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96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壳体(1);气液分离器(2),所述气液分离器(2)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进行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支脚(3),通过所述第一支脚(3)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2)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能够防止因压缩机重心偏向分液器侧引起的倾斜问题,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由于支撑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幅度,压缩机及其分液器的振动幅度均降低,传递给空调管路、底盘等部分的振动减小。

A Compresso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流体机械,从分液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将气体压缩后排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噪声,为减少压缩机振动传递,压缩机安装时其支脚和空调底盘之间设置有减振垫圈,压缩机的支脚与其接触的减振垫圈共同构成了减振装置。压缩机重心一般偏向分液器侧,导致各支脚受压不均,减振垫圈变形量不同,压缩机运输和工作过程中振动幅度较大,进一步加大了受压不均的程度,导致压缩机倾斜,甚至出现支脚碰撞空调底盘的情况,空调振动和噪声变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安装后存在压缩机重心一般偏向分液器侧、导致各支脚受压不均而导致压缩机发生倾斜、稳定性较低,以及压缩机运输和工作过程中振动幅度大、而产生振动噪声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安装后存在压缩机重心一般偏向分液器侧、导致各支脚受压不均而导致而导致压缩机发生倾斜、稳定性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压缩机壳体;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进行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支脚,通过所述第一支脚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为纵向截面为“L”形的L支脚。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脚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周向进行间隔布置。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支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周向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一支脚的安装高度均相等。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减振垫圈,所述第一减振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底座、所述底盘或所述地面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包括安装孔,所述第一减振垫圈能够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支脚,通过所述第二支脚能够将所述压缩机壳体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脚也为纵向截面为“L”形的L支脚;和/或所述第二支脚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支脚沿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周向进行间隔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支脚的安装高度均相等。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减振垫圈,所述第二减振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底座、所述底盘或所述地面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支脚,通过所述第一支脚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能够防止因压缩机重心偏向分液器侧引起的倾斜问题,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由于支撑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幅度,压缩机及其分液器的振动幅度均降低,传递给空调管路、底盘等部分的振动减小,也降低了空调的振动噪声;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减振垫圈能够进一步减少振动的传递,进一步减小了气液分离器以及压缩机产生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压缩机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压缩机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压缩机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压缩机壳体;2、气液分离器;3、第一支脚;31、安装孔;4、第一减振垫圈;5、第二支脚;6、第二减振垫圈;7、电机;8、曲轴;9、上轴承;10、滚子;11、气缸;12、下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压缩机壳体1;气液分离器2,所述气液分离器2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进行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支脚3,通过所述第一支脚3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2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本技术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支脚,通过所述第一支脚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能够防止因压缩机重心偏向分液器侧引起的倾斜问题,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由于支撑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幅度,压缩机及其分液器的振动幅度均降低,传递给空调管路、底盘等部分的振动减小,也降低了空调的振动噪声。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3为纵向截面为“L”形的L支脚。这是本技术的第一支脚的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L形状的支脚能够使得L形的一侧边与气液分离器的外侧壁连接,如图1所示,另一侧边伸展到与地面、底座或底盘平行,以将气液分离器牢固地支撑在地面、底座或底盘上。进一步优选第一支脚与气液分离器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3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脚3沿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周向进行间隔布置。这是本技术的第一支脚的优选方式,即采用多个第一支脚为多个能够对气液分离器沿周向方向实现多处的固定和支撑作用,提高对气液分离器乃至压缩机组件的稳定性支撑的作用,防止倾斜以及减小振动。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即第一支脚为1个,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即第一支脚为2个。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支脚3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周向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一支脚3的安装高度均相等。这是本技术的第一支脚的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形式,能够通过其沿周向均匀布置,实现对气液分离器在周向多处的均匀支撑作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多个第一支脚安装高度均为相等,能够使得每个L支脚受力更加均匀,这样即使压缩机重心偏向分液器侧,也能通过分液器处的L支脚有效的缓解,防止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倾斜幅度过大。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减振垫圈4,所述第一减振垫圈4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3和所述底座、所述底盘或所述地面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减振垫圈能够在第一支脚和底座、所述底盘或所述地面之间形成支撑和减振的作用,进一步减少振动的传递,进一步减小了气液分离器以及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3包括安装孔31,所述第一减振垫圈4能够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1中。这是本技术的第一支脚和第一减振垫圈之间的优选配合形式,即第一支脚开设安装孔,能够使得第一减振垫圈穿设于安装孔中,从而对气液分离器形成结构支撑和减振。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支脚5,通过所述第二支脚5能够将所述压缩机壳体1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这是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形式,即通过在压缩机壳体的下方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二支脚,能够对压缩机壳体下方形成支撑作用,与气液分离器下方的第一支脚一起形成对压缩机壳体和气液分离器的共同支撑,提高支撑的稳定性,防止倾斜。旋转压缩机分液器增加1处或者1处以上L支脚,与外壳下端2处或者2处以上L支脚平齐,共同起到承受旋转压缩机重量的作用,各个支脚受力更加均匀,能够防止因压缩机重心偏向分液器侧引起的倾斜问题,稳定性大大提高,减少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幅度,且通过减振垫圈的传递消耗,也可极大的减少分液器的振动。压缩机及其分液器的振动幅度均降低,传递给空调管路、底盘等部分的振动减小,也降低了空调的振动噪声。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脚5也为纵向截面为“L”形的L支脚;和/或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壳体(1);气液分离器(2),所述气液分离器(2)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进行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支脚(3),通过所述第一支脚(3)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2)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壳体(1);气液分离器(2),所述气液分离器(2)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进行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支脚(3),通过所述第一支脚(3)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2)支承在底座、底盘或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3)为纵向截面为“L”形的L支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3)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脚(3)沿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周向进行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脚(3)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周向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一支脚(3)的安装高度均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振垫圈(4),所述第一减振垫圈(4)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3)和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飞赵旭敏彭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