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22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本体,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对进气歧管减振的吸能减振颗粒,利用发动机带给进气歧管的振动来使空腔内部的吸能减振颗粒振动,相互摩擦来减小进气歧管的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具有无源减振效果,无需使用外部能源,仅通过发动机自身的振动来提供动力源,无需另外增加动力源,即可将吸能减振颗粒产生振动,起到减振效果,通过高频振动的颗粒相互碰撞来减小能量,频率越高,撞击越频繁,减震效果越好,此外,对进气歧管本身结构改动并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核心功能是为发动机各缸提供充足而均匀的混合气,因此它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油耗的关键因素,进气歧管的振动影响发动机整体运行情况。汽车振动时会对进气歧管产生冲击,影响进气歧管为发动机各缸提供充足而均匀的混合气的质量,还会对安装于进气歧管总成上的主要传感器和执行器产生振动影响,从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有效降低振动对进气歧管的冲击,防止因振动导致的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现代汽车对NVH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减小汽车的振动也变得尤为重要。这既能提高乘坐汽车的舒适性也能减小因振动引起的一系列结构共振问题。由于进气歧管直接和发动机连接,发动机的高频振动即有可能引起进气歧管的共振,导致进气歧管的损坏,也有可能通过汽车进气歧管将发动机的振动量传递给车身,从而导致整车的NVH性能下降,此外,由于进气歧管大多数为塑料件,无法加装传统的机械式减振装置。中国专利CN206175111U公开了一种减振进气歧管,包括一进气歧管本体和一设置于该进气歧管本体上的电子元器件,在该进气歧管本体上且位于该电子元器件的周围处采用米字型的加筋布置方式以形成米字筋,在该进气歧管本体上且远离该电子元器件位置处采用网格状的加筋布置方式以形成网格筋,通过这种减振进气歧管,降低进气歧管上电子元器件的振动,在电子元器件周围的所加米字型加强筋,减小因更改过大导致的碳罐电磁阀或节气门体的振动过大,但该结构主要针对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的元器件进行减振,防止它们损坏,对于进气歧管本体的减振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本体,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对进气歧管减振的吸能减振颗粒,利用发动机带给进气歧管的振动来使空腔内部的吸能减振颗粒振动,相互摩擦来减小进气歧管的振动。进一步地,所述空腔设置于进气歧管振动较强的部位,如进气支管处。进一步地,所述空腔为密闭空腔,通过旋转的盖子进行密封,可以通过拆卸,装填或替换内部的吸能减振颗粒。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减振颗粒为塑料颗粒。进一步地,所述塑料颗粒的填充量为空腔体积的1/4-1/2,在振动时具有更好的相互摩擦作用,若装填量过多,超过空腔一半以上时,塑料颗粒振动空间受限,不利于颗粒发挥振动摩擦作用,若装填量过多,少于空腔体积的1/4时,颗粒过少,吸能作用太弱,达不到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减振颗粒为脆性材料或其他具有吸收冲击力的材质,如ACF人工软骨泡沫,具有更佳的减振吸能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无源减振效果:无需使用外部能源,只是通过发动机自身的振动来提供动力源,无需另外增加动力源,即可将吸能减振颗粒产生振动,进而在空腔内部进行相互之间的作用,起到减振效果;2、结构简单:只需在其内部增加空腔,并填充颗粒即可,对进气歧管本身结构改动并不大。3、减振效果突出:其通过高频振动的颗粒相互碰撞来减小能量,频率越高,撞击越频繁,减震效果越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腔;2-吸能减振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进气歧管本体,进气歧管本体内,在需要减振的振动较强的部位,如进气支管处设置空腔1,并在空腔内填充吸能减振颗粒2,通过利用发动机带给进气歧管的振动来使空腔内部的吸能减振颗粒振动,相互摩擦来减小进气歧管的振动。具体地,空腔为密闭空腔,通过旋转的盖子进行密封,可以通过拆卸,装填或替换内部的吸能减振颗粒,吸能减振颗粒可以采用塑料颗粒,如聚氨酯材料,塑料颗粒的粒径控制在5mm左右,填充量为空腔体积的1/2,这样的塑料颗粒物在振动时具有更好的相互摩擦、吸收振动能量。此外,吸能减振颗粒还可以采用其他脆性材料,或其他具有吸收冲击力的材质,如ACF人工软骨泡沫等。本技术为解决进气歧管本体减振问题,在进气歧管本体内部设置腔体,并在腔体内部装填吸能减振颗粒,具有无源减振效果,无需使用外部能源,通过发动机自身的振动来提供动力源,将吸能减振颗粒产生振动,进而在空腔内部进行相互之间的作用,起到减振效果,其通过高频振动的颗粒相互碰撞来减小能量,频率越高,撞击越频繁,减震效果越好。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对进气歧管减振的吸能减振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对进气歧管减振的吸能减振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设置于进气歧管振动较强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填充式进气歧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为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喆
申请(专利权)人: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