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029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设置有导电层。导电层用于向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设置于第一区域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区域邻近第一区域的边缘重合,且第一边缘与发光层的边缘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合。在第二区域中,第二电极层与导电层在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满足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的发展,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的边框越来越窄,导致边框处的走线宽度越来越窄,通过走线的电压在走线中的压降越来越大,因此在减小边框的同时容易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满足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要求。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区域邻近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重合,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合;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和/或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安全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重合的第二边缘;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具有设定宽度,所述安全区域邻近所述显示区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且所述安全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的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安全区域内。可选地,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安全区域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且所述安全区域的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大于或等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宽度。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范围为50-250μm;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和所述导电层的边缘到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范围均为0.5-1.5mm。可选地,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可选地,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有机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可选地,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有机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多层。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非显示区的第二区域中,第二电极层与导电层在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使得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在不改变第二区域的宽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小导电层向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的电阻,降低导电层向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时的压降,即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满足显示均一性要求的同时,减小第二区域的宽度,即在保证提升或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需要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限制了非显示区的走线的宽度,导致走线的线阻比较大,走线传输的信号具有比较大的压降,容易引起了显示面板亮度不均等问题。例如,非显示区的ELVDD走线和ELVSS走线的宽度比较窄,导致ELVDD走线和ELVSS走线上的压降很大,尤其是在高灰阶的条件下,压降太大容易导致显示面板的白画面过渡不均。如何在减小边框的同时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是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110、第一电极层120、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非显示区20设置有导电层150,导电层150用于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非显示区20包括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第二区域220设置于第一区域210远离显示区10的一侧。第一区域210包括第一边缘211,第一边缘211与第二区域220邻近第一区域210的边缘重合,且第一边缘211与发光层130的边缘在基板上110的垂直投影重合,在第二区域220中,第二电极层140与导电层15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具体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由第一电极层120、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组成。基板110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用于为发光元件提供驱动信号,使得发光元件发光。第二电极层140可以为发光元件的阴极。第一电极层120可以为发光元件的阳极。第一电极层120可以直接与基板110上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为第一电极层120提供驱动信号。导电层150与基板110上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第一区域210(dummy区),可以避免因工艺精度等问题导致发光层130不能覆盖整个显示区10的问题,从而保证发光层130覆盖整个显示区10,保证显示区10的显示效果。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第二区域220中,第二电极层140与导电层15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只有一部分接触,使得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因此现有的窄边框显示面板易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在图2中,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为a。继续参考图1,在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为b,由于第二电极层140与导电层15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因此接触长度b等于第二区域220的宽度,且大于a,使得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达到最大值。当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区域邻近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重合,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合;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区域邻近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重合,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合;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和/或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安全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重合的第二边缘;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具有设定宽度,所述安全区域邻近所述显示区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且所述安全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的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