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574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包括中空的外壳、绝缘伞裙、上电极、下电极、两接线端子和若干电阻片,绝缘伞裙嵌套在外壳表面,上电极和下电极设置于外壳两端,两接线端子分别与上电极和下电极电性连接,若干电阻片设置于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上电极、电阻片和下电极电性连接;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弧控制板,电弧控制板设置于外壳两端且分别与两接线端子电性连接。在遭遇雷电和过电压时,电弧控制板通过尖端效应形成过电压电弧释放路径,快速释放过电压,对线路和避雷器进行保护;上电极、下电极和中间电极表面的结构有利于电极与外壳进行复合,可提高电极与外壳的附着力,避免潮气进入外壳内部,降低发生闪爆的风险。

Distribution lightning arrester without spark generated by pressure relea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istribution type lightning arrester without spark generated by pressure release, which comprises a hollow shell, an insulating umbrella skirt, an upper electrode, a lower electrode, two wiring terminals and several resistors. The insulating umbrella skirt is nested on the outer shell surface, the upper electrode and the lower electrode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hell, and the two wiring terminal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lectrode and the lower electrode respectively, and several resistor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Between the electrodes and the lower electrodes, the upper electrodes, the resistors and the lower electrode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nd at least two arc control boards are also included. The arc control boards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housing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wiring terminals respectively. When encountering lightning and overvoltage, the arc control board forms an overvoltage arc release path through the tip effect, releases the overvoltage quickly, and protects the circuit and arrester.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lower and intermediate electrodes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posite of the electrodes and the outer shell, which can improve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electrodes and the outer shell, avoid the moisture entering the inner shell and reduce the wind of flash explosion.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
技术介绍
避雷器是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保护器件,广泛应用于变压器、开关柜和输电线路上,避免电力系统受到瞬时过电压的危害。在户外,尤其是在森林中,雷电活动较多,植被密集,避雷器在压力释放时电极有时会发生金属电极熔融和解体炸裂现象,导致金属熔滴和火花喷出,不仅会损坏避雷器,而且有引发火灾的风险。避雷器如果密封不严,水汽进入避雷器内部,可能会引发闪爆;在遭遇雷电或者过电压时,避雷器依赖自有部件进行间隙放电,放电方式单一,避雷器容易损坏,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密封性能好、具有过电压快速释放能力的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包括中空的外壳(1)、绝缘伞裙(2)、上电极(3)、下电极(4)、两接线端子(5)和若干电阻片(6),绝缘伞裙(2)嵌套在外壳(1)表面,上电极(3)和下电极(4)设置于外壳(1)两端,两接线端子(5)分别与上电极(3)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若干电阻片(6)设置于上电极(3)和下电极(4)之间,上电极(3)、电阻片(6)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所述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包括至少两个电弧控制板(7),电弧控制板(7)设置于外壳(1)两端且分别与两接线端子(5)电性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电弧控制板(7)采用金属片,且多个电弧控制板(7)之间平行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弧控制板(7)包括中间连接盘(71)和若干圆弧形过渡板(72),圆弧形过渡板(72)端部分别由中间连接盘(71)侧向延伸而出,且圆弧形过渡板(72)之间沿中间连接盘(71)中心轴旋转对称设置。更进一步优选的,位于外壳(1)两端的电弧控制板(7)对称设置。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弧控制板(7)采用黄铜。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还包括若干个中间电极(8),中间电极(8)设置于外壳(1)内且与电阻片(6)间隔排布,上电极(3)、电阻片(6)、中间电极(8)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电极(3)、中间电极(8)或下电极(4)的表面周向设置有半环形槽(9),且表面与轴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有纵向凹槽(10),纵向凹槽(10)设置于半环形槽(9)端部之间。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电极(3)、下电极(4)和中间电极(8)采用不锈钢材质。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还包括两防鸟罩(11),两防鸟罩(11)分别设置于电弧控制板(7)外侧且与两接线端子(5)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鸟罩(11)外端面为向外突起的圆弧面,内端面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电弧控制板(7)设置于内端面的圆弧面内。本技术提供的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外壳内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中间电极与电阻片间隔排列,既增加了避雷器的绝缘长度又达到电位均等的效果,提高了避雷器的耐压能力及工作范围;(2)在遭遇雷电和过电压时,外壳两端的电弧控制板能够在其圆弧形过渡板之间,通过尖端效应形成过电压电弧释放路径,快速释放过电压,对线路和避雷器进行保护;(3)避雷器上布置了防鸟罩,能有效防止鸟类筑巢或者在避雷器表面排泄粪便,降低线路短路的可能;(4)上电极、下电极和中间电极表面的半环形槽和纵向凹槽,有利于电极与外壳进行复合,可提高电极与外壳的附着力,避免潮气进入外壳内部,降低发生闪爆的风险;可提高上电极、下电极和中间电极与电阻片、外壳等组件组合时的整体机械强度,提高避雷器的抗弯、抗扭强度,大大降低了避雷器在压力释放过程中的解体的可能;(5)电极材质采用不锈钢来替代常用的铝或铝合金,电极熔点从660℃左右提高到1360℃以上,降低了电极在高温下熔滴的可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的正剖视图;图2为上电极或下电极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正剖视图;图4为中间电极的正视图;图5为防鸟罩的正剖视图;图6为电弧控制板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包括中空的外壳1、绝缘伞裙2、上电极3、下电极4、两接线端子5、若干电阻片6、至少两个电弧控制板7、若干个中间电极8和两防鸟罩11。外壳1,采用杜立顿树脂材质或者尼龙材质,具有绝缘效果,外壳1内部结构能够对上电极3、下电极4和电阻片6进行固定和支撑。绝缘伞裙2嵌套在外壳1表面,绝缘伞裙2可选用陶瓷材质或者硅橡胶材质;优选为硅橡胶材质。硅橡胶材质绝缘伞裙2可避免常用的陶瓷材质伞裙的破碎、裂纹和脱釉等缺陷;遭受雷击后硅橡胶绝缘伞裙2会有明显外观变化,便于提醒维护人员对避雷器进行维护和检修。由图1可知,外壳1的两端设置有上电极3和下电极4,电阻片6设置于上电极3和下电极4之间,上电极3、电阻片6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上电极3通过接线端子5与相线连接,下电极4通过接线端子5接地;上电极3、电阻片6和下电极4形成脉冲电压释放通道,电阻片6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是一种非线性电阻,电阻片6平时呈高阻态,相当于开路;一旦避雷器响应电网脉冲电压或雷电,电阻片6的阻抗会突变为低阻态,上电极3、电阻片6和下电极4将形成通路,快速放电。更进一步的,上电极3和下电极4之间的外壳1内还设置有中间电极8,中间电极8与电阻片6间隔排布,上电极3、电阻片6、中间电极8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上电极3、中间电极8、下电极4与电阻片6间隔排布既增加了避雷器的绝缘长度,又达到电位均等的效果提高避雷器的耐压能力和工作范围,使避雷器能够承受更高的瞬时脉冲电压而不至于损坏。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电极3、中间电极8或下电极4的表面周向设置有半环形槽9,且表面与轴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有纵向凹槽10,纵向凹槽10设置于半环形槽9端部之间。上电极3、下电极4和中间电极8表面的半环形槽9和纵向凹槽10,有利于电极与外壳1进行复合,可提高电极与外壳1的附着力,避免潮气进入外壳1内部,降低发生闪爆的风险;可提高上电极3、下电极4和中间电极8与电阻片6、外壳1等组件组合时的整体机械强度,提高避雷器的抗弯、抗扭强度,降低了避雷器在压力释放过程中的解体的可能。本技术中,上电极3、下电极4和中间电极8采用不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包括中空的外壳(1)、绝缘伞裙(2)、上电极(3)、下电极(4)、两接线端子(5)和若干电阻片(6),绝缘伞裙(2)嵌套在外壳(1)表面,上电极(3)和下电极(4)设置于外壳(1)两端,两接线端子(5)分别与上电极(3)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若干电阻片(6)设置于上电极(3)和下电极(4)之间,上电极(3)、电阻片(6)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弧控制板(7),电弧控制板(7)设置于外壳(1)两端且分别与两接线端子(5)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包括中空的外壳(1)、绝缘伞裙(2)、上电极(3)、下电极(4)、两接线端子(5)和若干电阻片(6),绝缘伞裙(2)嵌套在外壳(1)表面,上电极(3)和下电极(4)设置于外壳(1)两端,两接线端子(5)分别与上电极(3)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若干电阻片(6)设置于上电极(3)和下电极(4)之间,上电极(3)、电阻片(6)和下电极(4)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弧控制板(7),电弧控制板(7)设置于外壳(1)两端且分别与两接线端子(5)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控制板(7)采用金属片,且多个电弧控制板(7)之间平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控制板(7)包括中间连接盘(71)和若干圆弧形过渡板(72),圆弧形过渡板(72)端部分别由中间连接盘(71)侧向延伸而出,且圆弧形过渡板(72)之间沿中间连接盘(71)中心轴旋转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释放无火花产生的配电型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外壳(1)两端的电弧控制板(7)对称设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丽万磊翟毅汪久志杨军柳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三三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