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465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包括钢拱架、顶升装置、底板,顶升装置包括外壳、顶升结构,顶升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压缸、回油油箱、进油箱,液压缸与回油油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回油油箱与进油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液压缸与进油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进油油泵,液压缸内设置有一端置于外壳外的活塞杆,活塞杆上连接有连接横杆、置于钢拱架端部的顶升板、连接在顶升板与连接横杆之间的连接竖杆。本方案在钢拱架的两端设置顶升装置,利用顶升装置实现钢拱架的抬升,减小人工的施工难度,且提高钢拱架与开挖后的隧道围岩贴合的紧密度,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是公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等级公路已从沿海地区向西南、西北山岭区延伸,公路隧道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隧道施工时,在开挖后的隧道围岩内部架设钢拱架时,钢拱架重量较大,人工施工难以使钢拱架与开挖后的隧道围岩贴合紧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包括钢拱架、分别设置在钢拱架两端的顶升装置、置于顶升结构底部的底板,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顶升结构,所述顶升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压缸、回油油箱、进油箱,所述液压缸与回油油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液压缸至回油油箱端流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回油油箱与进油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回油油箱至进油箱端流动的第二单向阀,所述液压缸与进油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进油油泵,所述液压缸内设置有一端置于外壳外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连接有连接横杆、置于钢拱架端部的顶升板、连接在顶升板与连接横杆之间的连接竖杆。本方案在钢拱架的两端设置顶升装置,利用顶升装置实现钢拱架的抬升,减小人工的施工难度,且提高钢拱架与开挖后的隧道围岩贴合的紧密度,提高施工质量。采用底板的设置,加大顶升装置对地面的受力面,避免顶升装置在钢拱架反作用力下陷入地面。本方案的顶升装置采用液压结构,其采用液压缸、回油油箱、进油箱三个箱体,三个箱体至上而下设置,即液压缸至回油油箱的液体流、回油油箱至进油箱的液体流可实现自动回流,不需要额外设置泵等增压结构,结构简单。其采用本方案的顶升装置,其可适用于不平整地面及倾斜度不同的支撑面使用,其稳定性高。隧道围岩会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可能会发生不稳定变形。为了提高钢拱架的支撑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钢拱架为工字型钢。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提升结构抬升时的可靠性,所述液压缸与进油箱之间设置有仅允许油从进油箱至液压缸端流动的第三单向阀。设置第三单向阀,避免在抬升动作时,液压缸端的油回流至进油箱,从而使活塞杆下移,影响抬升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活塞杆在上移过程中,会受到钢拱架的反向作用力,该作用力作用于抬升装置上后极易引起不稳定,故在外壳底部设置有防滑层,避免受到反向作用力后发生倾斜或倾倒状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钢拱架的两端设置顶升装置,利用顶升装置实现钢拱架的抬升,减小人工的施工难度,且提高钢拱架与开挖后的隧道围岩贴合的紧密度,提高施工质量。2、本专利技术采用底板的设置,加大顶升装置对地面的受力面,避免顶升装置在钢拱架反作用力下陷入地面。3、本方案的顶升装置采用液压结构,其采用液压缸、回油油箱、进油箱三个箱体,三个箱体至上而下设置,即液压缸至回油油箱的液体流、回油油箱至进油箱的液体流可实现自动回流,不需要额外设置泵等增压结构,结构简单。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包括钢拱架1、分别设置在钢拱架1两端的顶升装置、置于顶升结构底部的底板2,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外壳31、设置在外壳内的顶升结构,所述顶升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压缸32、回油油箱33、进油箱34,所述液压缸32与回油油箱33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液压缸32至回油油箱33端流动的第一单向阀35,所述回油油箱33与进油箱34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回油油箱33至进油箱34端流动的第二单向阀36,所述液压缸32与进油箱34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进油油泵37,所述液压缸32内设置有一端置于外壳31外的活塞杆38,所述活塞杆38上连接有连接横杆4、置于钢拱架1端部的顶升板6、连接在顶升板6与连接横杆4之间的连接竖杆5。使用时,关闭第一单向阀35,将顶升板6置于钢拱架1端部下方,开启进油油泵37,进油油泵37将进油箱34内的油逐渐抽至液压缸32内,液压缸32内油逐渐推动活塞杆38上移,从而带动连接横杆、连接竖杆、顶升板上移,实现钢拱架的抬升。工作完毕要回复原始位置时,打开第一单向阀35、第二单向阀36即可。还可对上述结构做优化,即所述钢拱架9为工字型钢。液压缸32与进油箱34之间设置有仅允许油从进油箱34至液压缸32端流动的第三单向阀39。外壳31底部设置有防滑层7。连接横杆4、连接竖杆5、顶升板6为一体结构,为了避免钢拱架脱离顶升板6,顶升板6可设置为靠近钢拱架的一端斜向上设置。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拱架(1)、分别设置在钢拱架(1)两端的顶升装置、置于顶升结构底部的底板(2),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外壳(31)、设置在外壳内的顶升结构,所述顶升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压缸(32)、回油油箱(33)、进油箱(34),所述液压缸(32)与回油油箱(33)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液压缸(32)至回油油箱(33)端流动的第一单向阀(35),所述回油油箱(33)与进油箱(34)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回油油箱(33)至进油箱(34)端流动的第二单向阀(36),所述液压缸(32)与进油箱(34)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进油油泵(37),所述液压缸(32)内设置有一端置于外壳(31)外的活塞杆(38),所述活塞杆(38)上连接有连接横杆(4)、置于钢拱架(1)端部的顶升板(6)、连接在顶升板(6)与连接横杆(4)之间的连接竖杆(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顶升装置的隧道内钢拱架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拱架(1)、分别设置在钢拱架(1)两端的顶升装置、置于顶升结构底部的底板(2),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外壳(31)、设置在外壳内的顶升结构,所述顶升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压缸(32)、回油油箱(33)、进油箱(34),所述液压缸(32)与回油油箱(33)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液压缸(32)至回油油箱(33)端流动的第一单向阀(35),所述回油油箱(33)与进油箱(34)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仅允许油从回油油箱(33)至进油箱(34)端流动的第二单向阀(36),所述液压缸(32)与进油箱(34)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进油油泵(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鸿陈静蔡磊董建辉关伟苏焓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