槽结构的底部,散热鳍片组(19-11)设置在该凹槽结构的内部,且各散热鳍片平行于两侧的第一侧板(19-14)和第二侧板(19-14)。上述散热器中,所述第一侧板(19-14)包括紧贴散热鳍片组(19-11)的基板(19-141)和垂直于基板的折边,所述折边设于基板(19-141)未与导热板(19-13)相邻的边侧;第二侧板(19-15)与第一侧板(19-14)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导热板(19-13)的另一侧。上述散热器中,所述导热板(19-13)与散热鳍片组(19-11)紧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第二半圆形凹条(19-131),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条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每一散热鳍片在靠近导热板(19-13)的第二半圆形凹条(19-131)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半圆形开口,同一水平位置的多个第一半圆形开口形成第一半圆形凹条(19-111);基板(19-141)与导热板(19-13)相邻的一边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半圆形开口(19-142),导热板(19-13)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条(19-131)与散热鳍片组(19-11)的第一半圆形凹条(19-111)以及两侧基板(19-141)上的第二半圆形开口(19-142)相对组合形成第一圆孔,U形热管(19-12)的第一侧臂(19-121)穿插在第一圆孔中。上述散热器中,所述基板(19-141)远离导热板(19-1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圆形通孔(19-143);所述散热鳍片组(19-11)在远离导热板(19-1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圆孔(19-112),U型热管(19-12)的第二侧臂(19-122)穿过基板(19-141)的圆形通孔(19-143)穿插在散热鳍片组(19-11)的第二圆孔(19-112)中。上述散热器中,所述U形热管(19-12)设置有八个,分为两组,每四个紧邻的U形热管(19-12)作为一组,每组U形热管(19-12)的第一侧臂(19-121)紧贴,第二侧臂(19-122)等间距散开,对应的第一圆孔也分为两组,与U形热管(19-12)的第一侧臂(19-12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圆孔(19-112)等间距散开,与U形热管(19-12)的第二侧臂(19-122)的形状相匹配。上述散热器中,所述多个散热鳍片为平行设置的片状铝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散热器的炉体,该炉体应用于干体温度校验仪中,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炉体,应用于干体温度校验仪中,包括散热器、制冷片(19-2)、发泡保温体(19-3)和恒温块(19-4),所述散热器为上述散热器(19-1),恒温块(19-4)设置在发泡保温体(19-3)的内部,恒温块(19-4)内置有一均热块;散热器(19-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发泡保温体(19-3)的两侧并固定于发泡保温体(19-3)上;制冷片(19-2)嵌入发泡保温体(19-3)两侧壁设有的通槽内,一侧与恒温块(19-4)接触,另一侧与散热器(19-1)接触。上述炉体中,所述恒温块(19-4)为方形,其上部设置有圆柱形盲孔,一均热块放置于该圆柱形盲孔内;均热块上设置多个细长盲孔,用于容纳待测温度元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干体温度校验仪,该干体温度校验仪包括具有上述散热器的炉体,其重量轻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干体温度校验仪,包括炉体(01)和支架(04),所述炉体(01)包括发泡保温体(19-3)、制冷片(19-2)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为上述散热器(19-1),恒温块(19-4)设置在发泡保温体(19-3)的内部,恒温块(19-4)内置有一均热块;散热器(19-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发泡保温体(19-3)的两侧并固定到发泡保温体(19-3)上,制冷片(19-2)嵌入发泡保温体(19-3)两侧壁设有的通槽内,一侧与恒温块(19-4)接触,另一侧与散热器(19-1)接触;支架(04)置于散热器(19-1)的外侧,并与散热器(19-1)固定。上述干体温度校验仪还包括壳体(02)、和冷却风扇(03),炉体(01)、支架(04)和冷却风扇(03)位于壳体(02)内部,炉体(01)和冷却风扇(03)位于在支架(04)的内部,且冷却风扇(03)设置在炉体(01)的下方。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U形热管嵌入到散热鳍片组和导热板的内部,节省了散热器空间,U形热管和散热鳍片组共同作用下进行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散热鳍片由铝箔制成,其厚度薄,重量轻,整体上减轻了散热器的重量,且散热器的U形热管由铜制成,使得散热器的耗散功率高达200w至300瓦,约为铝挤散热器的两倍;使用该散热器的干体温度校验仪重量减轻,便于携带,且降温过程的时间显著缩短。本专利技术散热器适用于低温干体温度校验仪。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分解结构图;图3为干体温度校验仪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炉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主要标号:19-1:散热器,19-11:散热鳍片组,19-111:第一半圆形凹条,1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间距设置的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鳍片组(19‑11)、U形热管(19‑12)和导热板(19‑13),散热鳍片组(19‑11)通过焊接、压接或粘接方式与导热板(19‑13)连接为一体;U形热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臂(19‑121)、第二侧臂(19‑122)和连接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的连接部(19‑123),第一侧臂(19‑121)穿插在散热鳍片组(19‑11)和导热板(19‑13)之间,第二侧臂(19‑122)穿插在散热鳍片组(19‑1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间距设置的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鳍片组(19-11)、U形热管(19-12)和导热板(19-13),散热鳍片组(19-11)通过焊接、压接或粘接方式与导热板(19-13)连接为一体;U形热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臂(19-121)、第二侧臂(19-122)和连接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的连接部(19-123),第一侧臂(19-121)穿插在散热鳍片组(19-11)和导热板(19-13)之间,第二侧臂(19-122)穿插在散热鳍片组(19-1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热管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工质,空腔内表面为多孔结构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表面为铜粉烧结层。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为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侧板(19-14)和第二侧板(19-15),第一侧板(19-14)和第二侧板(19-15)分别垂直设置在导热板(19-13)的两侧形成矩形凹槽结构,导热板(19-13)位于凹槽结构的底部,散热鳍片组(19-11)设置在该凹槽结构的内部,且各散热鳍片平行于两侧的第一侧板(19-14)和第二侧板(19-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9-14)包括紧贴散热鳍片组(19-11)的基板(19-141)和垂直于基板的折边,所述折边设于基板(19-141)未与导热板(19-13)相邻的边侧;第二侧板(19-15)与第一侧板(19-14)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导热板(19-13)的另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9-13)与散热鳍片组(19-11)紧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第二半圆形凹条(19-131),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条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每一散热鳍片在靠近导热板(19-13)的第二半圆形凹条(19-131)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半圆形开口,同一水平位置的多个第一半圆形开口形成第一半圆形凹条(19-111);基板(19-141)与导热板(19-13)相邻的一边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半圆形开口(19-142),导热板(19-13)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条(19-131)与散热鳍片组(19-11)的第一半圆形凹条(19-111)以及两侧基板(19-141)上的第二半圆形开口(19-142)相对组合形成第一圆孔,U形热管(19-12)的第一侧臂(19-121)穿插在第一圆孔中。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9-141)远离导热板(19-1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圆形通孔(19-143);所述散热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灿吴成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