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650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环境采集单元、智能控制单元和终端处理系统,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和所述环境采集单元均布设在温室大棚内部。在温室大棚内布设多个传感器采集单元和多个控制单元,利用多个传感器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当温室大棚内的某一环境监测值高于或低于所设置的值时,所述终端处理系统通过人为操作或CPU指令对所对应的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打开或关闭,使得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始终处于有利植物健康生长的环境,避免传统人工监测和操作温室大棚的棚内环境时,因人工监控误差或操作失误导致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出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情况。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Greenhou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greenhouse greenhouse, which comprises an environment acquisition unit, an intelligent control unit and a terminal processing system.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unit and the environment acquisition unit are all arranged inside the greenhouse greenhouse. The greenhouse greenhouse is equi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nsor acquisition units and control units, which use multiple sensors to monitor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When a certa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value in the greenhouse is higher or lower than the set value, the terminal processing system opens or closes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unit through manual operation or CPU instruction, making the greenhouse large. The environment in the greenhouse is always in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plants. It avoids the situation that the environment in the greenhouse is un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plants due to the error of manual monitoring or misoperation whe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monitoring and operation of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are carried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智能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新型的设施农业受到业界人士的追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温室设施,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高原、深山、沙漠等特殊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但由于温室设施全部依靠人工对大棚内的温湿度进行监控,根据人工监控的数据对大棚进行加温或通风,人工监控和操作稍有差错,则会导致大棚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监和操作温室大棚时稍有差错,会导致大棚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死亡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环境采集单元、智能控制单元和终端处理系统,所述环境采集单元包括多个传感器采集单元,各所述传感器采集单元均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一一连接设置,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控制单元,且各所述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一一连接设置;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和所述环境采集单元均布设在温室大棚内部。为了便于使用者查看所述环境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环境参数,同时便于对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操作控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终端处理系统包括显示装置、语音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存储器和CPU,所述显示装置、语音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存储器均与所述CPU一一连接设置;所述环境采集单元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与所述CPU一一连接设置。为了便于使用者能够远程对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操作或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终端处理系统与所述环境采集单元和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均为网络连接,且所述终端处理系统设为手持设备。为了保证温室大棚能够实现科学化管理,CPU通过对采集到的环境信息来判断是否利用控制单元启动对应的环境变化设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境采集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感器和摄像头;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感器和摄像头均与所述CPU一一连接设置,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多个卷帘控制单元、多个电磁阀、照明控制单元、补光控制单元、升温控制单元、风机控制单元、多个水泵控制单元和二氧化碳发生器控制单元,所述卷帘控制单元、电磁阀、照明控制单元、补光控制单元、升温控制单元、风机控制单元、水泵控制单元和二氧化碳发生器控制单元的一端均与所述CPU一一连接设置;所述卷帘控制单元另一端与温室大棚的保温被卷轴连接设置,各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温室大棚内铺设的灌溉管道出口端和施肥管道出口端,各所述水泵控制单元的另一端均与多个水泵一一连接设置,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多个照明灯连接设置,所述补光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多个补光灯连接设置,所述风机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多个风机连接设置,所述升温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电热炉连接设置,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二氧化碳发生器连接设置。当温室大棚内的农作物成熟后,人们需要对成熟的农作物进行收割,为了便于人们在进行收割时,方便将成熟的农作物运输出温室大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还设有运输控制单元,所述运输控制单元的一端连接CPU,另一端连接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设置于温室大棚内部。为了便于人们在进行收割时,方便将成熟的农作物运输出温室大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轨道、运输车体、滚轮支架、滚轮、第一连杆和车体框架,所述轨道架设在所述温室大棚的内顶部,供所述滚轮来回活动,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的左右两侧,所述滚轮支架设为U型结构,U型结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轨道两侧的滚轮,所述滚轮支架的U型部底部设有一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设为多个,且位于所述运输车体四周间隔设置,所述滚轮的轴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34的另一端与运输控制单元连接。为了便于人们在进行收割时,方便将成熟的农作物运输出温室大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运输车体上间隔设有多个热成像仪,各所述热成像仪分别与CPU一一连接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温室大棚内布设多个传感器采集单元和多个控制单元,利用多个传感器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当温室大棚内的某一环境监测值高于或低于所设置的值时,所述终端处理系统通过人为操作或CPU指令对所对应的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打开或关闭,使得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始终处于有利植物健康生长的环境,避免传统人工监测和操作温室大棚的棚内环境时,因人工监控误差或操作失误导致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出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终端处理系统启动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二电机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一活动块运行轨迹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风扇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1-环境采集单元,2-智能控制单元,3-终端处理系统,4-显示装置,5-语音识别模块,6-人脸识别模块,7-存储器,8-CPU,9-温湿度传感器,10-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1-光感器,12-摄像头,13-卷帘控制单元,14-电磁阀,15-照明控制单元,16-补光控制单元,17-升温控制单元,18-风机控制单元,19-水泵控制单元,20-卷轴,21-轨道,22-灌溉管道,23-施肥管道,24-照明灯,25-补光灯,26-风机,27-电热炉,28-二氧化碳发生器,29-运输控制单元,30-运输装置,31-运输车体,32-滚轮支架,33-滚轮,34-第一电机,35-热成像仪,36-二氧化碳发生器控制单元,37-第一连杆,38-车体框架,39-第一挡块,40-第一活动块,41-第一轴,42-第二连杆,43-第二活动块,44-第二挡块,45-第二轴,46-固定块,47-第二电机,48-支撑杆,49-运行轨迹,50-风扇叶片,54-L型角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采集单元(1)、智能控制单元(2)和终端处理系统(3),所述环境采集单元(1)包括多个传感器采集单元,各所述传感器采集单元均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3)一一连接设置,所述智能控制单元(2)包括多个控制单元,且各所述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3)一一连接设置;所述智能控制单元(2)和所述环境采集单元(1)均布设在温室大棚内部;所述智能控制单元(2)还设有运输控制单元(29),所述运输控制单元(29)的一端连接CPU(9),另一端连接运输装置(30);所述运输装置(30)设置于温室大棚内部;所述运输装置(30)包括:轨道(21)、运输车体(31)、滚轮支架(32)、滚轮(33)、第一连杆(37)和车体框架(38),所述轨道(21)架设在所述温室大棚的内顶部,供所述滚轮(33)来回活动,所述滚轮(33)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21)的左右两侧,所述滚轮支架(32)设为U型结构,U型结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轨道(21)两侧的滚轮(33),所述滚轮支架(32)的U型部底部设有一第一连杆(37),所述第一连杆(37)连接所述车体框架(38),所述车体框架(38)设为多个,且位于所述运输车体(31)四周间隔设置,所述滚轮(33)的轴连接第一电机(34),所述第一电机(34)的另一端与运输控制单元(2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采集单元(1)、智能控制单元(2)和终端处理系统(3),所述环境采集单元(1)包括多个传感器采集单元,各所述传感器采集单元均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3)一一连接设置,所述智能控制单元(2)包括多个控制单元,且各所述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3)一一连接设置;所述智能控制单元(2)和所述环境采集单元(1)均布设在温室大棚内部;所述智能控制单元(2)还设有运输控制单元(29),所述运输控制单元(29)的一端连接CPU(9),另一端连接运输装置(30);所述运输装置(30)设置于温室大棚内部;所述运输装置(30)包括:轨道(21)、运输车体(31)、滚轮支架(32)、滚轮(33)、第一连杆(37)和车体框架(38),所述轨道(21)架设在所述温室大棚的内顶部,供所述滚轮(33)来回活动,所述滚轮(33)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21)的左右两侧,所述滚轮支架(32)设为U型结构,U型结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轨道(21)两侧的滚轮(33),所述滚轮支架(32)的U型部底部设有一第一连杆(37),所述第一连杆(37)连接所述车体框架(38),所述车体框架(38)设为多个,且位于所述运输车体(31)四周间隔设置,所述滚轮(33)的轴连接第一电机(34),所述第一电机(34)的另一端与运输控制单元(2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3)包括显示装置(4)、语音识别模块(5)、人脸识别模块(6)、存储器(7)和CPU(9),所述显示装置(4)、语音识别模块(5)、人脸识别模块(6)和存储器(7)均与所述CPU(9)一一连接设置;所述环境采集单元(1)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2)与所述CPU(9)一一连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强刘明芦天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创金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