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475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医疗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肢体压迫带、血液驱动仪、压力导管,肢体压迫带包括:充气囊,压力导管连接口,以及被动散热口,血液驱动仪用于向充气囊内充入压力气体;肢体压迫带和血液驱动仪之间通过压力导管相连,压力导管一端与压力导管连接口相连,另一端与血液驱动仪相连。主体件包括面料和与面料可拆卸连接的里衬,充气囊设于里衬内。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可以为应急救援条件下预防致命性四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提供高效、便捷的新技术。减少急救中由伤员血液高凝状态及肢体制动所诱发的血栓相关并发症,降低骨折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
本技术属于医疗保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患有疾病或身体残疾或手术麻醉等人群,由于行动不便,不得已长时间处于静卧或其它某一种姿势时,因此容易出现凝血现象,而产生凝血会对心血管循环系统造成干扰,也可能引起肺栓塞,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将危机生命。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按压肢体,或手持器械锤击的方式锤击肢体,使避免凝血现象的产生。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人工操作,持续时间长,人工劳动强度大。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肢体压迫带、血液驱动仪、压力导管,所述肢体压迫带用于包裹待治疗的肢体,其尺寸与待治疗的肢体尺寸相适应;其中,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置于其内的充气囊,置于其上的压力导管连接口,以及被动散热口,所述血液驱动仪用于向所述充气囊内充入压力气体;所述肢体压迫带和所述血液驱动仪之间通过用于传导压力的压力导管相连,所述压力导管一端与所述压力导管连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血液驱动仪相连。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主体件,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件左、右两端的左连接翼、右连接翼;所述主体件包括面料和与所述面料可拆卸连接的里衬,所述充气囊设于所述里衬内。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可以为应急救援条件下预防致命性四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提供高效、便捷的新技术。减少急救中由伤员血液高凝状态及肢体制动所诱发的血栓相关并发症,降低骨折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肢体压迫带、血液驱动仪、压力导管,所述肢体压迫带用于包裹待治疗的肢体,其尺寸与待治疗的肢体尺寸相适应;其中,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置于其内的充气囊,置于其上的压力导管连接口,以及被动散热口,所述血液驱动仪用于向所述充气囊内充入压力气体;所述肢体压迫带和所述血液驱动仪之间通过用于传导压力的压力导管相连,所述压力导管一端与所述压力导管连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血液驱动仪相连。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主体件,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件左、右两端的左连接翼、右连接翼;所述主体件包括面料和与所述面料可拆卸连接的里衬,所述充气囊设于所述里衬内。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囊为若干个,所述充气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里衬内,每个所述气囊通过相互独立的压力导管相连;所述左连接翼和所述右连接翼上均设有粘合件。进一步地,所述粘合件为魔术贴。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充气囊的同侧部对应设置有导管孔,所述压力导管穿过所述导管孔后与所述充气囊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翼为3件,所述右连接翼对应为3件,每个所述左连接翼和右连接翼上均设有魔术贴;所述左连接翼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左翼、第二左翼和第三左翼,所述右连接翼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右翼、第二右翼和第三右翼;所述第一左翼与所述第二左翼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左翼到第三左翼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右翼与所述第二右翼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右翼到第三右翼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被动散热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充气囊周围的长腰形的被动散热口。进一步地,所述血液驱动仪包括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压力位置控制按钮、压力大小控制按钮、压力模式控制按钮、压力时间控制按钮。进一步地,所述血液驱动仪的输出压力大小可控制范围为0-400mmHg。进一步地,血液驱动仪的压力模式包括:持续加压模式和间断加压模式,所述间断加压模式中的加压时间和加压压力可调。进一步地,所述血液驱动仪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或外接电源接口,所述外接电源为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本技术有益效果: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肢体压迫带和血液驱动仪,其中的肢体压迫带采用轻质、柔软的材料制成,轻便且便于携带,可以为应急救援条件下预防致命性四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提供高效、便捷的新技术。减少急救中由伤员血液高凝状态及肢体制动所诱发的血栓相关并发症,降低骨折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的中肢体压迫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的血液驱动仪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肢体压迫带1,血液驱动仪2,压力导管3;充气囊11,压力导管连接口12,被动散热口13;主体件14,左连接翼15,右连接翼16,魔术贴17,导管孔18;第一左翼151,第二左翼152,第三左翼153,第一右翼161,第二右翼162,第三右翼16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肢体压迫带1、血液驱动仪2、压力导管3,肢体压迫带1用于包裹待治疗的肢体,其尺寸与待治疗的肢体尺寸相适应。其中,肢体压迫带1包括:置于其内的充气囊11,置于其上的压力导管连接口12,以及被动散热口13,血液驱动仪2用于向充气囊11内充入压力气体。肢体压迫带1和血液驱动仪2之间通过用于传导压力的压力导管3相连,压力导管3一端与压力导管连接口12相连,另一端与血液驱动仪2相连。肢体压迫带1包括:主体件14,和分别位于主体件14左、右两端的左连接翼15、右连接翼16。主体件14包括面料和与面料可拆卸连接的里衬,充气囊11设于里衬内。充气囊11为若干个,充气囊11由上至下间隔设置于主体件14的里衬内,每个气囊通过相互独立的压力导管3相连。左连接翼15和右连接翼16上均设有粘合件。粘合件为魔术贴17。若干充气囊11的同侧部对应设置有导管孔18,压力导管3穿过导管孔18后与充气囊11固定。左连接翼15为3件,右连接翼16对应为3件,每个左连接翼15和右连接翼16上均设有魔术贴17。左连接翼15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左翼151、第二左翼152和第三左翼153,右连接翼16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右翼161、第二右翼162和第三右翼163。第一左翼151与第二左翼15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左翼152到第三左翼153之间的距离,第一右翼161与第二右翼16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右翼162到第三右翼163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左连接翼15也可为如1示出的4件,右连接翼16也可为如1示出的4件,根据使用需求,也可为其他数目。该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弯折,能对过关节的两节肢体同时进行按压。被动散热口13包括设置于充气囊11周围的长腰形的被动散热口13。血液驱动仪2包括一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肢体压迫带、血液驱动仪、压力导管,所述肢体压迫带用于包裹待治疗的肢体,其尺寸与待治疗的肢体尺寸相适应;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置于其内的充气囊,置于其上的压力导管连接口,以及被动散热口,所述血液驱动仪用于向所述充气囊内充入压力气体;所述肢体压迫带和所述血液驱动仪之间通过用于传导压力的压力导管相连,所述压力导管一端与所述压力导管连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血液驱动仪相连;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主体件,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件左、右两端的左连接翼、右连接翼;所述主体件包括面料和与所述面料可拆卸连接的里衬,所述充气囊设于所述里衬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包括:肢体压迫带、血液驱动仪、压力导管,所述肢体压迫带用于包裹待治疗的肢体,其尺寸与待治疗的肢体尺寸相适应;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置于其内的充气囊,置于其上的压力导管连接口,以及被动散热口,所述血液驱动仪用于向所述充气囊内充入压力气体;所述肢体压迫带和所述血液驱动仪之间通过用于传导压力的压力导管相连,所述压力导管一端与所述压力导管连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血液驱动仪相连;所述肢体压迫带包括:主体件,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件左、右两端的左连接翼、右连接翼;所述主体件包括面料和与所述面料可拆卸连接的里衬,所述充气囊设于所述里衬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为若干个,所述充气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里衬内,每个所述气囊通过相互独立的压力导管相连;所述左连接翼和所述右连接翼上均设有粘合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件为魔术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充气囊的同侧部对应设置有导管孔,所述压力导管穿过所述导管孔后与所述充气囊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远孟钰童李志锐郝明全宸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