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26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该平车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每个车体均包括底架,相邻的两个车体的底架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车体的底架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同等数量的车体运输的情况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少转向架的数量,进而可以减轻车辆自重,可节约车辆制造、采购和维护成本;另外,将减少的自重加到载重上,即可大大提高运能、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Special Flat Car for Railway Contai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
技术介绍
集装箱具有货损少、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铁路集装箱的运量快速增加,对铁路运输集装箱专用车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现有技术中,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包括至少一个车体,且每个车体的底架均采用两个转向架来支撑行走。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转向架来支撑行走的平车,具有较大的车身自重,较高的自重系数相应的限制了平车承载的集装箱的重量,影响了装运的效率,提高了集装箱货运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以减轻车身自重,提高集装箱货运运输能力。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所述平车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每个所述车体均包括底架,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支撑。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中梁以及端梁,其中:所述中梁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中梁位于所述底架的中央部位;所述端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梁分别位于所述中梁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端梁的中部均和所述中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转向架的摇枕的顶部设置有四个第一下旁承,四个所述第一下旁承以所述底架的长度中心线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中,相对的两个端梁分别通过支撑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的所述中间转向架上的四个所述第一下旁承支撑。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之间还通过关节连接架连接,所述关节连接架包括:第一关节,所述第一关节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中的一个所述车体的中梁的端部上;第二关节,所述第二关节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所述车体的中梁的端部上;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可转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关节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面向所述第二关节,所述凹槽具有顶部、底部以及将所述顶部以及底部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二关节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的顶部、所述凸起以及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第一中心销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心销沿竖向设置,以实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的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心销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顶部被限位销穿过,所述限位销间隙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且,所述限位销和所述第一中心销垂直设置,这样,可以防止第一中心销的窜动。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球面配合。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摩擦块以及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均被所述第一中心销穿过,且,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凸起平面配合,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球面配合,所述第二摩擦块和所述空腔可转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转向架的第一摇枕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被第二中心销穿过,所述第二中心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销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端部转向架的摇枕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二下旁承,两个所述第二下旁承以所述底架的长度中心线对称设置;位于端部的所述车体的底架的端梁通过所述端部转向架的两个第二下旁承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该平车包括沿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假设为N个,每个车体均包括底架,由于相邻的两个车体的底架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车体的底架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支撑,共N+1个转向架,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同等数量的车体运输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转向架的数量,进而可以减轻车辆自重,可节约车辆制造、采购和维护成本;另外,将减少的自重加到载重上,即可大大提高运能、提高运输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中间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关节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端部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该平车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每个车体均包括底架1,相邻的两个车体的底架1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2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车体的底架1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3支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和现有技术相比,在同等数量的车体运输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转向架的数量,进而可以减轻车辆自重,可节约车辆制造、采购和维护成本;另外,将减少的自重加到载重上,即可大大提高运能、提高运输经济效益。例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现有技术均具N(N大于或等于2)个车体,那现有技术就需要2N个转向架支撑,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只需要N+1个转向架,这就可以大大减少转向架的数量,进而达到上述目的。具体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共有三个车体,从前向后依次为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第三车体,第一车体的底架前端和第三车体的底架的后端均通过端部转向架3支撑,而第一车体的底架后端和第二车体的底架的前端通过一个中间转向架2支撑,第二车体的底架的后端以及第三车体的底架的前端通过另一个中间转向架2支撑,这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只需要4个转向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的6个转向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节约两个转向架,进而将减少20%的自重加到载重上,即可提高运能以及提高运输经济效益。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底架1包括中梁1.1、端梁1.2以及横梁1.3,其中:中梁1.1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中梁1.1位于底架的中央部位,而端梁1.2设置有两个,两个端梁1.2分别位于中梁1.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端梁1.2的中部均和中梁1.1连接,横梁1.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多个横梁1.3设置在两个端梁1.2之间的中梁1.1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过一个中间转向架3支撑两个车体的底架的端部,为了提高承载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第二车体的底架两段的端梁1.2设置成框架结构,而位于两端的车体的底架的端梁1.2可以为传统结构形式。图2为图1中的中间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转向架2包括第一摇枕2.1,该第一摇枕2.1的顶部设置有四个第一下旁承2.2,四个第一下旁承2.2以底架1的长度中心线对称设置;而相邻的两个车体的底架中,相对的两个端梁1.2分别通过支撑相邻的两个车体的底架1的中间转向架2上的四个第一下旁承2.2支撑。具体地,结合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相邻的两个车体中,相对的两个端梁1.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上旁承1.4,第一上旁承1.4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车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每个所述车体均包括底架,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车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每个所述车体均包括底架,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中梁以及端梁,其中:所述中梁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中梁位于所述底架的中央部位;所述端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梁分别位于所述中梁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端梁的中部均和所述中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向架的摇枕的顶部设置有四个第一下旁承,四个所述第一下旁承以所述底架的长度中心线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中,相对的两个端梁分别通过支撑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的所述中间转向架上的四个所述第一下旁承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之间还通过关节连接架连接,所述关节连接架包括:第一关节,所述第一关节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中的一个所述车体的中梁的端部上;第二关节,所述第二关节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所述车体的中梁的端部上;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面向所述第二关节,所述凹槽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翀原吴宇波周乐陈学良谭祖中郑传平李华宴马世银刘丹艳陈洪涛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