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吸收体膜及背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94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含有量子点等的含光吸收体膜中抑制面内的亮度不均和色度不均的含光吸收体膜及背光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光吸收体膜具有:含光吸收体层,具有形成有离散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树脂层及配置在形成于树脂层的凹部且包含光吸收体的多个光吸收区域;第1基材膜,层叠于含光吸收体层的其中一个主表面上;及第2基材膜,层叠于含光吸收体层的另一个主表面上,光吸收区域包含作为光吸收体的至少一种荧光体及粘合剂,树脂层的弹性模量为0.5~10GPa,含光吸收体膜的面内的色调分布满足下述式(1)。式(1)0.002<ymax‑ymin<0.2,其中,ymax及ymin表示测量含光吸收体膜面内的色调时的CIE y值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光吸收体膜及背光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通过激发光照射发出荧光的光吸收体(荧光体)的含光吸收体膜及具备含光吸收体膜作为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CrystalDisplay))等平板显示器作为耗电量少、节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逐年扩大。在近年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LCD性能改进要求进一步的省电化和颜色再现性提高等。为了伴随LCD的背光的省电化,提高光利用效率且提高颜色再现性,提出了利用包含将入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的量子点(QD(QuantumDot),还称为量子点)作为发光材料(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层。量子点是指,在三维的所有方向上移动方向受到限制的电子的状态,当半导体的纳米粒子被高势垒以三维方式包围时,该纳米粒子成为量子点。量子点显现出各种量子效应。例如,显现出电子的状态密度(能级)被离散化的“量子尺寸效应”。根据该量子尺寸效应,能够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大小,控制光的吸收波长或发光波长。通常,这种量子点分散在树脂等中,例如作为进行波长转换的量子点膜,配置于背光与液晶面板之间来使用。若激发光从背光向包含量子点的膜入射,则量子点被激发而发出荧光。在此,能够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的量子点,使各量子点发出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的半宽度的窄的光而体现白色光。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半宽度窄,因此能够使通过适当选择波长而获得的白色光成为高亮度及成为颜色再现性优异的设计。当将量子点膜配置于背光与液晶面板之间使用时,产生了在未使用量子点膜的以往结构中未曾有过的面内的亮度不均和色度不均,并且成为问题。因此,提出了减少因量子点膜引起的不均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将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而使波长转换光产生的量子点及量子点膜对发生在背光的边框周边部的蓝色不均进行改进的内容,该量子点膜的特征在于,使沿着包含量子点的光转换片的四个边的周围的光转换层的厚度厚于中央部。并且,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背光装置,其具备在量子点片的入光面侧及出光面侧中的至少任一侧,沿量子点片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且至少吸收来自光源的光的光吸收体。并且,记载了由此抑制背光装置的发光区域的周缘部的蓝色色调变强。并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具有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荧光体的含量多于中央侧部分的多荧光体部的波长转换部件。并且,记载了由此抑制出射光的色调在外周侧与中央侧之间产生差异。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KR20160047042A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4989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14805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用于LCD的包含光吸收体的波长转换部件是50~350μm左右的薄膜。在这种极薄膜中,很难根据背光的蓝色不均控制沿着四个边的周围的光转换层的厚度,生产率差。尤其,为了增加端部的厚度,不能卷得太长且不能利用卷对卷制作,生产率差。并且,在如专利文献2将光吸收体配置于量子点片的周缘部的结构中,存在组装到背光时周缘部变暗这一问题。并且,因长时间的光照射导致端部的量子点劣化,因此存在伴随经时从背光周边产生蓝色漏光,导致产生颜色不均这一问题。并且,在如专利文献3增加波长转换部件的外周侧部分的量子点的浓度的结构中,也因长时间的光照射导致端部的量子点劣化,因此存在伴随经时从背光周边产生蓝色漏光,导致产生颜色不均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含有量子点等的含光吸收体膜中抑制面内的亮度不均和色度不均的含光吸收体膜及具备该含光吸收体膜作为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在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初期及经时后的面内的色调不均、尤其来自周边的蓝色漏光的含光吸收体膜及背光单元。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能够通过使如下含光吸收体膜的光吸收区域的大小或厚度具有面内分布来解决上述课题,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该含光吸收体膜具有:含光吸收体层,具有形成有离散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树脂层及配置在形成于树脂层的凹部且包含光吸收体的多个光吸收区域;第1基材膜,层叠于含光吸收体层的其中一个主表面上;及第2基材膜,层叠于含光吸收体层的另一个主表面上,光吸收区域包含作为光吸收体的至少一种荧光体及粘合剂,树脂层的弹性模量为0.5~10GPa。并且,发现能够通过如下含光吸收体膜解决上述课题,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该含光吸收体膜具有: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主表面对置且分开配置;光吸收区域,设置于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之间且包含第1光吸收体;及框体,在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之间以包围光吸收区域的方式设置且包含与第1光吸收体不同的第2光吸收体,框体的氧透过率为20cc/(m2·day·atm)以下。即,发现能够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上述课题。[1]一种含光吸收体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含光吸收体层,具有形成有离散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树脂层及配置在形成于树脂层的凹部且包含光吸收体的多个光吸收区域;第1基材膜,层叠于含光吸收体层的其中一个主表面上;及第2基材膜,层叠于含光吸收体层的另一个主表面上,光吸收区域包含作为光吸收体的至少一种荧光体及粘合剂,树脂层的弹性模量为0.5~10GPa,含光吸收体膜的面内的色调分布满足下述式(1),式(1)0.002<ymax-ymin<0.2其中,ymax及ymin表示测量含光吸收体膜面内的色调时的CIEy值的最大值及最小值。[2]根据[1]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光吸收区域的厚度具有面内分布。[3]根据[2]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就光吸收区域的厚度而言,周边部厚于面方向的中央。[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相对于光吸收区域与包围光吸收区域的树脂层的总计面积的光吸收区域的面积具有面内分布。[5]根据[4]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就相对于光吸收区域与包围光吸收区域的树脂层的总计面积的光吸收区域的面积而言,周边部大于面方向的中央。[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含光吸收体层包含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或色素作为光吸收体。[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树脂层的氧透过率为10cc/(m2·day·atm)以下。[8]一种含光吸收体膜,其具有: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主表面对置且分开配置;光吸收区域,设置于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之间且包含第1光吸收体;及框体,在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之间以包围光吸收区域的方式设置且包含与第1光吸收体不同的第2光吸收体,框体的氧透过率为20cc/(m2·day·atm)以下。[9]根据[8]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当观察含光吸收体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时,在框体与光吸收区域接触的位置,具有光吸收区域的厚度连续发生变化的区域。[10]根据[8]或[9]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第2光吸收体吸收紫外光及蓝色光中的至少一个并发出黄色光。[11]根据[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第1光吸收体为量子点。[12]根据[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具有多个大小不同的框体,框体以大的框体在内部包含小的框体的方式多重设置。[13]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光吸收体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含光吸收体层,其具有形成有离散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树脂层、及配置在形成于所述树脂层的凹部且包含光吸收体的多个光吸收区域;第1基材膜,其层叠于所述含光吸收体层的其中一个主表面上;及第2基材膜,其层叠于所述含光吸收体层的另一个主表面上,所述光吸收区域包含作为所述光吸收体的至少一种荧光体及粘合剂,所述树脂层的弹性模量为0.5~10GPa,所述含光吸收体膜的面内的色调分布满足下述式(1),式(1)0.002<ymax‑ymin<0.2,其中,ymax及ymin表示测量所述含光吸收体膜的面内的色调时的CIE y值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7 JP 2016-217547;2016.11.30 JP 2016-232101.一种含光吸收体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含光吸收体层,其具有形成有离散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树脂层、及配置在形成于所述树脂层的凹部且包含光吸收体的多个光吸收区域;第1基材膜,其层叠于所述含光吸收体层的其中一个主表面上;及第2基材膜,其层叠于所述含光吸收体层的另一个主表面上,所述光吸收区域包含作为所述光吸收体的至少一种荧光体及粘合剂,所述树脂层的弹性模量为0.5~10GPa,所述含光吸收体膜的面内的色调分布满足下述式(1),式(1)0.002<ymax-ymin<0.2,其中,ymax及ymin表示测量所述含光吸收体膜的面内的色调时的CIEy值的最大值及最小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所述光吸收区域的厚度具有面内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所述光吸收区域的厚度在周边部厚于面方向的中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光吸收区域的面积相对于光吸收区域与包围光吸收区域的树脂层的总计面积具有面内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光吸收区域的面积相对于光吸收区域与包围光吸收区域的树脂层的总计面积在周边部大于面方向的中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所述含光吸收体层包含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或色素作为所述光吸收体。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光吸收体膜,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山浩史大场达也米本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