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及空调室外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15448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及空调室外机,其中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集流管以及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第一冷媒管;边板,边板设置在第一集流管的一侧,边板具有与第一冷媒管对应的供第一冷媒管穿过的第一限位孔;以及在第一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一管连接件,第一管连接件与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边板的两侧,且第一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孔的尺寸。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组件,可以降低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装配难度,提升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装配效率。

Assembling Method of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 and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 and Air Conditioning Outdo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及空调室外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外机内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与连接板进行连接和固定,由于连接板的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连接板连接换热器的工序较为繁琐,造成装配难度较大、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具有装配难度低和装配效率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所述装配方法用于装配上述换热器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换热器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平行流换热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集流管以及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第一冷媒管;边板,所述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侧,所述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媒管对应的供所述第一冷媒管穿过的第一限位孔;以及在所述第一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一管连接件,所述第一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通过在第一冷媒管上焊接第一管连接件,第一管连接件与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边板的两侧,装配人员在将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进行连接固定时,可以将第一冷媒管穿设在边板的第一限位孔内,且使边板夹设在第一管连接件与第一集流管之间,由此便可以实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连接和固定,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装配难度,提升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装配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还连接有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二冷媒管与所述第一冷媒管间隔开,所述边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媒管对应的供所述第二冷媒管穿过的第二限位孔,第二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二管连接件,所述第二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尺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平行流换热器,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一端具有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连接有第三冷媒管,所述边板具有与所述第三冷媒管对应的供所述第三冷媒管穿过的第三限位孔,第三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三管连接件,所述第三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三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限位孔的尺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还连接有第四冷媒管,所述边板上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四冷媒管位于所述第四限位孔内,第四冷媒管上焊接有第四管连接件,所述第四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四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限位孔的尺寸。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和所述第四限位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敞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和所述第四限位孔均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边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板超出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的间距为d1,所述d1满足:2mm≤d1≤5mm。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与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的间距为d2,所述d2满足:2mm≤d2≤5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止抵。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厚度为d3,所述d3满足:10mm≤d3≤15mm。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所述换热器组件为上述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使所述第一冷媒管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在所述第一冷媒管上焊接所述第一管连接件;使所述边板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管连接件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通过在第一冷媒管上焊接第一管连接件,第一管连接件与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边板的两侧,装配人员在将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进行连接固定时,可以将第一冷媒管穿设在边板的第一限位孔内,且使边板夹设在第一管连接件与第一集流管之间,由此便可以实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连接和固定,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装配难度,提升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与边板的装配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还连接有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二冷媒管与所述第一冷媒管间隔开,所述边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敞开口,所述第二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二管连接件,所述第二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尺寸,所述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边板的装配过程中,或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边板装配完成后,使所述第二冷媒管穿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在所述第二冷媒管上焊接第二管连接件;使所述边板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管连接件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第二平行流换热器,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一端具有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连接有第三冷媒管,所述边板上设有第三限位孔,第三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三管连接件,所述第三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三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限位孔的尺寸,所述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使所述第三冷媒管穿设在所述第三限位孔内;在所述第三冷媒管上焊接所述第三管连接件;使所述边板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三管连接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还连接有第四冷媒管,所述边板上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四冷媒管与所述第三冷媒管间隔开,所述边板上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和所述第四限位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敞开口,第四冷媒管上焊接有第四管连接件,所述第四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四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限位孔的尺寸,所述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三冷媒管和所述边板的装配过程中,或所述第三冷媒管和所述边板装配完成后,使所述第四冷媒管穿设在所述第四限位孔内;在所述第四冷媒管上焊接第四管连接件;使所述边板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四管连接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具有第一凹入部,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凹入部的一侧连接,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使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另一端的部分位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行流换热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集流管以及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第一冷媒管;边板,所述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侧,所述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媒管对应的供所述第一冷媒管穿过的第一限位孔;以及在所述第一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一管连接件,所述第一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行流换热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集流管以及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第一冷媒管;边板,所述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侧,所述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媒管对应的供所述第一冷媒管穿过的第一限位孔;以及在所述第一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一管连接件,所述第一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还连接有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二冷媒管与所述第一冷媒管间隔开,所述边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媒管对应的供所述第二冷媒管穿过的第二限位孔,第二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二管连接件,所述第二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平行流换热器,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一端具有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连接有第三冷媒管,所述边板具有与所述第三冷媒管对应的供所述第三冷媒管穿过的第三限位孔,第三冷媒管上焊接有第三管连接件,所述第三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三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限位孔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还连接有第四冷媒管,所述边板上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四冷媒管位于所述第四限位孔内,第四冷媒管上焊接有第四管连接件,所述第四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位于所述边板的两侧,且所述第四管连接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限位孔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和所述第四限位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敞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和所述第四限位孔均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板超出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的间距为d1,所述d1满足:2mm≤d1≤5m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与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边沿的间距为d2,所述d2满足:2mm≤d2≤5mm。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止抵。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厚度为d3,所述d3满足:10mm≤d3≤15mm。13.一种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使所述第一冷媒管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在所述第一冷媒管上焊接所述第一管连接件;使所述边板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管连接件之间。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恩武滔唐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