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68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外壳、容置于外壳内的电芯组件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顶盖板,外壳或顶盖板上设有泄压组件,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阀;分流罩,与泄压阀对应设置,分流罩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设置成对泄压阀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导向与分流。当二次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分流罩能够降低气体冲击力,提高了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保障了新能源汽车能够正常行驶,因此,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一直备受关注。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起因通常是热失控,当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锂离子电池内的活性材料的放热量可以达到几百焦耳每克,瞬间产热可引起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使电池内压急剧升高,从而冲破防爆阀形成快速的气体流动,快速流动的气体直接冲击锂离子电池上盖,导致上盖破损,引起锂离子电池起火或直接冲击乘客舱,威胁乘客仓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电池内部产生高压气体冲破防爆阀时,存在无法降低气体冲击力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外壳、容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芯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顶盖板,所述外壳或所述顶盖板上设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阀;分流罩,与所述泄压阀对应设置,所述分流罩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设置成对所述泄压阀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导向与分流。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罩包括:多个彼此套设的导流帽,其中,相邻的所述导流帽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分流孔。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导流帽均为收口型的贯通空腔结构,且所述泄压阀处的气流设置成沿每个所述导流帽的小口端进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导流帽的中心线与其侧壁的夹角为10°~8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导流帽的小口端等高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罩还包括:多个限流件,与每个所述导流帽的小口端连接,所述限流件设置成将所述导流帽的进气口分割成多个部分。进一步的,所述限流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限流件之间呈夹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帽与所述限流件的表面覆盖有绝缘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罩的排气面积不小于所述泄压阀排气面积的1/2。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罩为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外壳、容置于外壳内的电芯组件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顶盖板,其中,外壳或顶盖板上设有泄压组件,具体的,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阀和与泄压阀对应设置分流罩,进一步的,分流罩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设置成对泄压阀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分流。当二次电池发生热失控且内部的高压气体冲破泄压阀时,由于在泄压阀处设置有分流罩,并且,分流罩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增加了分流罩的气体流体面积,同时,也能够使得气体沿着分流罩的多位置处流出,因此,多个分流孔能够对泄压阀位置处的快速流动的气体进行分散导流,适当得改变泄压阀处气体的流向,以分散气体的集中度,降低快速流动的气体对外壳或者顶盖板的冲击,进而降低对整个二次电池的上盖冲击。这种设计结构,通过在分流罩的侧表面设置多个分流孔,以对泄压阀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导向与分流,实现改变泄压阀处的气体流向,并降低泄压阀处的气体动能,同时分散的气体也会迅速降温,提高了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罩设置在顶盖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罩设置在外壳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分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仰视图;图6为图1的爆炸图;图7为图6的正视图;图8为图6中的阻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外壳;2-电芯组件;3-顶盖板;4-泄压组件;41-泄压阀;411-防爆片;42-分流罩;421-分流孔;422-导流帽;423-限流件;5-正极柱、负极住;6-阻挡组件;61-遮挡板;62-侧壁;63-气流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实施例中二次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次电池包括外壳1、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芯组件2、灌注于外壳1中的电解液(未图示),以及安装于外壳1上的顶盖板3。其中,顶盖板3上设有正极柱5和负极柱5(图示正负极柱未作区分),正、负极柱5分别通过导电连接体与电芯的正、负电极(未图示)进行电连接。电芯组件2通过将正、负电极以及隔板一同螺旋卷绕而形成。隔板是介于正、负电极之间的绝缘体。可替换地,电极组件可以通过将形成为板状或片状的多个正电极、多个隔板以及多个负电极堆叠而形成。正、负电极各自均具有用作集流体的薄板。该薄板具有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和没有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域。外壳1被构造为立方体形状,以形成用于在其内部容纳电芯组件2的空间(或空腔),并且外壳1在一侧具有开口,以允许通到该内部空间(或与该内部空间连通)。如图1所示,其中,以顶盖板3于正、负极柱5之间的中央位置处的外表面设有泄压组件4进行说明,具体的,泄压组件4包括泄压阀41和与泄压阀41对应设置分流罩42,进一步的,分流罩42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421,分流孔421设置成对泄压阀41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分流。当二次电池发生热失控且内部的高压气体冲破泄压阀41时,由于在泄压阀41处设置有分流罩42,并且,分流罩42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421,分流孔421增加了分流罩42的气体流体面积,同时,也能够使得气体沿着分流罩42的多位置处流出,因此,多个分流孔421能够对泄压阀41位置处的快速流动的气体进行分散导流,适当得改变泄压阀41处气体的流向,以分散气体的集中度,降低快速流动的气体对外壳1或者顶盖板3的冲击,进而降低对整个二次电池的上盖冲击。这种设计结构,通过在分流罩42的侧表面设置多个分流孔421,以对泄压阀41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导向与分流,实现改变泄压阀41处的气体流向,并降低泄压阀41处的气体动能,同时分散的气体也会迅速降温,提高了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中,分流罩42还可以由其他的设置方式,其中,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分流罩42设置在顶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外壳(1)、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芯组件(2)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上的顶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或所述顶盖板(3)上设有泄压组件(4),所述泄压组件(4)包括:泄压阀(41);分流罩(42),与所述泄压阀(41)对应设置,所述分流罩(42)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421),所述分流孔(421)设置成对所述泄压阀(41)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导向与分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外壳(1)、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芯组件(2)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上的顶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或所述顶盖板(3)上设有泄压组件(4),所述泄压组件(4)包括:泄压阀(41);分流罩(42),与所述泄压阀(41)对应设置,所述分流罩(42)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分流孔(421),所述分流孔(421)设置成对所述泄压阀(41)处流出的气体进行导向与分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罩(42)包括:多个彼此套设的导流帽(422),其中,相邻的所述导流帽(422)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分流孔(4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帽(422)均为收口型的贯通空腔结构,且所述泄压阀(41)处的气流设置成沿每个所述导流帽(422)的小口端进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辉陈小波沈聃林永寿赵丰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