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95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1: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灯,包括底座、第一光源模组以及风扇;所述底座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上设置有风扇槽,所述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扇槽以及所述第二侧,且所述出风风道在所述第二侧上的开口环绕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槽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扇灯大幅降低了层高占用空间以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灯
本申请涉及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灯。
技术介绍
灯具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照明电器,能够在夜晚为室内提供照明光线。吊扇也是一种出现时间较久的纳凉电器,能够在炎炎夏日吹送一丝清凉。由于灯具和吊扇均需要设置在天花板上,并且二者的工作区域均为人员经常活动区域,因此设置位置会发生冲突。为了协调二者的冲突,在相关技术中已经出现将吊扇与灯具结合的方案。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将吊扇的电机与扇叶集成在吊灯上形成一种风扇吊灯,这种风扇吊灯既可以提供照明,也可以送风。然而,吊灯是一种源于欧式的装饰灯具,其本身会占用较大的层高,因此仅适合安装在层高较高的建筑内,对于普通住宅普遍2.8m的层高而言并不是很适合安装,而风扇吊灯由于在吊灯的基础上还集成了电机与扇叶,因此其所占用的层高更大,安装在普通住宅内不但可能影响美观、造成压抑感,而且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灯,包括底座、第一光源模组以及风扇;所述底座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上设置有风扇槽,所述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扇槽以及所述第二侧,且所述出风风道在所述第二侧上的开口环绕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槽内。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底座还具有电源腔,所述电源腔由所述第一侧凸出,所述风扇槽围绕所述电源腔设置,所述电源腔超出所述风扇槽的槽口。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风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风扇槽分为多个独立的风扇子槽,每个所述风扇子槽内设置一个所述风扇,所述出风风道延伸至每个所述风扇子槽。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风扇子槽沿周向排布。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风扇槽内设置有格挡片,相邻两个所述风扇子槽通过所述格挡片分隔。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风扇为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套设在所述电源腔的外围。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出风风道内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导风板,所有所述导风板均相对于所述开口沿同一时针方向倾斜设置。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还包括第二光源模组,所述第二侧上还设置有第二光源设置区,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区环绕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区内。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与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区之间形成整流环,所述整流环位于所述开口的前方。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还包括第一透光罩和第二透光罩,所述第一透光罩与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的形状匹配并罩设在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上,所述第二透光罩与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区的形状匹配并罩设在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区上。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还包括背盖,所述背盖与所述风扇槽的形状匹配并罩设在所述风扇槽上,所述背盖上对应所述风扇开设有进风口。可选地,上述的风扇灯中,所述背盖背离所述风扇槽的一侧间隔排布有多个隔条,且部分所述隔条越过所述进风口。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风扇灯通过在风扇槽内设置风扇形成增压效果进行送风,从而使风扇灯具有接近吸顶灯的高度,大幅降低了层高占用空间以及安全隐患。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风扇灯的微仰视角的结构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风扇灯的微俯视角的结构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座的第二侧的结构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仅设置一个风扇的底座的第一侧的立体结构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设置有多个风扇的底座的第一侧的立体结构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风扇灯的稍仰视角的结构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风扇灯的稍俯视角的结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0-风扇槽、100-风扇子槽、102-格挡片、11-第一光源设置区、12-出风风道、120-开口、122-导风板、13-电源腔、14-第二光源设置区、15-整流环、2-风扇、3-第一透光罩、4-第二透光罩、5-背盖、50-进风口、52-隔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扇灯。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底座1、第一光源模组(图中未示出)以及风扇2。其中,底座1为风扇灯的主体结构,起到固定和保护其它部件的作用。具体地,底座1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图中均未标示),第一侧上设置有风扇槽10,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一光源设置区11(参见图3),与此同时,在底座1上还设置有出风风道12,出风风道12连通风扇槽10以及第二侧,且出风风道12在第二侧上的开口120环绕在第一光源设置区11的外围。光源模组设置在第一光源设置区11内,风扇2设置在风扇槽10内。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风扇2被设置在风扇槽10内,因此风扇2除进风一侧外的其它方向均相对封闭,这种结构能够使风扇形成增压效果,提高进风以及出风量,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风扇2与天花板之间无需留出过多距离,从而使风扇灯的整体的层高能够大幅降低,风扇灯更加贴近天花板,处于人员难以触碰的位置,有效降低灯具带来的压抑感。此外,由于风扇灯处于更加难以触碰的位置,并且风扇2被设置在风扇槽10内,在工作状态下也不会有叶片伸出,因此安全系数也更高。对于风扇灯而言,通常情况下还可以包括驱动模组(图中未示出),而为了设置驱动模组,本实施例在底座1上还设置有电源腔13。电源腔13由实体结构围设而成,并且由第一侧凸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腔13可以将开口设置在第二侧,而将主体部分由第二侧向第一侧延伸凸出。或者电源腔13也可以采用一外罩罩设在第一侧形成,两种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出风均匀,可以将风扇槽10围绕电源腔13设置。由于风扇2需要由风扇槽10的开口进气,因此在安装风扇灯时风扇槽10的槽口不能紧贴天花板。而为了简化安装过程,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腔13可以超出风扇槽10的槽口,这样在安装风扇灯时由于有电源腔13的阻碍,可以确保风扇槽10的槽口与天花板之间留出足够的间隙进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风扇2,也可以同时采用多个风扇2。如图4所示,当仅采用一个风扇2时,该风扇2采用涡轮风扇,在设置时将涡轮风扇套设在电源腔13的外围。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同时采用多个风扇2时,这些风扇2可同时被设置在风扇槽10内,但由于不同的风扇2会产生不同的气流,为了防止相邻的风扇之间相互干扰,本实施例可以将风扇槽10分为多个独立的风扇子槽100,每个风扇子槽100内设置一个风扇2,同时将出风风道12延伸至每个风扇子槽100。风扇子槽100的排布方式有许多种,主要根据风扇2的体积以及出风风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光源模组以及风扇;所述底座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上设置有风扇槽,所述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扇槽以及所述第二侧,且所述出风风道在所述第二侧上的开口环绕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光源模组以及风扇;所述底座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上设置有风扇槽,所述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扇槽以及所述第二侧,且所述出风风道在所述第二侧上的开口环绕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所述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区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具有电源腔,所述电源腔由所述第一侧凸出,所述风扇槽围绕所述电源腔设置,所述电源腔超出所述风扇槽的槽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风扇槽分为多个独立的风扇子槽,每个所述风扇子槽内设置一个所述风扇,所述出风风道延伸至每个所述风扇子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子槽沿周向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槽内设置有格挡片,相邻两个所述风扇子槽通过所述格挡片分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套设在所述电源腔的外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杰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