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3644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和循环泵。膨胀容器的出口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出口接冷凝装置的入口,冷凝装置的出口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一。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及管路中均填充有相变工质。膨胀容器上安装有半导体控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池包散热装置内的相变工质的等温相变,使得电池单体处在相同的散热边界条件下,从而保证电池单体的温度均匀性;采用半导体控温装置的制冷和加热模式实现了系统内的压力控制和精确控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
,具体涉及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是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和动力源泉,为了防止电池温度升高导致的电池工作性能、寿命和安全性能下降,必须对电池进行散热。由于电池包的空间有限,致使电池单体之间排列致密,在充放电状态或高温环境工作下,电池单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不能及时排除时,就会导致电池热失控。假如散热装置布置的不均匀,就容易导致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异,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效率、容量、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应尽可能的使得电池单体间处于相似的散热条件下,保证电池组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和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均匀性。目前几种主流的动力电池运行温度范围为:锂电池-20℃~60℃,镍氢电池-20℃~60℃,锂电池0℃~45℃,为了保持单体电池的性能一致性,温度均匀性要求为±2℃。为了使动力电池工作在一个最佳环境温度中,充分发挥电池性能和提升可靠性,必须要采用合理设计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当前电池组的冷却主要由空气冷却和单相液体冷却。空气冷却利用空气的显热带走热量,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空气的质量流量大并且传热效率低,电池包散热装置的温度一致性差。液体冷却包含单相冷却和相变冷却两种形式,单相冷却利用水/乙二醇等工质的显热带走热量,温度一致性比空气冷却好,缺点是温度一致性受外部散热条件的影响,同时单相流的工质质量流量大,需要额外的机械力驱动液体流动,系统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该系统采用泵驱两相循环原理,使相变工质在循环系统中循环流动,实现电池包的散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和循环泵;所述膨胀容器的出口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出口接冷凝装置的入口,冷凝装置的出口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一;所述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及管路中均填充有相变工质;所述膨胀容器上安装有半导体控温装置。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的入口接循环泵的出口,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一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二,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二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容器的出口经管路一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经管路二接电磁三通阀的入口,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一经管路三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二,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二经管路四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出口经管路五接冷凝装置的入口,冷凝装置的出口经管路六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一。进一步的,所述管路一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一;所述管路二上依次设有流量计一和过滤器一;所述管路四上依次设有流量计二和过滤器二;所述管路五上依次设有压力调节装置和止回阀。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容器上设有充注口、泄压阀和排液口,且膨胀容器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容器的上端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口,且该通气口通过管路七与冷凝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管路七上设有常闭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散热装置与电池包中的电池单体贴合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冷凝装置采用带风机和换热器的风冷装置或带冷板的液冷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二。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池包温度均匀性的问题,在电池包散热装置内相变工质等温相变,很好的保证了电池单体的温度均匀性;且相变工质的质量流量小,整个泵驱两相循环系统的体积紧凑、重量轻。本技术采用半导体控温装置的制冷和加热模式实现系统内的压力控制,使得系统内压力始终处在设定温度的饱和压力下,从而实现精确控温。本技术通过电池包散热装置内的相变工质的等温相变,使得电池单体处在相同的散热边界条件下,从而保证电池单体的温度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池包散热装置,2、冷凝装置,3、膨胀容器,4、循环泵,5、半导体控温装置,6、电池包,7、压力调节装置,8、充注口,9、泄压阀,10、排液口,11、压力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一,13、电磁三通阀,14、温度传感器二,15、止回阀,16、常闭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电池包散热装置1、冷凝装置2、膨胀容器3和循环泵4,该系统为闭式系统。所述膨胀容器3的出口接循环泵4的入口,循环泵4的出口接电池包散热装置1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1的出口接冷凝装置2的入口,冷凝装置2的出口接膨胀容器3的入口一。所述电池包散热装置1、冷凝装置2、膨胀容器3及管路中均填充有相变工质。所述膨胀容器3的壳体上安装有半导体控温装置5。所述半导体控温装置5包括电源、半导体芯片、制冷/加热继电器和风机。所述电源用于为半导体芯片、制冷/加热继电器和风机供电。所述制冷/加热继电器连接在电源与半导体芯片之间,用于对流过半导体芯片的电流的方向进行控制。当半导体控温装置开启后,风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用于为半导体芯片散热。所述半导体控温装置主要实现半导体芯片的制冷和加热功能,通过外置的压力传感器11(PT100传感器),由系统的温控器判定执行制冷模式或加热模式,当温度小于容器内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时启动加热模式,当温度大于容器内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时启动制冷模式,通过控制制冷/加热继电器的关闭和开启实现模式的自动切换。半导体控温装置提供加热和制冷模式,控制膨胀容器内液态相变工质的蒸发与冷凝,来对整个循环系统的压力进行控制。所述循环泵4为本技术所述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的动力装置,以克服系统的压降,为系统提供一定流量和压力的循环工质。将本技术所述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抽空后,充灌适量的相变工质,在电池包散热装置中,液态相变工质吸收电池单体散发的热量变为蒸汽,蒸汽通过管路流向冷凝装置,在冷凝装置中被重新冷却为液态的相变工质,放出热量。通过相变工质的持续吸热、放热、流动完成整个循环,从而将电池包中电池单体的热量耗散至环境中。在相变工质相变吸热过程中,压力与温度是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半导体控温装置的制冷和加热,将闭式系统内的压力控制在设定值,从而使相变工质在电池包散热装置中在设定的温度下发生相变吸热,实现温度均匀性控制。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电磁三通阀13,所述电磁三通阀13的入口接循环泵4的出口,电磁三通阀13的出口一接膨胀容器3的入口二,电磁三通阀13的出口二接电池包散热装置1的入口。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容器3的出口经管路一接循环泵4的入口,循环泵4的出口经管路二接电磁三通阀13的入口,电磁三通阀13的出口一经管路三接膨胀容器3的入口二,电磁三通阀13的出口二经管路四接电池包散热装置1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1的出口经管路五接冷凝装置2的入口,冷凝装置2的出口经管路六接膨胀容器3的入口一。进一步的,所述管路一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一12;所述管路二上依次设有流量计一V1和过滤器一DP1;所述管路四上依次设有流量计二V2和过滤器二DP2;所述管路五上依次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和循环泵;所述膨胀容器的出口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出口接冷凝装置的入口,冷凝装置的出口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一;所述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及管路中均填充有相变工质;所述膨胀容器上安装有半导体控温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和循环泵;所述膨胀容器的出口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出口接冷凝装置的入口,冷凝装置的出口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一;所述电池包散热装置、冷凝装置、膨胀容器及管路中均填充有相变工质;所述膨胀容器上安装有半导体控温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的入口接循环泵的出口,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一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二,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二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容器的出口经管路一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经管路二接电磁三通阀的入口,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一经管路三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二,电磁三通阀的出口二经管路四接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入口,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出口经管路五接冷凝装置的入口,冷凝装置的出口经管路六接膨胀容器的入口一。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政李军陈建辉葛磊铁鹏于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