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97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6:47
技术问题:提高母线环的组装性,确保绝缘。技术方案:一种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及外壳,定子具有多个分定子芯体、配置于所述分定子芯体的外周侧的轭部及三个安装于所述分定子芯体的母线环,各分定子芯体具有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第二绝缘绕线管及线圈,线圈配置于经过层叠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以及第二绝缘绕线管的极齿部,第一绝缘绕线管在芯体背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三个环保持部,母线环分别插入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环保持部,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第二绝缘绕线管具有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单个侧面的凸部以及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另一个侧面的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发电机、电动机还有电动发电机等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提出了一种旋转电机,在构成定子的多个分割芯体分别安装有树脂制绕线管,将U相、V相、W相的各线圈卷绕于各绕线管的线圈卷绕部而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U相、V相、W相的各线圈分别与三个母线环A~C连接。此外,各线圈的线圈集侧与中立母线环D连接,各线圈星形连接。此外,提出了一种旋转电机,在构成定子的多个相互分割的芯体分别设置有树脂制绕线管,将U相、V相、W相的各线圈卷绕于各绕线管的线圈卷绕部而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U相、V相、W相的各线圈分别与三个母线环A~C连接。各线圈的线圈集侧与中立母线环D连接,各线圈星形连接。各母线环形成为平板状。将平板状的各母线环分别插入并保持于设置在各绕线管的槽状的环保持部。形成各母线环的筒部的沿周向的一部分向轴向突出的线圈连接部。各线圈与各母线环的线圈连接部连接。所有的芯体和绕线管排列成环状并嵌入轭部的内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5705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68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中,各母线环形成为大致短圆筒状。环保持槽同心地设置于树脂制母线环保持架。各母线环的短圆筒部嵌合并保持于各圆环状的环保持槽。上述母线环保持架组装于绕线管的前表面。此时,各母线环具有弯折部,上述弯折部从短圆筒部的沿周向的一部分呈直角地向外侧弯折。各线圈分别与上述弯折部连接。因此,在上述旋转电机中,采用与绕线管分体的母线环保持架。导致零件数量多,并且还需要多余的母线环保持架的组装工序。在绕线管的前表面组装母线环保持架,与该组装相应地导致大型化。此外,各母线环形成为圆筒状,此外,具备弯折部,导致母线环的形状复杂。在专利文献2的旋转电机中,分割的芯体排列成环状。排列时,为了使分割的芯体彼此接触,需要在相邻的绝缘绕线管之间设置间隙。因此,在母线环保持于绝缘绕线管的情况下,在母线环与母线环之间产生没有隔着绝缘绕线管的部分。不能确保母线管与母线管的绝缘。此外,若为了确保母线环与母线环的绝缘而增大间隙,则使旋转电机在径向上变得大型化。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旋转电机中的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即,目的在于,在三相的各线圈与母线环连接而成的旋转电机中,不增加零件数量而确保母线环与母线环的绝缘。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中,包括具有旋转轴的转子、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以及收容转子和定子的外壳,定子具有多个分定子芯体、轭部及三个母线环,多个分定子芯体配置成圆环状,轭部配置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分定子芯体的外周侧,三个母线环安装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分定子芯体,各分定子芯体具有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第二绝缘绕线管及线圈,线圈配置于经过层叠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以及第二绝缘绕线管的极齿部,第一绝缘绕线管在芯体背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三个环保持部,母线环分别插入形成于上述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环保持部,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及第二绝缘绕线管具有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单个侧面的凸部以及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另一个侧面的凹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中,包括具有旋转轴的转子、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以及收容转子和定子的外壳,定子具有多个分定子芯体、轭部及三个母线环,多个分定子芯体配置成圆环状,轭部配置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分定子芯体的外周侧,母线环安装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分定子芯体,各分定子芯体具有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第二绝缘绕线管及线圈,线圈配置于经过层叠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以及第二绝缘绕线管的极齿部,第一绝缘绕线管在芯体背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三个环保持部,母线环分别插入形成于上述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环保持部,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及第二绝缘绕线管具有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单个侧面的凸部以及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另一个侧面的凹部,从而不需要设置与绕线管分体的母线环保持架,且能确保绝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的主视侧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的背面侧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第二绝缘绕线管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铁芯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分定子芯体的排列工序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的立体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的第一局部放大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定子的第二局部放大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二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二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二的定子的局部放大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三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三的分定子芯体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三的定子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三的母线环的固定部的放大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四的定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等同或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对应的各构成部的尺寸、缩放尺寸比各自独立。例如,在构成的局部经过改变的剖视图上,在图示没有改变的等同构成部分时,存在等同构成部分的尺寸、缩放尺寸不同的情况。此外,旋转电机实际上还包括多个构件,但为了便于说明,在说明时仅对必要部分进行记载,其它部分省略。实施方式一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进行说明。首先,对利用有定子1的旋转电机100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0的内部构造的单侧剖视图。旋转电机100具有定子1、转子2及外壳10。转子2具有旋转轴2a。定子1由定子铁芯3、轭部4、绝缘绕线管5、线圈6等构成。转子2和定子1收纳于外壳10。定子1(以及定子铁芯3)配置于转子2的外周侧。轭部4配置于定子铁芯3的外周侧。在定子铁芯3装设有一对前侧绝缘绕线管5a(第一绝缘绕线管或者第二绝缘绕线管)和后侧绝缘绕线管5b(第二绝缘绕线管或者第一绝缘绕线管)。在任一个绝缘绕线管5装设有母线环(参照图2)。对于绝缘绕线管5(前侧绝缘绕线管5a和后侧绝缘绕线管5b),优选采用树脂。为了产生旋转磁场,线圈6绕层叠的定子铁芯3和绝缘绕线管5卷绕。卷绕于定子铁芯3的线圈6与外部的逆变器连接。向线圈6例如供给三相(U相、V相、W相)的交流电流,从而在定子1产生旋转磁场。转子2由因上述旋转磁场引起的吸引力或者排斥力而旋转。上述旋转电机100能应用于设置在家用电器的马达或者驱动一般的工业用机械的马达这样的、所谓的电动马达。图2示出了定子1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0中,定子铁芯3采用分割芯体结构。定子1包括12个连结了的分定子芯体8。分定子芯体8排列成圆环状,在外径侧嵌入有轭部4。在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分定子芯体,安装有三个母线环。各分定子芯体8由芯体背部8a和极齿部8b构成。在前侧绝缘绕线管5a,安装有母线环7U、母线环7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旋转轴的转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以及收容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外壳,所述定子具有多个分定子芯体、轭部及三个母线环,多个所述分定子芯体配置成圆环状,所述轭部配置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所述分定子芯体的外周侧,三个所述母线环安装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所述分定子芯体,各分定子芯体具有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第二绝缘绕线管及线圈,所述线圈配置于经过层叠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以及第二绝缘绕线管的极齿部,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在芯体背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三个环保持部,所述母线环分别插入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环保持部,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所述定子铁芯及所述第二绝缘绕线管具有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单个侧面的凸部以及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另一个侧面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旋转轴的转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以及收容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外壳,所述定子具有多个分定子芯体、轭部及三个母线环,多个所述分定子芯体配置成圆环状,所述轭部配置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所述分定子芯体的外周侧,三个所述母线环安装于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所述分定子芯体,各分定子芯体具有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第二绝缘绕线管及线圈,所述线圈配置于经过层叠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定子铁芯以及第二绝缘绕线管的极齿部,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在芯体背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三个环保持部,所述母线环分别插入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环保持部,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所述定子铁芯及所述第二绝缘绕线管具有形成于芯体背部的单个侧面的凸部以及形成于芯体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原克毅北村隆二橘田佳明户塚文贵尾岛宏一井上正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